为什么推荐多喝大米而不是小米呢?

有一位医友问我:“大米长在水中,不是助湿的吗?小米汤不是养胃吗?为什么不推荐多喝呢?”

我们先来看大米,不论是水稻还是旱稻,都需要很多水来灌溉它,大家是不是就觉得大米助湿这件事,是因为它长在水里,喝了它以后,体内湿气就增多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

就拿甘草来说,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

什么地方产的甘草质量最好呢?是咱们国家的西北地区,内蒙新疆这些相对来说干旱一些的地方。

在这么干旱的环境里扎根,接触的水也少,那么甘草是不是也应该没什么水分,比较利湿呢?

NO,正相反,甘草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味保水剂。

因为在那么干旱的地方生存,一定具备极强的吸水能力。

同样的,放到大米上,生长在水里的反而利湿。

大米被称为粳米,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多次用到了粳米。

《神农本草经》载:粳米,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

白虎汤啊,附子粳米汤啊,用其顾护胃气之功。

据说在长征的时候,大家都是想尽办法给病号弄些白米汤恢复身体,被称为天下第一养人之物。

再来说下小米,过去老一辈不都说小米养胃嘛,产妇坐月子的时候都要吃小米呢。

《神农本草经》中是这样描述小米的:“味咸微寒。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可见小米微寒,为什么很多女人在生产完要吃小米粥呢,推断可能是跟产妇津液消耗过大,导致胃中虚热增加有关,而小米能帮助清虚热。

如果你本身有胃溃疡、胃炎的情况,平时容易胃痛,中医认为胃有虚热,平时熬米汤的时候,可以稍微放一些小米用来清胃中虚热。

脾胃喜暖恶寒,相对小米性寒来说,大米更推荐。

#健康养生##中医##生活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小米   大米   本草   粳米   米汤   伤寒   甘草   神农   产妇   干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