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老头探店“六亲不认”,老板:你不要来我的店了

“7654321,走南闯北吃东西。”

说完这句开场白,一个戴着鸭舌帽和黑框眼镜的老头走进餐厅,一边吃饭一边聊着面前食物的做法与典故,没有夸张的形容、也没有激昂的情绪,而是慢条斯理、娓娓道来。

这个走街串巷的探店达人,就是高文麒,被粉丝亲切地称呼为“老高”。去年11月,高文麒拍摄了第一条探店视频,半年多下来,抖音账号@真探高文麒 已经收获了超270万粉丝。

老高的探店足迹


“六亲不认”的探店老头

老高探店时间不长,但在餐饮圈子里,是有名的“六亲不认”。

每条探店视频开头,老高都会亮出当次的消费金额和小票,先付费,再评价。

老高习惯在视频开头亮出消费小票

对那些菜品质量不符合名号和价位的,他不会手下留情。

有一次,他去探访一家北京百年老字号,几乎每道菜都让他皱眉头:火功菜溜肝尖温度不对,上浆太粗,火候也过了,滑、嫩、脆三个都不挨着;干炸丸子太干太面,怀疑加了淀粉;招牌菜砂锅白肉,酸菜只酸不香,油大,粉条一般;水晶肘子选材过肥,花椒油后段出苦味。

最后,他犀利地给出评价:“厨师偷手偷得厉害,老字号如此再这么玩下去,迟早连招牌都玩没了。”

还有一次,他去一家大型杭帮菜连锁餐厅时发现,牛肉采用了“滚揉”的加工工艺,破坏了肉本身的组织结构,口感很怪;西湖醋鱼的芡汁是乌梅汁味,加点水就可以当酸梅汤了;龙井虾仁里的龙井,搁的是泡过水的茶叶。他忍不住气愤:“这是胡作非为,毁了杭帮菜的名声。”

老高说,自己总是趁着出差去探店,餐饮业熟识的老板们都邀请他去拍一拍。他回复,你们先看看我的视频。两三天后,老板们都说,老高你不要来看我的店了。

对那些真正地道好吃的店,他也不吝啬给出最高的评价。

小小粤菜馆里皮脆肉嫩的乳鸽、颗粒分明的海肠捞饭,社区川菜馆里量大实惠的辣子鸡、火候到位的粉条炖肉,平价湘菜馆里辣味带劲、质价相符的下饭菜,都是老高探店挖到的宝。

老高在一家社区川菜馆品尝美食

老高坦言,对美食的评判不存在绝对的客观,不同时间探店、点不同的菜品,对同一家餐厅的评价可能会完全不同。但他可以保证,自己的点评,是根据几十年的吃饭经验和美食研究积累,做出的真实评价。

将探店视频做成美食纪录片

除了跟着老高吃饭“不踩雷”,粉丝喜欢看这个60岁老头吃饭,还因为他总是能把探店视频变成美食纪录片。

他不仅会点评菜品的食材、口感和做法,也会介绍不同菜系的烹饪手法和用料讲究,对美食背后的历史典故和人文轶事侃侃而谈。有粉丝评论称,“饕客里面你最有文化,文化圈里你最会吃”。

最近在成都吃到“一等一”的麻婆豆腐,他就讲了这道川味名菜的来历——据说在万福桥附近曾经有位老板娘,烧的豆腐又好又便宜,受到挑夫们的喜爱。因为她脸上有麻子,做的豆腐也就有了这个名字。

在广州吃粤菜时,他给大家聊起状元及第粥的传说——当年广东才子伦文叙家里很穷,有个开粥铺的老板特别关照他,让他每天帮忙送菜过去,送到后用下脚料煮一碗粥给他吃,后来他高中状元,这碗粥也被当地人称为“状元及第粥”。

老高在美食领域的博学,与他过去几十年的生活阅历和文化积累有关。他是斯坦福大学哲学硕士,开过餐厅,做过美食电视节目,当过《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还创作出版了《文化中国》《面食文化探索》等30余本书。

但即便如此,每次探店前,他都要花两三个小时做功课,查清楚某家店属于哪个菜系、有怎样的历史和故事。

老高的专业和博学也被许多人称赞

在他眼里,做短视频探店,和过去做电视节目一样,必须要用严肃、专业的态度对待。“这是一种尊重。”老高强调,“第一尊重食物,第二尊重店家,更重要的是,尊重粉丝,尊重所有的观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龙井   老头   粉条   粤菜   菜系   火候   老字号   状元   豆腐   餐厅   粉丝   老板   评价   美食   文化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