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把百姓变成工具人

西汉著名的政治家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说秦的统一叫“奋六世之余烈”。说起秦国的起源,最早的秦人是居住在甘肃天水一带,既不是周王室的宗亲也不是的诸侯,刚开始连个爵位都没有,只是给周王室养马,是个名副其实的弼马温。但是,历史的转折总在某些偶然中发生,西周最后一位王周幽王因为立嗣出了问题,导致内部出了问题,最终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



没办法,周平王只好东迁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平王东迁,西周就变成了东周。在这场变故中,秦国因护驾有功,被封为伯爵。周平王就对秦伯说了:现在镐京一带已经被犬戎占了,你要是有本事把它收回来,这块地方就是你的了,相当于开了个空头支票。



后来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平定了周边的犬戎,占据了关中,也就是周人的老家。那在平定犬戎的过程中呢,几代秦公都是战死沙场,秦人也在这个过程养成了勇武彪悍的性格。但是由于长期和戎狄混居,在当时中原诸侯看来,秦国就是一个没开化的戎狄国家。那有类似遭遇的南方的楚国,楚人在中原人眼里就是断发纹身的南蛮子。因为中原文化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剪头发、在身上纹身就是蛮夷。那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就是只有我中原才是文明开化的,其余周边都是蛮夷:东边的叫夷,南边的叫蛮,北边的叫狄,西边的叫戎,东夷南蛮北狄西戎。



不过啊,虽然出身和名气都不好,但是秦人占据的关中却是个龙兴之地:八百里秦川,三面环山,东临黄河,中间是渭河平原。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每一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个地形在中国独一无二,进可攻、退可守。随时可以东出函谷进军中原。所以从西周到汉唐的一千多年,这里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虽然中间有过几次东迁,但洛阳历来都是长安的副都。就这样,周朝从此衰落,它的王者之气也随着关中这个地方一并传到了秦人手里。


整个春秋时代呢,中原大地争霸的主角都是晋国和楚国,秦国也想东出函谷争霸中原,但它东面是强大的晋国,几次东出都被晋国打败。像著名的崤山之战,秦军全军覆没。没办法,只能搞西部大开发。秦穆公扩地千里,灭国十二,称霸西戎,为秦国的崛起打下来最早的基础。



等到了战国时代,好不容易三家分晋,老对手晋国没了。但三晋当中的魏国却强势崛起,魏国的开国之君魏文侯魏斯任用李悝变法,国力大增,成为战国首强。


到了魏武侯时代,又任命吴起作为军事统帅,那吴起这个人可是号称兵家亚圣啊。在他的率领下,魏国攻占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而且吴起还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魏武卒。吴起率领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甚至在阴晋之战中,以五万魏武卒破秦军五十万。所以在魏国的打压下,秦国只能在西边缩着,史称叫“魏霸河西”。



河西之地,是秦魏两国的交界地带,魏国夺取了河西,可以轻松跨过洛水,直逼秦国的腹地,这块地方对秦国来讲是生死攸关。所以当时秦国,内部是国穷民弱,外部有强敌虎视眈眈。那《大秦帝国》第一部的前几集就讲了秦魏之间的战争,魏国几次图谋都想吞并秦国。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秦孝公继承了国君之位,他继位的时候只有21岁,非常想做出一番事业,带领秦国走向强大。所以他不久就颁布了求贤令:谁有办法让秦国变强,我可以国土分给你。



这个时候,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商鞅看到了这份求贤令就去了秦国。这个商鞅呢,本来卫国的公子,又叫公孙鞅。啊!不是那个魏国,是保卫的卫,后来因为被封在了商於之地,所以后世就叫他商鞅。商鞅呢,本来是魏国丞相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发现商鞅这个人很有才能,就在临终前向当时的魏惠王推荐,并且告诫魏王:如果你不用就把他杀了。但是这个魏惠王以为公叔痤临终前神志不清了,怎么给我推荐这么一个无名之辈啊,所以对于商鞅是既不杀,也不用,商鞅呆在魏国看不到出路就去了秦国。



到了秦国之后呢,商鞅通过走后门很快就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开始在秦国变法。那关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呢,很多现在都失传了。目前比较可信的参考文献主要有3部:《史记》的《商君列传》、另外流传很广的《商君书》,据说是商鞅写的,但据专家考证:里面大部分都是后人在商鞅思想的基础上整理总结的。还有一个考古资料,就是著名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还上过国家宝藏。这个是当时一个叫喜的秦国官员抄录的秦国法令,里面详细记载了各种法律条文,可信度是最高的。



通篇总结下来呢,商鞅变法就两个关键词:打仗和种田。因为商鞅这人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在那个落后的年代,饭都吃不饱,你还和人民谈思想道德,这不是傻帽嘛!所以商鞅骨子里对儒家那套是嗤之以鼻。他认为:在那个适者生存的时代,国家想要强大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粮食和强大的军队,其余统统都是扯淡。但是你要让老百姓专心种田打仗,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大伙服从政府的命令啊。



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就在南门立了根木头,贴出告示:谁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金。一开始谁都不信,于是商鞅就把赏金提高到50金。那这对民众来说就有点侥幸心理了呀:就算你拿我开涮,我无非也是费点力气,那万一是真的呢?所以很快就有一个人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给他50金。这个事很快就在秦国传开来,商鞅也就此树立了威信:以后只要是商君的法令,老百姓都要无条件执行。



之后,商鞅就开始了变法。为了实现他的耕战政策,第一步就是把土地改革,具体措施就是废分封置郡县。先说一下这个分封制:就是周天子保留自己一块地,叫王畿,其余的土地分给诸侯,诸侯的封地就是国,诸侯认周天子当老大,平时要给进贡土特产,打仗的时候要出兵。那在诸侯国当中,国君自己留块地再把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的封地就是家。在自己家里,卿大夫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再往下就是士,士是最低等级的贵族,只有身份没有土地,只能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叫修身。学文的叫谋士,学武的武士。所以四个等级:士修身、卿大夫齐家、诸侯治国、天子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指四个等级贵族的职责。



与分封制配套的就是宗法制:嫡长子通吃,继承全部的土地和财产,所以这就导致几千年下来我们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很重:在家你要听父母的,没有父母的,长兄为父;出门在外要认个大哥。所以你看五月花号上的欧洲人是签了份契约,这才有了后来的美国;而天龙八部里面是推举了个带头大哥。

在诸侯国当中,卿大夫作为国君的臣子,他们的土地财产是世袭罔替的,所以势力就越来越大,有的已经超过了国君,最终的结果就是三家分晋国和田氏代齐。



商鞅的变法就是要废除这一套。首先贵族世袭的爵位和土地都没有了。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一切都以军功为准。功劳大的封爵,功劳小的,就算杀一个敌人也给你分田。可以想象,商鞅这么一搞,秦国的贵族会是什么反应。在以前,每打下一座城池国君就会把土地分给功臣,现在这个没有了,直接成了郡县,郡县的长官由国君任命,郡县的税收上交国库。分封的结果是分权,国家实际是由贵族联合统治,国君一个人说了不算。而郡县制的结果是集权,全国的权力集于国君一身,其他的官员都成了国君的打工仔。这样一来,秦国的贵族开始消亡,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可以这样说,秦国是集全国之力在打仗,而其他六国,只是贵族在打仗,其结果可想而知。



解决了土地所有制问题,接下来怎样让老百姓老老实实种地呢。商鞅就在秦国搞了一套户籍制度,每一个人都要登记户口,发一张身份证。再用强制手段把大家庭拆成小家庭,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按照人头征税。而且商鞅还规定,民众没有命令不得迁徙,没有身份证不准在外面住店,给我乖乖呆在土地上种田。否则就是犯法,对于犯法的人,民众要举报,举报一个人和在战场上斩获一个敌军首级享受一样的待遇。如果不举报,那么你们周边几户人家都是同罪,这就叫连坐。



通过这个制度,商鞅就把人民牢牢的绑在土地上。而且为了保证种田的效率,商鞅还用法律规定了农民要怎么种田。那根据《睡虎地秦简》里面的《田律》记载:农民播种的时候,水稻的种子每亩播二斗大半、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就适当少一点,土地贫瘠就多一点。这些标准都是根据之前的经验得出的最科学的种田方法,国家用法律保证农民以当时最高效的方法耕作。

另外还有牛的管理,耕牛在当时就是拖拉机啊,秦简上说:每一个县都要认真登记耕牛的数量,如果因饲养不当,一年死了3头以上,养牛的人有罪。而且每年还要评比牛的健康状况,如果你养的牛被评为下等,就要受处罚;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10头母牛,其中的6头不生小牛,也要受处罚。如果使用牛的人不爱护,让牛拼命耕田,不给它吃草,牛瘦了一寸,就打你10鞭子。

而且商鞅在全国普及推广铁农具,那铁在当时很珍贵的呀,你要知道:当时秦军的用兵器都是青铜啊。所以商鞅就保证了秦国的农民用当时最先进的工具和最科学的办法种田,这样一来秦国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



但是,你一个国家不可能全是农民吧。对于那些不愿意种田和打仗的人,商鞅收拾起来毫不手软。这类人主要是商人、儒生和辩士,就是平民中比较有文化、有想法的。商鞅认为这些人既不能打仗也不能种田,都是国家的蛀虫,那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叫社会闲散人员。因为这帮人自己是不种田的,而且一旦混得风光了,那些原本老老实实种田的农民就会人心浮动。哦!原来动动嘴皮子或者投机倒把就能活的这么滋润,怎么看也比我种田轻松啊。所以商鞅就收重税让商人赚不到钱,在民间收缴焚烧书籍,不允许民众阅读;禁止大规模聚集谈论。那关于这部分内容呢,我建议大家去读一下韩非子的《五蠹》,和商鞅一样,韩非把这五种人认为是国家的害虫:学者、言谈者、游侠、逃兵役的人、商人。所以就叫: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而商鞅变法的本质就以立法的形式在秦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军国主义,把国家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只懂得种田和打仗的工具人。底层人民想上升只有去打仗,用斩获敌人的首级来受功封爵位。所以战场上你要是秦军交战,你的脑袋在他的眼里就是爵位和财富啊,战场上的秦军个个都是亡命徒。



通过军功授爵制,秦军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但是秦人的性格也变成了勇武好战、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这点你可以看下兵马俑出土的秦剑,完全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简练的不能再简练,因为我就是用来杀人的。你对比一下楚剑,装饰非常华美,所以商鞅变法虽然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但也在骨子里给秦人注入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人没有了独立的思想,所有的人都成了战争机器的零件,不折不扣的工具人,所以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没有一个是秦国的。而商鞅的治国理念就是不要让人民有思想,就是要把你变成工具,只要知道打仗和种田就够了,因为越愚蠢的人民越好管理。在解决了种田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样去打仗。这部分内容呢,我们下集再讲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晋国   郡县   魏国   国君   秦国   河西   中原   诸侯   贵族   本质   土地   百姓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