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听过“曾除丁谓”的故事?

王曾,北宋山东青州人,字孝先。他不但是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之后,而且解试、省试、殿试,连中三元,均名列榜首。说他是“学霸中的学霸,龙凤中的龙凤”一点不为过。

据王曾的老爸说,他曾梦见孔子要将学生曾子送入王家以光耀门楣,王曾因此得名。好几位见过王曾所写文章的大儒,都预言这位王同学会成为辅助帝王的肱股之臣。正如这些名士所料想的,王曾经过几年的基层锻炼,回到京城并进入核心政治圈。但这个学霸可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在鱼龙混杂的官场,照样混的风生水起。

王曾深受前朝名相王旦的影响,老成持重、不事张扬。他的职场策略是抓大放小,这个“大”不是影响个人前途的升迁之事,在他心目中对百姓有害、对国家造成危险的,谓之“大”,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他一定据理力争,但他不赞成硬碰硬以卵击石,会审时度势的迂回战术。这一次,王曾的对手是政坛老鬼丁谓。

说起这个丁谓可不简单,这位字谓之的苏州人放现在来看,妥妥一个全才,还是超级斜杠型。据史书记载,千字文章,丁谓读一遍便能过目不忘;琴棋书画,样样高超;更绝的是,处事的能力那叫一个奇。许多人长久都断不了的案子,他一看案情就能一言判决,理由让人无不信服。宾客满座时,他从容应对八方来客,长袖善舞的本事十分了得。客观而言,丁谓初入政坛之时,也做了一些为国为民之事,可走得太快,就忘了当时为什么出发。

职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想得到的就更多了,为了更好更快更强,丁谓将他的优势全部用于拍马屁,拍上司的,更拍皇帝的。只要真宗想建什么,丁谓全力支持,不管国家财力如何,他的回答永远是“还有经费”。针对相反的声音,他急皇帝之所急,为主子置备全套话术,令反对者措手不及。丁谓还借太后刘娥之手,排挤前宰相寇准,自己居相位长达7年之久。

然而在官场上,尤其是权势之路上,哪有永远的朋友?丁谓的庞大势力开始对太后造成威胁,蛰伏已久的王曾终于发力。他暗中收集了大量材料,证明丁谓与当时的内侍雷允恭互相勾结,两人狼狈为奸做了许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尤其是雷允恭任山陵都监时擅自更换皇陵选址,在遭人举报后,丁谓曾对其大加包庇。趁着天时地利,还有太后对于谓的不满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时,王曾将如山的证据交至妙仁宗和太后。 两宫大怒,将雷允恭处死刑,丁谓被流放到海南。在王学霸严防死守下,权倾一时的斜杠老鬼永远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此后两宫垂帘,大臣们止奏议事,无论皇帝还是太后都极其看重王曾的建议。司马光曾评价:“今摄政之际,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纯如张知白,当信用之。

“北宋五鬼之二”是丁谓殚精竭虑一生为自己挣得的“名誉”。宦海沉浮中的王曾,两度为相,后卒于郓州任上,年六十一,被谥为“文正”,这是文官能得到的最高认可。

这是一场朝廷上的权力之争,也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光辉范例,史称“曾除丁谓”。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然而,面对大是大非的选择,往往会有正义和邪恶之举,故而有了忠臣与奸佞之 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真宗   大儒   青州   斜杠   政坛   北宋   太后   官场   大臣   皇帝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