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沐王府:曾经统治云南300年的贵族,为何走向衰落?

云南,谈及这一省份,我们的印象大抵是离不开四季如春的美好风景,各种奇形怪状的昆虫,以及那些传闻中可以让食用者看到世界另一面的菌子了。

可以说在部分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这一地区就是官家常言的南蛮之地,很多文人认为此地是由尚未开化的蛮夷统治。

随着滇王从汉武帝手中接取滇王印,这片土地才第一次归于中原王朝,之后的历代统治者也都不希望这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流入他国手中。

但统治这一片土地并非易事,甚至我们军事力量强大的千古盛唐都未能快速解决于南诏国之间的战争,军事力量不限而文治昌盛的宋朝更是将这一块版图直接送出。

甚至在其归于我国统治历史之中,云南也是许多皇帝不喜的官员的最终的归宿。

直至我国的明朝,这一片土地才真正意义上为我国所控制。

随着朱元璋第一个义子沐英正式入主云南被封沐王,沐王府成为了真正意义上云南的统领。

一、沐王府由来

说到沐王府,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朱元璋第一个养子沐英这一建立者。

在元末明初的战乱时期,我们耳熟能详的明太祖朱元璋收下了他的第一个养子,也就是后续沐王府的创立者,沐英,并将其改为朱姓。

年仅八岁的朱英跟在朱元璋的身边不断学习相关的军事本领,而朱元璋在此方面的才能更是不必多说,一个小小乞儿成就帝王霸业,怎会没有相应的能力支撑呢。

在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年之后,年仅十八的朱英就因其智勇双全和多年征战立下的赫赫战功被任为指挥使一职。

年纪轻轻的朱英随即被朱元璋派往江西和福建处理军事相关事宜,这段时间朱英军事上的天赋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朱元璋正式坐上龙椅,成为明朝的开国之帝,仅有云南此地存有元朝最后的势力,同时其对跟从自己最久的养子也有了一定的排斥。

毕竟说到底朱英还是外姓之人,哪怕其是朱元璋最开始的养子,也没有亲生子嗣有份量。为了让明朝真正成为朱家的家业,朱元璋选择将对自己亲生孩子继承帝位产生威胁的事物一一抹去。

首先就是朱这一姓氏带来的问题,随着一次闲谈,朱英正式恢复了自己最初的沐姓。

外加其多年累积的卓越战功,沐英于洪武三年被正式授予镇国将军一职,并于次年被升为大都督府同知,之后又是数次让其率兵征战,而沐英也并未浪费其军事上的才能,多次战胜外敌。

随着其不断凯旋的是其身上的封名和所受的封赏不断提升,问题也随之而来。

朱元璋本意是不愿自己一手建立的朱氏王朝落入他人手中的,哪怕其为自己的养子,因此就将其再次派出处理悬而未决的云南问题。

且说云南,其地势之险要哪怕处于现今时代的我们都有所耳闻,更何况对于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时期呢,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势不知让多说王朝的军队止步于此,但这一次明朝的来将可非常人。

随着白石江一役以沐英的完胜告终,次年这片险要的土地便进入了明朝的版图。

但朱元璋并不会允许有着传奇一般战绩的沐英再次回到朝堂对自己朱家的统治造成影响,外加云南一地因战乱损失惨重,沐英便留在此地进行镇守,而主将傅友德就此班师回朝。

而沐英也并未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置之不理,自其入主云南至其身死,一直以各种政务为主,虽说在此期间还有受到外敌的侵犯,但沐英在军事上的才能从未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退,皆以胜利告终。

因其在政治上同样尽职尽责,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属于边陲之地的云南在短时间内就有了较大的改变。

二、沐王功绩

中原的治理体系难免让云南一地的人民充满排斥,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各种叛乱之上。

哪怕沐王在位期间,规模较大的叛乱活动也出现了十余次,其中以平定土著首领思伦发一战最为激烈,当然这些叛乱活动的结果自是不用多说。

当然凡事皆有利弊,随着一次次平乱活动以沐王的胜利告终,云南异地的反叛之人可谓日益减少,这也奠定了沐王府统治近三百年的基础。

此外就是一系列民生相关事宜,不论是最初于元朝余党之间的争斗,还是后续的各种平叛,都给这片土地之上的民众带来的数之不尽的苦难。

但沐英自被封为沐王入主云南以来,就从未疏于时政,为了这些民生上的问题他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就是粮草问题了,在沐英治理云南的那一段时间,屯田成为了常态,甚至在非战乱的情况下让士兵都投身于耕作之上。

同时还将这一举措上报朱元璋,而如此作为就导致了甚至有他省军人被调入云南进行劳作。

如此对策可谓完美的处理了民众最为担心的粮食问题,富饶的土地外加大量的劳动力很成功的让云南收获了大量粮食。

甚至沐王还以屯田的多寡来考察当时官员,这般举措使得其掌控云南的十年时间里,屯田达百万亩,大幅促进了此地的农业发展。

此外还有兴修水利,引入商户,修正道路等举措,林林总总诸多事宜让云南的农业和商业等都有了不错的发展。

此外就是教育这一重中之重了,其在位的时间里云南这片过去的蛮夷之地可谓迎来的开化。

无数儒学学宫出现在了这片土地之上,无数优秀子弟进入其中学习,而沐英本人也可谓榜样,其空闲时间里选择以书籍来丰富自己的见闻。

种种政策之下原本对中原统治不满的人也对沐王产生爱戴之情,以至于许多百姓都在听闻其病逝之后“泣语于路”。

随着思伦发的战败,缅甸成功脱离了麓川的掌控,才开始与明朝有了来往,同年泰国也与明有了一定的交流。

显然不是每一代沐王都有着沐英这般的恤民之心,其后代子弟出现了不少恃强凌弱、骄奢淫逸之人,以至于沐王府最后的覆灭。

三、沐王府的覆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沐英的励精图治成就了当时沐王府在云南民众心中的特殊地位,而其子嗣的肆意妄为也让此般伟绩付之东流。

云南地处偏远众所周知,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坏在面对强敌之时很难得到朝代的援助,好处则是朝廷难以对此地进行管理。

而缺乏管教的结果不言而喻,随着极为励精图治的沐王离世,其子孙后代多为纨绔子弟,肆意的欺压当地百姓,毕竟在此时此地沐王府可以称作最高权利机关了,朝廷的法律难以对他们进行约束。

甚至其后期欺压百姓的不仅仅是沐王的子孙后代了,沐王府内的家奴都开始无法无天起来。

当然这般行径不可能没有后果,随着他们的无法无天,当地百姓对其的尊重也逐渐消失。

甚至在朝堂派遣官员前来处理此间事宜之时,还有子弟将矛头指向了试图用法律对他们进行惩处的官员。

如此肆意妄为迎来的结局也没有出人意料,虽说最后的沐氏子嗣沐天波有了反清复明的决心,但终究寡不敌众,逃亡缅甸之后,惨死异国他乡。

四、管中窥豹

沐王府这般由建立到兴盛再到衰亡的历史太过常见,仿佛每一个王朝都经历了这般过程。

每一代开国之君都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其历史功绩哪怕是今日也有人传颂,但这并未影响其王朝的覆灭。

而沐王府的历史更像是这些朝代的缩影。

沐英的能力和功绩令人赞叹,不论是军事上还是治理上都可谓奇才,但其后代却让令人尊敬的沐王府走向了衰亡这一结局。

当然其根本还是在于手中的权力让他们肆意妄为,不将祖辈的教训放在眼中,以至于原本对沐王的尊重也如流水般逝去。

如此可见祖荫的对后代不仅仅是一种庇护,也是一种蒙蔽。

沐英的成就让其子孙可谓没有任何方面的担忧,但也因此其子嗣不复进取之心,毕竟外界的威胁始终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

外加不受管辖的相对自治让那些明文法律在其面前不过是一张白纸,其底线可以随意逾越。

但从兴盛到衰败是漫长历史中所有朝代都遵循的真理,哪怕万丈高台再华丽坚固,最终也将崩解成为天地间的一抹尘埃。

只有其对这片土地之上每个人影响不会随时间逝去,我们今日所提倡的民族精神又何尝不是历史上那些朝代的产物呢。

就像沐王府这三百年的统治对云南的影响极大,让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覆灭这一结局。

但其对云南之上人民的影响哪怕时至今日仍未消退,不可谓不深远。

我们无法阻止时间潮水汹涌向前,那一个个强盛的王朝都迎来了覆灭这一必然结局。

但只要其影响尚未彻底消亡,其历史依旧可以为世人所知,那么他们就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下去,只不过是在我们脑海中延续了下去。

只要我们作为宇宙之中渺小的个体,能做的无非就是在历史丰碑之上留下些许代表自己的刻痕,以此来表示自己曾经看到过这个世界的风起云涌,感受过世界的浩瀚无垠。

尾声

沐王府的灭亡是一个必然,就像无数的英雄人物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一样,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

但沐王府之内每一个人的作为都可以让这一结局晚些到来,虽说明朝统治被推翻就注定了沐王府不会再生出太大的风浪。

可若是沐王府内每一个沐英的子嗣都谨遵祖训,严于克己,让云南在其统治之下愈发繁荣昌盛,让民心民意始终归于沐王府之中,让士卒从不乏于训练。

那么仗着云南一地的险要地势与清军开启长时间的周旋来让明朝不至于彻底灭亡还是可以做到的。

只不过无法无天肆意欺辱百姓的沐英后代加速了沐王府的结局,使其不是遇到难以力敌的敌人而灭亡,而是自己就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加以管教和约束,这一由无数历史总结而来的经验至少可以用于现今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云南   王府   明朝   王朝   子嗣   养子   朝代   贵族   结局   走向   土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