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浅谈花饰在唐宋女子身上的展现形式

纵览历史,唐朝是封建社会里最为开放的时代,女子的打扮比以往更为大胆、新颖,因此各式首饰层出不穷。在这些品类中,花饰成了女子妆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今天,我们就走进唐宋时期,来看看唐朝的花饰是如何发展的。

置于面部的花饰

花饰,是将花做成饰品,佩戴在女子身上。在古代,女子的妆容中往往会出现色彩丰富的花饰,而女子额头、面颊或两鬓上出现花饰,都被称为花钿。

最早的花钿

花钿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中,曾出土过一件彩绘女立俑。这件女俑脸上,就有阶梯状的圆点,专家便推测这是花钿的雏形。一般是红色、绿色、黄色,往往以大红色为主。而且材质和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圆点、梅花、鱼鳞等。花钿的种类繁多,许多形似花卉,其中最流行的莫过于梅花形状。

梅花妆容

梅花花钿在《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据说当时的寿阳公主容貌美丽,她在某日午睡于殿前,正好有朵梅花落在她额头上,虽然拂去了,但却留下了花瓣的痕迹,并且几日不散。因为有这印记的衬托,寿阳公主容貌变得更加艳丽,也因此被众多女子效仿,这就是“梅花妆”。

还有记载,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婢女上官婉儿,曾因侍奉不当,被武则天处以墨刑,因此在额头留下伤疤。而上官婉儿为了遮丑,就以鲜艳的梅花置于额头。于是,梅花妆又一次在京中城女子中流传开来。

《弈棋侍女》

除了梅花,也有形似牡丹的花钿。在新疆出土的《弈棋仕女》中,有一侍女簪发高高挽起,额间的花钿却更似盛开的牡丹。

《舞乐屏风》

同时期出土的《舞乐屏风》中,画中人物的花钿也形似花卉。虽然种类繁多,但这些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花卉。除了这些,还有几何形状的花钿,一般是水滴型、菱形。

唐朝女子为了让妆容更加美艳,在花钿的形状上做出各种改变,用以搭配不同的衣服、首饰。很多情况下,花钿的颜色要取决于所用的材质。制作花钿多以金箔、银为主,先将这些物品打成薄片,然后裁剪出想要的形状,再用鱼鳔胶等粘在额头。

但是金箔、银箔的造价昂贵,平民家的女子就用其他的材料代替。比如纸、鱼腮骨等等

在宋朝的《潸异录》中记载:“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能看出在当时,女子们的打扮方式层出不穷。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女性更加自信、独立,与之相对的,妆容也变得更为大胆,唐朝女子更加注重眉毛的妆容,于是,花钿更加流行起来,上至宫廷妃嫔,下到民间女子,甚至飘洋过海传到了日本。

除了额间的装饰,当时还流行一种“泪妆”,在脸颊涂上一团红色,再画上花瓣似的“泪珠”,让自己显得楚楚动人。

宋朝在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下,女子的妆容逐渐收敛。这一时期的妆容变得更加朴素,与之相对的,繁多且艳丽的花钿逐渐淡出舞台。

宋朝公主画像vs影视剧仿妆

浓重色彩的花钿被珍珠面靥代替。靥多指笑窝,最初的形状只是一个圆点,也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演化成各种形状。而且在这个时期,珍珠面靥多是尊贵女子的装饰,宋朝出土的各类画像中,多是皇后及身边的侍女身上才会妆点,形状也变得更加单一。

宋仁宗皇后画像

例如宋仁宗皇后,在这副画像中,她的发冠、眉间、脸颊处,就装点着数个珠钿。

宋高宗皇后画像

在后续发展中,面靥也出现了花卉型状。在宋高宗皇后的画像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她用珠钿组成花型装饰于额间、两鬓与耳垂,整体妆容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相对于唐朝夸张的花钿,宋代更加典雅质朴,但又不失奢靡。

《簪花仕女图卷》

女子首饰中巧夺天工的花饰

除了置于面容上的花饰,还有没有装饰在头上的呢?在唐朝时期,贵族妇女的整体妆造中,簪花是最不可缺少的装饰。在古代,发簪被人们称为笄,古代女子到了嫁人的年纪,就会举行笄礼。女子用发簪挽起头发,代表着已经长大成人了。

而花簪就是发簪的一种形式随着朝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变得富足起来,逐渐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质量。古人对于花卉有着特殊的喜好,女子常常用鲜花装饰于发间,但真实的花卉容易枯萎,于是仿制花应运而生。这一需求,又进而推动了织造业的发展。

花簪作为一种装饰,常常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上,秦始皇就规定,女子们到了正式场合必须戴花。

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簪还出现了各种材质和形式,而且有一定的等级之分。宋朝时期,宫廷内用簪花分等级,妃子与妃子间的簪花还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朝,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到了春日一律都要簪花。古代不论男女都会留长发,他们在重阳节登高时就戴一朵菊花。根据时节的变化,簪花的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男子簪花

《宋史》书中提到,“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在宋朝,被皇帝赐花是一种极高的殊荣。簪花的种类繁多,比如绢花、绒花、点翠等。

绢花发簪

古时所说的头饰花,就是现在常说的北京绢花,常用丝绸、缎面等制作。因为材质的可选性众多,而且可塑性很强,所以绢花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态,桃花、牡丹、菊花等等。

绢花

相传,杨贵妃的鬓角有一块伤疤,她常常让宫女采摘新鲜花朵置于头上,用来遮挡伤痕。但是到了冬天,花朵全都枯萎了,就有一心灵手巧的宫女,用丝绸做成了手工花,让杨贵妃以此作装饰。从此,佩戴绢花的行为也盛行起来,绢花的制作过程繁琐,但最后的成品犹如真花一般,也因此驰名中外。

绒花发簪

绒花发簪

随着制作花簪技术的精进,绒花发簪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一开始的绒花,只供宫廷女子享用。但是在后来的明朝时期,绒花也被皇帝用来赏赐大臣。绒花的制作工艺精细,用铜丝做主体框架,用蚕丝等编制,经过不同的工序手艺制作而成。绒花也谐音“荣华”,由于颜色鲜艳和其喜庆的象征意义,被古人喜爱和追捧。

点翠发簪

点翠发簪

相比于绢花的普遍、绒花的鲜艳,点翠往往更加珍贵。也不同于其他发簪多彩的颜色,点翠多是湖蓝或藏青色。

在其制作过程中,常用金线、银线等等制作底座,在这周围镶嵌上各种珠宝,多是珍珠、翡翠等等。再取翠鸟的羽毛,把底座的框架黏起来,而且还不能让羽毛变皱。在《甄嬛传》中,华妃的头冠雍容华贵,就是用了点翠的手艺。由此可见,点翠发簪往往出现于富贵人家中。

翠发簪

但是每制作一根这样的发簪,就会牺牲许多只翠鸟。所以,人们选择了其他的材质代替,比如染色的鹅毛和绒花。

在唐宋时期,簪花不仅是一种首饰,更代表了一种政治意义。簪花不再局限于女子,而且常被当作朝廷贡品。传承至今,更是一种珍贵的手工技艺。除了簪花,古代女子还常佩戴发钗、头冠、步摇、梳篦、钿等等。

发钗

发钗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穿金带银”的说法,而金银发钗,对于古代女子来说也意义非凡。一开始的发钗只是用于固定头发,为了方便,人们往往用树枝,或是动物骨头当作发钗。在往后的发展中,人们开始追求美貌,发钗也因此出现了各种造型。金银发钗的出现,最早是战国时期。由于造价昂贵,也往往在富贵人家出现。

一直到唐朝,发钗在民间流传开来。由于金银的可塑性,所以能和使发钗出现各种形态,而花卉也逐渐作为一种装饰,出现在上面。不同花的样式,还代表了不同意义。花卉型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喜爱发钗。

现代手工艺制作的发簪

在现代,还有一种做发簪的手艺。在金属发簪上,用铜线掐丝,用琉璃制成花瓣,再用铜线等穿过,用珍珠等物品当作装饰,制成精巧的发钗。因为可选择性很多,发簪的颜色既可以淡雅朴素,又能艳丽精致。

玉簪

除了金属发簪,还有一种玉簪。在一整块玉石的顶部,经过精巧的手艺篆刻打磨出各种形状,除了花型,还有龙头、凤凰等等。

《长恨歌》中有一句,“云鬓丰垂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这花冠就是女子头部的一种装饰,而且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到宋朝已是非常普遍。

头冠

古代女子特别喜爱戴头冠,而且种类五花八门,花冠、角冠、数珠冠等等。用绢布、蚕丝制成的假花,装点在头冠上,因为造价低廉,在宋朝,就连平民家的子女也可以佩戴。在西安博物馆中,曾展览过181件唐朝出土的文物,在众多文物中,由铜丝和铜花制成的头冠脱颖而出。在这件文物中,我们得以见识当时制作花冠技艺的精巧。

孝庄皇后风冠

在古代,朝廷中的皇后常常佩戴一种凤冠,这比寻常发冠珍贵的多。在凤冠中,常常以珍珠作妆点,有些还会镶嵌各类宝石,不同的凤冠有不同的制作方式。孝庄皇后的凤冠上,足足点缀了五千多颗珍珠,还用点翠工艺制作凤凰、花卉为装饰。想要制成这样一顶凤冠,所耗的人力、物力是极大的。

宋代谢逸所著的《蝶恋花》中有记载,“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

步摇

这种装饰,随着女子的行走而晃动,所以取名为步摇。步摇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最开始是由王后佩戴,而且也只会在祭祀等重要活动上出现,到了汉代才被人接受。步摇常是玉石、金银所制,用铜丝掐丝,或是各种装饰点缀,常常会制成各种花卉的形状。

各种形状的梳篦

梳篦

在一众首饰中,梳篦算是最早出现的。不同于今天的梳子,梳篦在魏晋时期也是女子头上的装饰品。而且在古代的各种绘图中,梳篦往往作为一种装饰出现。在之后的发展中,梳篦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直竖型、马蹄型等等。但不变的是,常常会在梳柄上,绘制或者雕刻花卉图案。

《说文·金部》里描写到:“钿,金花也。”

钿是古代女子常用的装饰,它与发簪很像,但又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花钿的背面有长柄,可以直接插在梳好的发髻上;另一种是有孔洞,可以用发簪穿过,然后固定在头发上,可以当作发簪的装饰。

古人常常用金、银制作花钿,再用各类宝石镶嵌,各类出土的钿中,基本都是制成花纹的形状,在平面的材料中,精心雕刻,最后组成花形,而且蕴藏着一种美好的祝愿。花纹的样式繁多,有团花、折枝花、忍冬等等。

团花花纹

团花花纹、折枝花花纹、忍冬/卷云花纹

团花比较单一,但是造型精美,花纹多是植物的种类,大体上是圆形,还分大小。古代不管是建筑还是装饰,都以对称为美,这也体现在大团花的花纹上面。也有无组织的团花花纹,但大体上是对称的,只是小细节有所改动。折枝花花纹虽然呈现了S状,但也会追求对称,样式上更贴近于写生的花卉。忍冬/卷云花纹则是在整体骨架上,用卷曲的叶子装点在两侧,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图案。

萧后头冠

而在出土的萧后头冠中,我们发现了水滴形状的装饰品,用玉石等在模板上篆刻出花朵形状,四周用珍珠装饰,这也是古人常说的钿。因为钿的花纹精巧,于是在各类首饰的发展中,钿也被应用到了头冠、步摇等上面。

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不管是面饰或是首饰,花卉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直接影响了女子们的妆容和服试。由于人们的各种需求,花饰也展现了各异的形态,而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到了今天,仍旧值得学者研究。


参考文献

《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彭定求等撰《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唐代首饰图像研究——花钿》,花梦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花饰   梳篦   女子   绢花   云鬓   发簪   绒花   贴花   唐宋   宋朝   花纹   花卉   形状   身上   形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