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仍要纪念虎门销烟?

181年前的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距广州市70多公里的虎门海滩,用“海水浸化法”把收缴来的一千多吨鸦片当众销毁。从此,虎门销烟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历史事件。今天,当全世界的毒品依然肆虐,毒品问题依然严重之时,我们纪念虎门销烟,回望历史,重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禁烟运动依然意义重大。

欧洲殖民者瞄准鸦片

以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世纪初,自新航路开辟以后,一批批满怀着“淘金梦”的欧洲人克服艰难险阻来到中国,他们在这里得到了所渴求的种种财富,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将丝绸与瓷器运回欧洲出售。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欧洲人无法在中国提供畅销的商品,大量白银内流。为扭转这种贸易逆差,在葡、荷、西等殖民者的策划下,鸦片被作为商品输入中国,致使吸食鸦片之风在华夏大地弥漫。

进入18世纪后,由于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备受英国人青睐,中国很快成为了英国的主要贸易对象,而英国产品在中国的销路却很差,英国及其东印度公司在对华贸易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并且这种逆差越来越大,东印度公司逐渐没有足够的货币来购买茶叶和其他商品。

为了尽快扭转这种贸易上的被动局面,英国殖民主义者如葡、荷、西等国一样,努力扩大对华鸦片贸易,并且很快便取代葡萄牙成为了对华鸦片贸易的霸主,美国、沙俄等国也纷纷加入到对华输入鸦片的行列。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英国为主,在西方殖民者的积极参与下,鸦片大量涌入中国的广州,并不断向全国蔓延,鸦片烟毒在神州各地泛滥开来。

林则徐曾遍寻戒烟断瘾医方


鸦片贸易造成中国经济、政治

和国民健康的严重危机

鸦片贸易造成大量白银外流,不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而且“银荒”给人民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对清政府而言,鸦片烟贩对中国官员的贿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仅许多文官武将成了“大烟鬼”,宫廷内部也发生了吸食鸦片的现象,鸦片还侵蚀到清军之中,使军队失去战斗力。鸦片贸易大大削弱了中国社会有限的购买力,致使经济活力减弱,造成了工商业的普遍萧条和衰落,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危机。鸦片贸易还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据相关数据显示,道光十五年(1835年),全国有200万人吸大烟(即鸦片),沾染烟毒者不下1000万人。

吸食者大都面色铁青、骨瘦如柴、晨昏颠倒,日久便身体衰弱,精力耗散,神志萎靡,丧失劳动能力,以致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道光十年(1830年)以后,鸦片流毒由于得不到有效遏制而开始泛滥成灾,其严重性突出表现为走私进口的鸦片数量急剧增加,从1821-1828年平均每年进口鸦片9708箱,猛增到1836-1839年平均每年进口3万箱。

鸦片进口的急剧增长就意味着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在日益增长;同时,随着鸦片进口的增加,白银外流更加严重,1834-1838年每年白银外流高达3000多万两,致使国内的银价日贵而钱价日贱,加重了人民负担,更导致国家经费短缺,库银越来越少,后果极为严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禁烟运动

道光皇帝忧心忡忡。道光十八年(1838年)4月,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一折而引发的全国有关禁烟的大讨论,受到道光帝的高度重视。通过讨论各抒己见,使各省督抚更加正视鸦片问题的严重性,为随即展开的禁烟运动做了舆论准备,也为制定一个全面的严禁鸦片章程奠定了基础。

1838年9月7日,道光帝颁发了《著步军统领衙门及各直省督抚严惩烟贩吸烟人犯》上谕。10月初,湖广总督林则徐在几次上奏呼应黄爵滋之后再上一本,即著名的《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将鸦片问题提到了关乎国家民族存亡的高度,认为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殆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发出了“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呐喊。

此时的鸦片问题,已不只是道德问题和经济问题,它潜伏着中国社会和民族的危机。林则徐的意见对道光皇帝的触动很大,同时,道光帝也从林则徐身上看到了禁烟的希望,坚定了其禁烟的决心。于是,在道光皇帝与各省支持禁烟的督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开展起来。

在整个禁烟运动中,道光皇帝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一是宣召林则徐进京,颁给其钦差大臣关防,派其前往广东查禁鸦片,以期“一劳永逸”地消除烟患;二是颁布禁烟谕旨200多件,其内容涉及吸食、贩运等禁烟的方方面面,造成声势浩大的禁烟气势;三是痛下决心整治吏治,严格执行奖罚政策,为全国禁烟运动树立表率。

这场禁烟运动以1838年9月道光皇帝颁布《著步军统领衙门及各直省督抚严惩烟贩吸烟人犯》上谕为起点,在全国逐渐展开。1839年6月随着《严禁鸦片章程》的颁行,禁烟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禁烟运动随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将全国禁烟运动推向高潮

1839年1月8日,林则徐怀着“乃汤蹈火”,将“祸福荣辱于与度外”的决心,奔赴南方。到达广州后,在邓廷桢、关天培等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禁烟活动。

为了在禁烟方面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他向当地的文武官员、友人、旧属、同乡了解鸦片流毒情况,及时调整禁烟策略,把禁烟的主攻方向对准了有英国政府支持的外国鸦片商人;下令整顿海防,严查烟贩,并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对走私贩毒的管制;通知外商交出所存鸦片,责令鸦片贩子将趸船所有鸦片如数交出,并用中英两种文字写保证书,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林则徐还颁布《禁烟章程十条》等各种禁烟、禁毒条例,使查禁鸦片的活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在严厉查禁鸦片的同时,林则徐积极维护正当贸易,“凡经营买卖鸦片之不法商人,一经发现,必受惩罚”,而对“正经商人,不论来自何方,均可进埔,准予照旧通商”。由于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成效卓著,很快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禁烟高潮。

在道光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军民大力协助下,林则徐终于迫使英美鸦片贩子交出了鸦片。至1839年5月18日,共收缴鸦片19187箱又2119袋,净重1188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编号登记、过秤,当众在虎门海滩销毁。

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民与鸦片烟毒及吸、贩烟毒者势不两立的坚定决心,把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禁烟运动推向了高潮,是中国禁烟运动的光辉篇章,成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伟大起点,在世界反毒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禁烟运动,前后延续了两年多,取得了显著成绩,到1840年6月,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而结束。

(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编辑丨郑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虎门   督抚   流毒   逆差   道光   英国   鸦片   中国   皇帝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