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台湾后,蒋中正“平凡”的一天!


退守台湾后的蒋中正生活作息十分规律,特别是步入晚年后,一直深居简出,罕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时候,这也不免让一些“好奇心”极重的人对他晚年生活愈发好奇。1975年,87岁的蒋中正因心脏病去世,多年以后一本回忆录的出版,这才打消了众人多年来的疑惑,这个人就是——翁元。

翁元,浙江寿昌县人。1946年,寿昌县城传染天花麻疹疾病,年仅16岁的翁元,为躲避瘟疫瞒着父亲报名从军,很快就被分配在南京警卫总队,编入外勤大队,这里几乎全是浙江人。外勤大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蒋中正的安全。

1949年,蒋中正第三次下野,翁元跟随保卫队来到溪口,成为蒋中正的贴身卫士。1954年,翁元调至总统府做内勤工作,开始为蒋中正贴身服务,正式从警卫工作转为行政工作。20世纪60年代,翁元又被蒋中正点名进入士林官邸内务科,成为他的贴身副官。1975年蒋中正去世,翁元又继续担任蒋经国的贴身侍从副官。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年近六十的翁元这才退休颐养天年。

翁元忠心耿耿为蒋家服务四十三年,见证了蒋家在台湾由强势到衰微的历史。翁元的一生,全部服务于蒋家父子,虽没有高官厚禄,但目睹了蒋家的旁落。台湾媒体称他“超级小人物”,是国民党后期的历史见证人。

下面通过翁元的回忆,我们来探寻一下晚年蒋中正极其“平凡”“精致”的一天。

凌晨五点左右,当整个士林官邸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时,蒋中正穿着睡衣起床了,“夜猫子”宋美龄才刚刚入睡。为了不打扰到宋美龄,只见他轻轻带上卧室门把手,手里拿着一支微型手电筒,借助手电微弱的灯光,轻手轻脚地走进了盥洗间开始洗漱。

就在蒋中正走出卧室门的时候,值班侍卫按响了身旁的电铃,通知贴身侍卫立即到身旁伺候。按照士林官邸的习惯,电铃响一声是服侍蒋正中,电铃响两声则是宋美龄。

其实,早在蒋中正起床前的半小时里,副官,侍从们就已经做了准备工作。首先工序,是烧开水。等开水烧好后,先倒好一杯,冷却到大约60度左右的温度;另一只空杯,随时预备倒入,以便保持高温。蒋中正起床后有喝水的习惯,顺序是先温后热。等到他走进盥洗间时,侍卫已经打开了电灯,一动不动地站在身后,随时听从吩咐。

蒋中正洗漱时有一套多年未变的程序:他会将毛巾浸入冷水反复搓洗浸透,然后再用双手使劲拧干毛巾水分,最后,抖开毛巾整个儿捂在脸上,双手透过毛巾仔细擦拭脸部的每一寸肌肤。等用湿毛巾擦拭完脸后,他会另拿起一个柔软的干毛巾,在脸上来回磨搓多次。据说,这样能够促进脸部的血液流通,使整个人儿看起来气色饱满。

蒋中正使用的毛巾也有不同分类,洗脸、擦手用的毛巾上面印有蓝色线条,洗澡用的印有红色线条,而他最爱的其实是白色毛巾。

等洗完脸后,漱口也是颇有讲究的。事先,侍卫们会在洗脸台上摆放一只空水杯,旁边是一瓶凉透的白开水。蒋中正先将白开水倒入空杯中,后在水中放入少许里斯德林药液,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口腔卫生,漱完口后,口腔中还会残留一丝淡淡的清爽香味。

等洗漱完毕后,侍卫们会再送上两杯事先备好的开水,一温一烫供他饮用。

喝完水后,就到了活动筋骨的时间了。蒋中正会在阳台上做些柔姿体操动作,做完后开始唱圣诗,背《圣经》。每当念到有关“圣父”、“善哉”、“圣哉”一类的句子时,他便会立定站稳,表情肃穆恭敬,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默默行注礼。

大约二十多分钟后,蒋中正便回到书房静坐。静坐时,他会先将毛毯盖在膝盖上面,再往眼睛里滴上几滴眼药水,后用白色手帕擦拭掉流出的眼药并按摩双眼。点完眼药水后,他会紧闭双眼,静坐大约四十分钟,期间口中念念有词。每次静坐的时间,他都能掌握的恰到好处,最多不会相差一两分钟。

等时间一到,蒋中正就用双手按摩几下双眼,算是静坐结束的收势。这样的静坐,他认为既能陶冶心性,又能保护眼睛。所以,纵使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双眼依然是炯炯有神,也许就跟每天的静坐有很大关系。

结束了静坐,蒋中正在书房里做起早课,也就是写日记和看报纸。与常人写日记不同,他喜欢隔天早晨记录前一天的事情,这样的做法,一则,是蒋中正不善于熬夜;二则,是清晨起来,头脑清醒,便于回忆和对前一天的事情进行检讨反思。

关于蒋中正写日记的习惯,在姜文的《邪不压正》中有过一段嘲讽:“那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谁啊?老蒋?”“更靠不住。”“一个写日记的人。”“正经人谁写日记啊。”“是啊。”“你写日记吗。”“我不写。”“你写日记吗?”“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写完日记后,蒋中正开始阅读报纸,他阅读的报纸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上至国际大事件,下到台湾地方民情。但凡他觉得有意思的,有意义的内容,就交代秘书用笔勾画出来,等到吃完早饭后,再念给他听。其中,诸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一些名气高,影响大的报纸是他每天必须看的,但一些地方小报他也不会放过。

蒋中正常常能从报纸上看到一些平日里他所听不到,看不到的事件,而他也会在事后出批示和改正。有一次,他在一份不起眼的地方小报上面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当地公职人员在上班期间,躲在宿舍里面打麻将。看完之后,他非常生气,久久不能释怀。很快,便召来“台湾省主席”黄杰将其痛斥一顿,严令他好好整顿手下人的工作态度,并下令严紧公职人员在官署或宿舍内打麻将的行为。

当蒋中正放下报纸后,侍从马上端上一个托盘,盘中放着一小碟,里面是两三片切的薄薄的木瓜片,旁边还有一小块湿毛巾和一副刀叉餐具。用湿毛巾擦拭完双手后,他用叉子叉起一片木瓜放入嘴中,慢慢咀嚼细品,这是一道他非常喜欢的餐前开胃小菜。

吃完木瓜后,蒋中正便吩咐开早饭。副官听命后,推着一辆可以折叠的餐车,停放在他端坐的沙发前面。餐车上面摆放着好几种做工精细,不同特色的点心,如年糕,汤包,花卷等,供他随意选用。因为蒋中正牙口不好,这些点心做的十分松软,很适合带着假牙的他咀嚼。除了点心以外,餐车上还有一碗大米粥,一小蝶芝麻酱和一小碟腌盐笋。蒋中正喜欢用腌盐笋蘸着芝麻酱吃,这样入口后,不仅清脆可口,咸味中还带着一丝香甜。

大约八点四十左右,用完早餐的蒋介石,会让秘书为他念读之前划出的报纸重点内容。作为老蒋的贴身秘书,他不仅需要文化水平高,国语标准,口齿清晰,更得要会一些宁波方言。秘书读报纸时,他一般背倚沙发,双手平放在扶手上,闭目养神。有时,他还会打断秘书的念读,插话询问几句,对报纸中的一些遣词造句发表看法,但却不会当着秘书的面发表对其中内容的看法。

九点过后,蒋中正开始更换衣服,吩咐副官备车前去“总统府”上班。

九点半,蒋中正正式开始办公,期间或是召开各部门“首长”会议”;或是约谈某人;又或是征询下属对某事某人的意见看法,但他也只是以“听”为主,一般不会轻易表态。在批阅文件时,他首先要看文件上的字写得端不端正,语法措辞合不合适,如若发信有字迹潦草,词不达意的,他会非常生气,有时干脆退回去让其重写。

到了中午午饭时,蒋中正是没有固定下班时间的。是否按时下班,往往需要根据手上的公文为准,甚至,有时会一直工作到下午一两点才会下班回家。

等蒋中正中午回到士林官邸,宋美龄也早已起床梳妆完毕,坐在餐桌前等候着他一起吃午饭。两人虽是夫妻,并在同一张餐桌吃饭,但饮食方面却相差极大。

蒋中正的午饭一般都是地道的中国特色菜肴,品类较多,南北菜系混杂,但统统精致细巧,色香味俱全。餐桌上,有几样菜肴是每日必备的,一是,腌盐笋和芝麻酱;二是,一碗不腻的鸡汤;三是,“黄埔蛋”。

据说,“黄埔蛋”这道菜由蒋中正亲自命名,源自他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期间,他节制饮食,不讲究吃喝,提倡吃“大锅饭”,但饭食简单也要保证营养。作为校长,蒋中正可以独享一个炒蛋的待遇,每天一个,名为“黄埔蛋”。

“黄埔蛋”这道菜用料简单,用2—3个鸡蛋打开拌匀,撒上少许的香葱花和精盐,放在大火烧热的锅中,在沸油中煎炒片刻,迅速起锅,菜色黄、白、绿相间,香味四溢,蒋介石自青年起就百吃不厌。

自小在美国长大的宋美龄。她的午餐则是地道的西餐,虽然蒋中正也会偶尔尝尝,但始终提不起多大兴趣。在宋美龄的西餐菜谱中,生菜沙拉是必备的。每每蒋中正见她吃得津津有味,偶尔也免不了戏谑几句:“你真是前世羊投的胎,怎么这样爱吃草呢?”宋美龄往往回敬一句:“你把咸笋沾上黑黑的芝麻酱又有什么好吃的呢?”蒋介石听闻也只是微微一笑,低头继续吃他的盐笋沾芝麻酱。

午饭过后,侍从会端上一盘餐后水果,通常里面会有木瓜,香蕉,大梨等时鲜当季水果,蒋中正除了不爱吃苹果以外,其他水果不仅不挑剔,反而十分节省。如若,中午一根香蕉没有吃完,他便会留在盘中等到晚饭后继续吃。若是,有人随便把它扔了,准会被训诫一番。

蒋中正也会用这种习惯来教育孙辈,让他们懂得爱惜食物。某次,蒋中正在高雄带着孙子蒋孝武、蒋孝勇一起吃饭,侍从为三人各端上一片西瓜,蒋中正从中挑了一片西瓜,用水果刀一切为二,分别递给了两个孙子,并告诫他们道:“东西不要随便浪费,小孩子家只要够吃就行了。”而后,他又自己拿起一块西瓜,并让侍从把剩余那一块储放起来,等过一会儿再吃。

午饭结束后,蒋中正会回到卧室小睡一会儿,时间长短不定,多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

午觉醒来,稍微洗一把脸,蒋中正便来到花园里,鱼池边散散步,然后便又回到书房静坐二十多分钟,而后开始在士林官邸办公。这期间,他主要是查看邮差上午送来的报纸,剪贴一些“有意思”的报道、社论、综评、综述等内容。如若碰上几件急需处理的公文,也会及时批复一下。如果有重要的外事活动,他也会利用这段时间在官邸接见、会晤一些重要客人。

等忙完了这些公事,蒋宋夫妇便会坐在院子里一起聊聊天吃吃下午茶。

傍晚时分,倘若宋美龄有兴致,蒋中正会陪她一起乘车出去兜兜风。常去的地方也就是周边郊外田园、海滨渔港、空谷森林,这里空气新鲜,鸟语花香,怡人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宋美龄常能由此激发出作画灵感,蒋中正也常想出一些佳句。

晚饭时,蒋宋夫妇依然同桌共进,蒋介石以稀饭、点心为主,外加腌盐笋和芝麻酱;而宋美龄仍是万千不变的西餐。晚饭后,两人或是外出兜风,或是在官邸的室内、室外散步、聊天。

等到夜幕降临,士林官邸的夜生活开始了,这也是宋美龄一天最快乐的时光。陪宋美龄看电影或看电视连续剧是蒋中正晚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影片通常是一些美国进口影片或是台湾电影公司拍摄的新片,其中许多还没有公映,放映的地点就在餐厅。

在看电影前,蒋中正还要在书房里静坐大约四十分钟。等蒋中正一到,电影播放就正是开始了,在看美国原声影片时,身旁的宋美龄还会给他做些翻译,讲讲其中的关键情节。

但不管影片剧情发展到何种剧情,时间一到八点钟,蒋中正就会举手示意,随即起身对宋美龄说:“我不看了。”这时,放映员马上停机,并做上记号,以便隔日他再接着看。但有时宋美龄也会说道:“你不看了呀!很好看嘛,好,那我们继续看!晚安!”蒋中正一起身,除了宋美龄以外,在场所有人员都会起立目送他离开。

蒋中正最喜欢的还属黄梅戏,其中,最爱的就是黄梅戏调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七仙女》等。外文片则是《巴顿将军》,他常常连看几遍,亦不嫌烦。在和宋美龄一起看电视连续剧《包公传》时,他的热情很高,每集必看。

时间很快来到了九点左右,蒋正中开始准备睡前活动,他先静坐四十分钟,然后起身在屋子里散步片刻后,这才进入卧室。入睡之前,蒋中正平躺在床上,将双手伸开平放在肚子上,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0下,再按反时针方向按摩20下。他认为,这样做可以让肠胃蠕动顺畅,对内脏和消化都有帮助。

做完按摩,蒋正中慢慢入睡,时间正好是十点半左右。

夏天,蒋中正习惯盖床纺绸薄被,冬天盖条薄绒被,较冷时再加条毛毯。睡姿常年保持侧卧,从不将双脚露在被外。

等到蒋中正进入梦乡,整个士林官邸天籁俱静,它们和蒋中正一样,等待着第二天的黎明,而这时宋美龄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中正   芝麻酱   副官   侍从   官邸   侍卫   台湾   贴身   毛巾   报纸   平凡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