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铜本位

随着中国古代冶铜业的恢复、发展和繁荣,东汉末年之乱后,魏晋南北朝货币以绢帛为主、铜钱为辅,唐朝货币钱帛兼行(铜钱和丝绸并行),宋朝则实行了铜本位。

宋朝时期,绢帛已经完全退出货币领域,铜钱成为主要货币。当然宋代川陕地区还有铁钱,是因为当地缺铜,地形较为封闭,并且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形成了铁钱传统。宋代在川陕还流通铁钱,但不准流通到川陕之外的地区。川陕和其他地区的贸易结算,必须在关口进行铜钱和铁钱交换,所以铁钱只是一个局部的货币,不能动摇宋朝铜本位主体地位。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开始也是以铜钱为本金,所以南宋大部分时间也是铜本位。南宋末年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正是破坏了宋朝的铜本位制度带来的恶果。

宋代铜钱

1,什么是铜本位?

一般来说,贵金属金银在世界实力上都当过货币,相应的有银本位和金本位。

金本位的定义是,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

一般来说,一枚金币的价值就是其含金量的价值。

铜属于贱金属,当然这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的。

宋朝时期,因为铜的大量生产,在那个时代,铜也属于贱金属,只不过是贱金属中比较贵的而已。

如果用贱金属铸币,币值就是含贱金属量的价值的话,就会导致这个国家因为铸币而破产。

以铜钱为例,如果一枚铜钱的币值就是含铜量的价值,政府铸造铜钱花费的人力成本和其他物料成本就会远远高于铜钱的币值。造一枚铜钱,需要花好几枚铜钱的成本,对政府来说是极其不划算的。

所以,中国古代政府铸造铜钱时,都会规定一个法定的含铜量,而铜钱的币值也远高于含铜量的价值。

只有这样,政府在用贱金属铸币时才不会亏本。

所以铜钱是在本位货币和法定货币之间的状态,或者说是金银本位与纸币的中间状态。

当古代政府出现财政困难或其他原因时,往往会改变铜钱币值与含铜量的比例,使币值大大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如王莽新政,唐朝后期的大钱,北宋末年蔡京的当十大钱等等。

这又会引发民间盗铸,劣币驱逐良币。

严格来说,铜本位是铜法定本位制,为了描述的简化,我仍然简称铜本位。

宋神宗

2,宋朝铜产量的比较

中世纪,德国成为重要产铜地,瑞典也发现大型铜矿,但都与同时期的北宋铜产量无法相比。

18世纪前期,英国康沃尔郡Cornish铜矿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在18世纪末期,纯铜年产量也没达到800吨。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850年左右,英国的铜产量才超过1万吨。

1857年,智利铜矿成为世界第一,年产量为2.4万吨。

北宋的铜产量稳步增加,到宋神宗时期达到顶峰,仅仅韶州铜矿一年的纯铜产量就达到1万吨以上。

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何北宋不采用银本位?

答案其实出奇的简单。

因为北宋的银子很少,不足以支持当时的商品流通规模。而北宋的铜钱数量是可以支持当时的商品流通规模的。

当时北宋的产银量较少,日本的石见银矿和美洲银矿还没有开发,更没有全球流通。

另外北宋每年要给辽国和西夏近二十万两白银的岁币,导致北宋政府不断损失白银(后来辽国还要求增币)。

《宋史》卷一百八十五 志第一百三十八:

皇祐中,岁得金万五千九十五两,银二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九两,铜五百一十万八百三十四斤。

宋仁宗皇祐年间,一年的银课约22万两,铜课超过500万斤,1宋斤=16宋两。

宋仁宗时期,一两白银可兑换1贯铜钱,1贯铜钱用纯铜约3宋斤。

皇祐年间,宋朝一年铸造铜钱为146.6万贯,而白银只有22万两,还要给辽国和西夏岁币,根本没有多少白银可用于铸币。

宋仁宗时期铜课超过500万斤,可铸造铜钱170万贯以上,实际铸造146.6万贯。

3,中国古代皇权对贵金属金银的垄断

《汉书·食货志》:

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通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黄金一斤。

《康熙字典》“镒”条目:

镒者二十四两,斤者十六两也。

春秋时期半斤(八两)约125g,1斤约250g。

秦始皇时期,1斤约256g,1两16g。1镒为24两,约384g。

西汉时期,1斤约238g。

中国古代从西周到两汉,虽然有黄金货币,但造的是金块,非常重,相当于今天半市斤左右。按今天的黄金价格计算,1个黄金货币为292.52*250=73130元人民币。

秦始皇造了两种货币,上币是黄金,下币是铜钱。价值从一个铜钱,一下跳跃到一斤的金块。说明金块不是流通的普通货币。

罗马帝国时期,开始时1奥里斯金币约8克。西汉著名的五铢铜钱是238*5/16/24.=3克左右。罗马帝国的金币是可以在社会上广泛流通的

公元前27年至公元212年: 1奥里斯金币= 100塞斯特斯铜币。

秦汉时期的超重的黄金货币,只能是皇帝垄断,主要用于赏赐功臣的。功臣拿回家去,一般都储藏起来,最多在大额交易时用,才会流通出去。

金块的流通周转率是非常低的。

另外还有一个黄金沉淀问题,皇室、贵族、功勋人员、高官多采用厚葬,大量的黄金被带入坟墓之中,从社会中沉淀下来,退出了流通。虽然不一定是永远退出,盗墓者会偷出一部分来再继续流通。

另外权贵们窖藏的黄金,因为突然的战乱和灾害,也有可能永远失落在地下,退出了流通。

因为黄金的不断沉淀,导致古代中国社会的流通黄金越来越少,越来越贵重。

皇权就会进一步垄断黄金。

看似起初一个很小的制度设计,把黄金货币造成了大金块(理念可能很简单:黄金是上等,重量也应该上等,形而上学的设计)。而古罗马帝国把黄金造成小金币。

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发展出金本位的货币政策。

也许,这就是蝴蝶效应。

4,宋朝兴衰与铜本位

用唯识史观讲,社会意识与社会名色的相互依持。汉武帝之后的皇权时代,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这是社会意识。接着造出了大金块作为黄金货币,这是社会色法。宋朝时期发展成为铜本位的社会名法。因为冶铜的重要性,又有王安石变法对矿产募役法的二八抽分,社会色法又影响到了社会名法。变法又引发了新党和旧党之争,又回到了社会意识。

到了宋代,因为韶州铜矿的发现,铜产量暴增了一段时间。鼎盛时期在宋神宗和宋哲宗年间,约30年时间。

宋神宗时期,每年铸造铜钱约500万贯.

随后因为表层铜矿枯竭,附近木柴枯竭,导致采铜成本上升。再加上管理不善和贪污腐败,宋徽宗年间,韶州铜矿的产量急剧下降。

到了宣和年间,宋徽宗哀叹韶州铜矿的产量不足老爸宋神宗年间的十分之一。

但依靠以前的纯铜储备,宋徽宗的宣和年间每年仍然能铸造铜钱300万贯左右。

到了南宋时期,因为冶铜的衰退,导致铸造铜钱的数量大大减少,每年徘徊在20万贯左右。这些铜钱根本无法支持南宋的商品经济。

南宋交子

南宋不得不发行纸币交子。

开始的交子是以铜钱作为本金的,数量受到约束。

但随着南宋财政状况的恶化,南宋政府饮鸩解渴,不断超规模发行交子,引发了大规模通货膨胀。

从此南宋财政崩溃,最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铜本位的兴衰,正好和宋朝的兴衰正相关。

参考资料:

漆侠,《宋代经济史》,中华书局

《宋史》

《宋会要辑稿》

徐东升,《宋代铜产量变动原因析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本位   宋朝   神宗   铜矿   铜钱   南宋   北宋   货币   时期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