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一纸令下,此后30年到大清灭亡,再也无人敢科举作弊

1858年,即咸丰八年九月十六日,为顺天乡试的开卷之日。

京城,也就是顺天。

这次的县试,也算是一种省级的科考,三年一次,只要能登榜,就可以成为秀才。

考中了,便有了一席之地,与朝廷的关系也就更密切了。

每次出榜,对于整个京城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情,所以,不管是考生还是本地人,都会早早的聚集在这里,翘首以盼。

所以,这一次的排名公布,中榜之人,自然是欣喜若狂。

不过,大多数人都在破口大骂。

这一次排名在前的人,几乎都是没有什么本事的人。更可气的是,这次县试的第七名,竟然被一个“戏子”平龄给夺去了。

平龄出身镶白旗,满族,平日里不爱看书,只爱品茗,爱看戏剧。

不过,他的声音很好听,虽然不会太多的文字,却会一些戏剧,偶尔也会上台表演几场。

四九城并不大,平灵这个“票友”在梨园行的名气还是很大的。

现在,所有人都在看着同龄人的名字,议论纷纷。

毕竟,根据古时候的文试制度,有不少人都没有资格进入科场。

比如乞丐之后,妓女之后,家奴之后,官吏之后,歌妓之后,这些人就不能再参加这次的科考了。

从前,人们都叫“戏子”,因为他们是最低级的职业,所以不能参与考试,也不能当官。

平灵虽然不是什么“戏子”,但也算是票友之一。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竟然也能考上,这让周围的考生和百姓们,如何不愤怒?

这次的县试,一共有三轮,每轮为期三日。第1日点名入场,2日开考,3日交试卷。

甚至,还有人在县试的时候,看到了平龄在台上表演,也就是说,平龄并没有参加完县试。

就这么一个人,居然还被选上了,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会相信?

因此,不少考生,以及本地人,都联合起来,进行了抗议。

这一幕,恰巧被孟传金看到了。

孟传金让人把民愤的原因了解了一遍。

孟传金回到家中,立即写了一份折子,于十月七日,向咸丰帝呈上。这一次的县试,明显是作弊。另外,据“平龄事件”流传甚广,也指出了新科考生的年龄“朱墨不符”。

“朱墨不符”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位考生的卷子与他的卷子并不一样。

“墨卷”指的是考生在考试时使用的原稿。

每一张卷子上,都有他们的名字、年龄、出生地等资料,而且,每一张卷子上,都有他们的亲笔签名。

为了避免官员作弊,在考试的时候,会使用“糊名制”,也就是将考生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在考试结束后,才会显示出来。

不过,“糊名”这种事情,也无法完全避免,很多时候,监考老师会利用自己的笔迹,以及在试卷上留下的一些暗号,来进行作弊。因此,为确保测试的公平和真实。待到所有人都考完了,便会有人给每一张试卷打上号码,再用红笔抄写,这就是所谓的朱卷。抄写时,朱卷上的字迹,都要和考核者的笔迹一模一样,哪怕是笔迹上有错漏,墨卷上的笔迹,都要一丝不苟的抄写出来。

抄录完毕后,又有一人将朱红色的卷轴和墨色的卷轴对照,确定无误后,便会重新封好,交给主考官审核。

朱墨对不上,自然是被人动了手脚。

咸丰帝在位才八年,年仅二十八岁,气得暴跳如雷。

他对科举考试的黑幕行为,已经是深恶痛绝了。

现在有了证据,咸丰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调查。

咸丰皇帝命王载垣、瑞华等人,成立特别小组,彻查这件事。

这是一个很高级的特别行动队,这些人都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中的佼佼者。

在咸丰帝的诏书与二位皇子的监督下,顺天乡试舞弊一事,终于有了定论。

经过调查发现,平龄的墨卷并不完整,但是,平龄的朱卷却非常完整。

由此可见,平龄的“朱墨不符”一词,当真不假。

更诡异的是,原来平龄朱纸上有7个错误,现在又有人把它们重新修改了一下。

没过多久,平龄就被抓了起来,

被关进了大牢,第二天,平岭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这时,一位叫做邹石麟的翰林编辑,站了出来,说自己是顺天乡试的监考老师,修改了平凌试卷上的七个错误。

据邹石麟所说,当他看到那张朱砂的时候,还以为是抄录的人弄错了,这才自己动手修改的。

原本,主犯已经死了,同伙也投案自首了。而且这件事,也是合情合理的。一般情况下,这件事都会有个结果。

特别小组还提出了裁决意见,认为平龄确有舞弊之事,应不得再考。不过平龄已死,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惩罚。

其次,考生在考试中作弊,与监考人员共罚,降级调走。

主考官邹石麟擅自修改朱文,违反律法,革除其职位,不得录用。

但咸丰并不认为,这件事会那么简单。

咸丰又命人重新检查了一遍,这一次,他在顺天见过所有试卷。

十月二十四日,在监督下,朝堂上的官员们将圆明园内的所有卷子都检查了一遍,一共检查出了五十多张卷子,而这五十多张卷子中,只有三百多张,也就是说,这五十多张卷子中,有问题的占了五分之一以上。

有一张令人心惊的考卷,共有七百字,八股文,错别字三百多个。

这个人,居然被录取了,而且还是百分之五十的错误率。

这简直就是一个不识字的人,却能做到中举。

咸丰闻言大怒,破口大骂,说这是何等荒谬的事情,当即撤掉了此次乡试的主考人柏葰的官职。

革职,可以说是清朝最严厉的惩罚了。

最轻的惩罚,就是罚款,只要把钱给了,一切都好说。

第二个级别,则是降职,但毕竟还是在官场上。

可要是被撤掉了,自己也会被踢出仕途。

更何况,这人的地位还不低。

他是文渊阁大学士,一品大学士,掌管着军机处的实权。

这要是放到唐朝、宋朝,都能当个宰相了。

这要是放在清朝,那就是李鸿章了。

这样的大人物,直接被撤职了。

事实上,柏葰并非贪墨之人,而是一位来自正蓝旗的蒙古族,道光六年中举人。

柏葰在朝堂上的地位很高,曾经做过御史、工部、吏部、翰林院的总管。他曾经是江南乡试的主考人,蒙古军的统领。

从他被罢免算起,他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已经活跃了三十二年。

当年柏葰去高丽的时候,高丽的国君想要送给他一份礼物。

这是一种正常的外交方式,他接受也并不违反规矩。

而柏葰却拒绝了,这说明柏葰并不是一个贪婪的人。

可就是他,当他坐上了这个位置的时候,却选择了投机取巧,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游戏规则。

咸丰皇帝想要彻底调查科举作弊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对罗弘毅这位三百多个错误的考生下手。

这罗弘毅,乃是刑部尚书,身份非同小可。

刑部的主事,是不是也可以报名?这种情况,在明、清两代都很常见。

罗弘毅能坐上刑部主事的位置,可不是靠着科举,而是靠着自己的关系,才坐上了这个位置。

罗弘毅出身广东,家境殷实,出钱买了个差使,调到了刑部。

不过,在官场上,用钱收买的人,却是很少有人喜欢的。

一是前途渺茫,二是被同行鄙视。

况且,古代的科场,讲究的就是建立关系网。

例如,主考官与通过考核的人,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一届的学生,都是“同年”,是同班同学。

有这样的交情,基本上都是一伙的。

不过,罗弘毅毕竟是用钱收买的,并不具备这样的背景。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他真的出了事,谁也救不了他。

所以,对于罗弘毅而言,只有重归科场,获得一官半职。

罗弘毅首先便是用重金买通了国子监的监生,凭此便可直接赴顺天府乡试。

咸丰帝命罗弘毅在群臣面前,即刻应试。

最后,罗弘毅支支吾吾了许久,还是将一张写满了错误的卷子交了上去。

这让所有人都觉得,罗弘毅是真的有作弊的嫌疑。

这罗弘毅,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在古代,有四种作弊方式。

第一类就是夹带,有的人拿着纸条,有的人把东西写在身上,还有的人把东西藏在衣服里。但这很容易查到。每一位考生入场前,都要脱去身上的衣物,接受全身检查,这样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查出来。

第二种,则是冒名顶替,在古代被称为“高考移民”。

因为在古代,每个地区的文化水平不同,所以,每个地区所占的比例都是一样的。

所以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省份,为了提高自己被录取的几率,都会选择到那些相对较弱的省份。

不过,京城的入学人数,要比其他地方高得多。罗弘毅已经通过了顺天的考核,没有必要再去冒名顶替。

第三种,则是请人代写,俗称“枪手”。

在古代,没有指纹认证,也没有身份证认证,更没有照片认证。因此,冒名顶替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能考上。

第四个办法,就是换一张好一点的卷子,换自己的试卷。不过,这一步,牵扯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

然而,在大清,“递条子”这种手段,也是最隐秘也是最成功的。

考生首先与监考老师取得了联络,但双方并没有直接碰面,只能用传单的形式,来确定试卷上的暗号。

考试结束之后,监考老师,会按照口令,将考生的卷子,全部拿到手,然后录取。

这种办法,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而且成功率也很高。

唯一的缺点,就是投资太大了。

考生在传阅试卷时,通常会在试卷上划3到5个圆。

言下之意,便是完成任务后,会给三百两,五百两的报酬。

因为这一招极为隐秘,考官与考生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交集,所以也就无从查起,渐渐成了清代中后期最高端,最流行的一种考试方法。

每一次考试,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考官取得联系。

这张纸条一交上去,那名考生顿时松了口气,不管是不是真的要看。

这张纸条要是发不出来,考生们肯定会着急的。

那些主考官,也是以能拿到单据为骄傲,暗地里还在互相较劲,看谁拿到单据最多。有时候,他们还会去讨要,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罗弘毅是刑部的主事,所以,在距离乡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他便找来了李鹤林,将他请来。

李鹤林也是军中的一员,而且还是个秀才,考中了进士。

因为有大量的考生报名,所以需要大量的监考及批改考官。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从各府中,挑选出其中的佼佼者,作为考官。

可以说,李鹤林这种通过了考试的人,几乎是每年都要被派到别处去。

所以,罗宏毅找上了李鹤林,李鹤林觉得,这一次的主考之位,非他莫属,于是欣然同意。

然而,当考官的名单公布之后,却并没有看到李鹤林的身影。

但是李鹤林既然已经和罗弘毅有了约定,当着同乡的面,自然不能出尔反尔,所以他便找来了同一年,被派来做这次县试的主考人,翰林院编修浦安。

浦安和李鹤林的交情很好,李鹤林这么一说,浦安也就顺水推舟了。

罗弘毅让李鹤林将一张纸条交给了浦安,两人约定好了自己的暗号。

在阅卷的过程中,浦安发现了这份标注了暗号的卷子,并且将它推荐给了主考人柏葰。

柏葰看过之后,认为这篇论文的质量很低,便让人告诉浦安,这篇论文没有通过。

浦安一听,立即跑到柏葰面前求情,告诉他,只要这一张卷子,其他的就不会再提了。

可那时候,名额已经满了,浦安和家里的丁靳祥,便提议已录取的推荐卷,来代替。

柏葰不愿意接受这个提议,因为他知道这样做不对。

但靳祥却是和柏葰的三姨太太也是有关系的。

最后,在靳祥搬出了三婶的名头之后,柏葰也就同意了。

如此一来,一个真正的才子,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罗弘毅这个半文不武的家伙,竟然榜上有名,而且还是个二百三十八个举人。

罗弘毅在考院中作弊,因为事情败露,没多久便被剥夺了举人的身份。

李鹤林被罢免了兵部尚书一职,浦安被罢免了翰林编修职。

三个人,全部被押入了大牢。

主考官柏葰,已经被撤掉了官职,关押了起来。

在此之前,柏葰已经将丁靳祥送到了甘肃。

于是,朝廷便派兵到陕西潼关捉拿了他。

最后,靳祥被投入大牢,却是“莫名其妙地猝死,死因不详”,最终身死道消。

这件事,靳祥才是最重要的,柏葰也没有和罗弘毅有过任何联系。

更何况,柏葰并没有从弘毅那里拿到银子,那三百两银子“递条子”,也不是是柏葰自己拿到的。

最后,柏葰从罗弘毅那里,得到了十六两银子的谢礼。

因为靳祥才是罪魁祸首,靳祥一死,案子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时,又有一人上前,他的名字叫做肃顺。

咸丰去世后,八大重臣之首,就是他。

但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却被慈禧给抓住了,并且斩首了。

这位“肃顺”是“郑亲”王素华的亲哥哥,因为不是“正室”的儿子,因此,他的地位只能靠自己。

又因其刚烈果决,敢于冒险,深受咸丰皇帝的信赖,不久便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他和郑清王肃华、王载恒,都是主张革新的权贵。

肃顺在政事上,反对豢养八旗子弟,认为他们是国家的害群之马。

肃顺皇帝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的评价,都很高,这也是他在这场变革中,所做的贡献。

柏葰却是恭王爷的人,恭王爷是个很保守的人。

所以肃顺才会和柏葰之剑结下血海深仇,两人还打过几次架。

从整体上来看,白发老者的势力要更大一些,地位也要高于肃顺老者。

所以,当顺天宗的舞弊事件曝光,易亲王和政亲王也参与了调查,而且还是被抓的人,肃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一次的审判,也是充满了争权夺利的味道。

柏葰很快就被关了起来,这件事也是肃顺一手策划的。

就算是罗弘毅被抓,肃顺也起到了作用。经过广泛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所以,在靳祥被杀之后,肃顺并不觉得这件事会影响到整个案子的结果。虽然缺少了一个证人,但是从柏葰,浦安,李鹤林,罗弘毅五个人的口供来看,这件事情的真相,已经可以确定了。

九月二十三日,咸丰陛下召集诸位皇子、军机大臣、各部部长,商议处死白芷的事宜。

肃顺上前一步,要求咸丰将白发老者处死。

肃顺的解释也很有道理,一来这事关乎皇权,二来也是关乎整个士族的利益。

这次的科考,也是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

而官僚主义者,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扩大自己的利益。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太平天国那样的情况,百姓被迫造反,朝廷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咸丰觉得肃顺的话很有道理,当即就下令处死了柏葰。

最终,身为一品官员的柏葰,被人以十六两银子的代价,处死。

事实上,自清开国至今,一品官员被砍头的例子并不多见。

哪怕是砍头,也会在临死前,先下一道大赦圣旨,将其转化为放逐。

柏葰也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午时三刻之后,咸丰陛下肯定会手下留情,大不了将他放逐到边关,但至少还能保住一条小命。

而身为监察院的肃顺,则是得到了咸丰皇帝下令处死的旨意。

不过,他还是打趣道,“白大人,请您稍等,大概半个时辰之后,圣旨就会送到。”

柏葰心中一喜,就等着这一声“刀下留人”。

于是,在午时三刻的时候,肃顺拿出了那道诏书,高声道:“查清楚了,砍头了。”

柏葰恍然大悟,知道肃顺是在取笑她。

于是,柏葰就成了清代,唯一一个因为考试作弊而被砍掉脑袋的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因为“科考”事件而被判处死刑的官员,级别最高。

最后,顺天科举舞弊事件被判了九十一人,其中五人被砍头,十人被放逐,七人被罢免,十六人被贬谪,三十八人被放逐。

如此大规模的严惩,让所有人都是心惊胆战。

柏葰死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个弟子,敢来给他祈福。

自从顺天科举舞弊事件发生后,清代的科举制度,就变得更加严格。

自咸丰九年起,直至清王朝覆灭,科举舞弊事件再未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咸丰   科举   朱墨   乡试   刑部   主考   卷子   试卷   考生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