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肠的断头路:肠来肠往,轮回不止

小时候,火腿肠绝对算得上是平民餐饮界的顶级流量产品。那时候任何一个上档次的席面都会摆上一盘切片火腿肠,和方便面搭配又成了多少人童年的终极追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火腿肠都成为重要的副食品,即便是到了现在,街边的烤肠仍散发着让人无法拒绝的味道。然而不可争辩的事实是,火腿肠已经走向没落,虽然不至于被淘汰,但垃圾食品的第一印象早已深入人心。从神坛跌到谷底,火腿肠孤独的走在断头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漫漫“肠生”,感受一下“肠来肠往”,轮回不止的唏嘘往事。

肉联厂,这个早已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名称,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以前冷链技术不发达,因此全国各地都建有数不清的肉联厂。在物匮乏的年代,猪肉堪比黄金,能在肉联厂上班的人都被看做是“国家高级公务员”。

就说郑州肉联厂,那时厂里每天要杀近8000头生猪,最辉煌的时候政府修建火车用专线往郑州拉生猪。这些猪几乎都不会在厂区过夜,工人三班倒的杀猪,车间灯火通明。

如今废弃的专用线还依稀能寻找到当年辉煌的痕迹

而厂外面,往场里送生猪的养殖户能排2公里的长队。

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意外还是出现了。

1984年是肉联厂的“黑暗之年”,当年年底,猪肉行业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迎来了市场经济。一下子,全国肉联厂开始直面市场经济,不久便被市场上野路子的新玩家吊打起来。没有计划经济作为背书,肉联厂的日子一天凉比一天。

当年各式各样的肉票

全国有差不多1600多家肉联厂都在找出路,面对堆积如山的库存,当时各家肉联厂一致的想法就是:卖肉不如卖肉制品。最初的精加工思想,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

肉制品需要杀菌,根据杀菌方式不同又分为低温肉制品和高温肉制品,这个分类一直沿用至今。

低温肉制品所使用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巴氏杀菌法,控制好温度,不杀死所有的细菌,只是将致病细菌的数量降至危害到人体健康的水平。

现在超市大冷藏柜里卖的各种袋装熟食,都是典型的低温肉制品。

超市冷藏柜里的低温肉制品

高温肉制品就不一样了,需要在120摄氏度的环境下杀菌,这个温度可以杀死一切细菌,再把这个高温肉制品放到铁罐头盒里,就是市面上的肉罐头。

这种肉罐头不仅可以在常温环境下储存和运输,更大的优势是还可以在不使用防腐剂的前提下,保存半年以上。

当时受低温储藏技术限制,各大肉联厂全部转型做罐头。

虽然肉罐头行业越来越内卷,但有一个致命缺点。

这些高温肉制品必须要用铁盒装,这样就导致成本上升,进而销售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就相当麻烦了,要想大规模营销,必须要价格低廉。

而那些肉罐头总是以“奢侈品”的概念出现在当时的生活中,只有在年节时家里才舍得买几个罐头吃。

肉罐头根本不挣钱,让早已被吊打的神志不清的肉联厂更加难受。

当时的业内共识是:不缺肉,也有高温杀菌设备,就是没有合适的包装。

市场上急需要一种便宜的包装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将高温肉类进行小份量分装,还能保证味道,又能保鲜持久。

这种包装是当时每一个肉联厂的梦。

谁要是能拥有这样一种包装材料,谁就掌握了高温肉制品的财富密码,就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打开更大的销路。

第一个发现这个密码的是洛阳肉联厂副厂长高风来。

高厂长在国际食品博览会上,看见了日本人生产的火腿肠灌装机,他认为这就是出路。

不过说的更确切点,这套设备只是香肠肠衣生产线,肠衣用的材料叫做聚偏二氯乙烯(PVDC),是世界上三大高阻隔材料之一,耐热度可达140摄氏度,非常适合做高温肉制品的外包装。

聚偏二氯乙烯膜

高厂长见到这套设备后大为震惊,在国内到处都是铁罐头的时候,这个塑料包装简直如杀马特一样存在。

不过这个设备当时非常先进,先进意味着贵。

要1000万一台。在那个平均月工资只有30块钱的时代,1000万相当于洛阳肉联厂一年的利润。

高厂长要买的时候,各种反对的声音都出现了。

不过高厂长力排众议,并立下军令状,要在两年之内赚下500万。

之后他买下了这套设备,回去后让厂里的工人按照午餐肉的做法,把猪肉和淀粉混合后,经过腌制、搅拌等工序,灌入这种塑料肠衣里,最后再经过高温杀菌。

当时工人调试设备

这样,一款全新的高温肉类制品就试制成功了。

1987年,这款全新的高温肉制品开始整批生产,并且被命名为“春都牌火腿肠”。

现在,“火腿肠”是一个意思简单的名词,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词可以说十足的新词,这新词的背后却隐含了深刻的消费逻辑。

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国内消费市场就是一片处女地,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是绝对的卖方市场。

上世纪90年代的街景

然而对于卖方来说,耕种好处女地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消费者,要让消费者对产品有认知。

第一次消费认知的培养就在起名的时候。

刚才说了,当时“火腿肠”是个全新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个绝对的人造概念。

“火腿肠”里既没有火腿,更不是肠。

火腿的典型代表是金华火腿,用的是猪后腿,跟个大琵琶一样。而各种肠类,都是动物肠衣。

这种用塑料皮包装的用肉泥制成的高温肉制品,顶多算是塑料版的午餐肉。

在国标里根本就没有“火腿肠”这个目类,它们真正的名称是“高温蒸煮肠”。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当年那个翻译了。

当时这套生产线说明书上有一个英文“ham sausage”。这个词里“ham”是火腿的意思,而“sausage”是香肠的意思,这两个一组合,居然成了“火腿肠”。

高,实在是高。

要想培养消费认知,第一步就是要教育消费者,告诉他们这个是什么东西,怎么吃。

要想教育消费者,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打广告。

而“火腿肠”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广告。想想看,当时的人们都知道肠是一种肉做的食品,而火腿又是用定好的肉做成的,一下子,“火腿肠”这个基本概念就形成了。

高端洋气,方便记忆,多好呀。

可是接下来的剧情,居然没有按照高厂长的剧本来。

高厂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

“火腿肠”这个名词只是高老师他们一厢情愿认为的,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这种不买账主要原因是因为消费认知的培养时间太短了。

第一次消费认知的培养,从一开始就艰难地进行着。

当时为了找销路,洛阳肉联厂还组织待业青年上街摆摊卖火腿肠。

人们根本就没见过这东西,还以为肉联厂开始转型做蜡烛了。

不过虽然前期比较困难,但是火腿肠还是逐渐打开销路了。1989年年底地时候,洛阳肉联厂税后利润还有100万。

这回高厂长又想“做妖蛾子”了。

第二次消费认知的培养开始了。

为了扩大知名度,高厂长打起了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心思,而且还必须在中央电视台做。

当时市场经济刚启动,像广告这类东西都属于神秘的高大上物件,一般的人想都想不到。

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经济

所以说真心得佩服高厂长的格局和魄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理想虽然美丽,可现实却总是骨感。

高厂长经多方打听,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费用简直是天价。

历史如此的相似,一瞬间高厂长仿佛又遇到了当年那个买设备时的情景。

厂里反对的人自然不少,毕竟又要花一笔天价费用,况且这次买的是看不见的东西。

高厂长还是力排众议,最终以58.9万元,在中央电视台买了3个月的广告,隔天播放一次。

高厂长不仅有魄力,还特别有想法。在那个美女充斥广告的时代,高厂长吩咐,广告里不能有美女,主角必须是春都火腿肠。

如此一来,就有了电视上那个会跳舞的春都火腿肠了。

春都火腿肠投放到央视的广告

1991年广告被顺利播出。中央一台绝对是当时的顶流。

于是乎在央视的背书下,春都火腿肠迅速火出圈。这次消费认知的培养大获全胜。

春都一夜成名,洛阳从此“肠贵”。

自此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整整齐齐地堵在洛阳肉联厂的大门口,全国各地的批发商翘首以盼。

而当时的洛阳政府还将肉联厂门前的路改为“春都路”。

当时肉联厂开足马力,24小时不停歇,以每月8000吨的效率出货,仍满足不了源源不断地订单需求。

当时春都工人不停歇地生产

一夜成名的春都让同行看红了眼,不久之后各地的肉联厂都发现了财富的密码,从此开始了火腿肠井喷式发展之路。

先是郑州肉联厂出了“郑荣火腿肠”,山东的“金锣王”也紧随其后,后期的南京“雨润”也大张旗鼓。

可以说90年代的生活是被各种火腿肠裹挟着,那时候几乎人手一根火腿肠。

野蛮成长的年代,火腿肠出现了一些畸形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出现了“少林火腿肠”。

这下还了得,直接被少林寺告上法庭,据说当年少林的武僧差点没克制住出家人的修为,想一锅端了对方。

随着越来越多的火腿肠投放到市场,疯狂的竞争开始了,不过消费者却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物美价廉的火腿肠,成为不少80、90后童年的记忆。

关于火腿肠记忆最深的,应该是不会开的苦恼和着急想吃的烦恼交织在一起。于是各种各样的大剪子成了快乐的源泉。

还有公园门口炸串的小摊,一根根被切开了花、炸的酥脆的火腿肠,成了我们味蕾的基因,到现在还时不时的来一根。

慢慢的,吃火腿肠也出现了鄙视链。

1997年,谁家小孩要是拿着一根鱼肉火腿肠出门,绝对能炸半条街。

1998年,又出了带有红色易开条的火腿肠,这下就省去去皮的烦恼了,一撕就能轻松打开。谁要是拿这样的火腿肠,绝对是社交界的王者。

至今谁也说不清火腿肠当年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味道也不是很香;要说吃肉吧,总感觉差点劲;说它是零食吧,还总在正餐中出现;说它有多高级吧,家楼下的小卖铺就能买到;说它不够档次吧,又比别的零食贵。

想来想去,我算是整明白了。

这种全天候,无条件适应任何一种饿,而且能够满足开袋即食,便携储藏等要求,不就是单兵作战的口粮吗。

90年代的中国人,正是处于一种“24小时战时状态”,市场经济大潮下,每个人都在急行军。

火腿肠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又迅速发展,可以说生逢其时。

本来吧,火腿肠界相安无事,春都作为王者带领其他小弟领跑。可当时谁让“王中王”出现呢。

事情还得回到1990年。在洛阳肉联厂如火如荼挣大钱的时候,隔壁漯河肉联厂也没闲着。

漯河肉联厂实力绝对不容小觑,人家是跟苏联老大哥做生意的,据说当时每年向苏联出口生猪肉,一年就有一个亿的流水,绝对算得上肉联厂中的富户。

内卷的时代以前就有,当各地肉联厂都卷入做火腿肠的大潮中,漯河肉联厂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要不说还是老万(万隆)鸡贼,看到隔壁春把道都淌明白了:进设备-央视打广告。那咱们赶紧跟进呀,复制模式远比逢山开路来的快。

老万当即决定拿出厂里全部的1600万购买生产线,而且一买就是10条。

1992年一个新的品牌诞生了——双汇。

双汇一出道就朝着王者进军。

你春都火腿肠会跳舞是吧。

行,我双汇就请大明星来做广告。

随后中央一台就出现又一个著名的火腿肠广告——套用《编辑部的故事》,双汇来了一个流量展现。

当年双汇在央视做的广告

流量再大,双汇也只能屈居老二,拥有先发优势的春都自然是老大。

火腿肠刚问世的那几年,春都一骑绝尘,每年销售额将近十亿元。即便是后来郑荣、双汇等品牌的加入,春都的市场份额一直稳定在70%左右。

春都是当时食品界真正的顶流。随后在郑州举办的全国糖酒博览会上,连健力宝都得排在它的后面。

春都的招牌要远大于健力宝的

当时春都高管对于双汇的评价就是河南一个小肉联厂的小破火腿肠,在北京四道口叫卖都不见得有人买。

只可惜春都这次判断失误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高厂长退休了,失去了灵魂的决策者。而以后的骚操作也再次证明,春都不是当年那个春都了。

先说说双汇,如果双汇一直无人问津,老万(万隆)绝对就不是老万了。

双汇曾经以1万元一个巨型气球的价格,购买了12个,赞助北京“逛北京、爱北京、建北京”的旅游文化活动,成为第一个在天安门门口打广告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狠狠的火了一把。

双汇忙着刷流量的同时,春都也没闲着。

此时的春都和很多一夜成名的大企业一样,犯了同一个毛病:搞多元化经营。

说的更直白点就是瞎JB折腾。

其实春都的出发点是非常明智的,它早早的就看清了火腿肠市场竞争的加剧,因此开始着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时请来了一个顾问,顾问给出的建议就是走多元化经营的路线。

从此扩展和兼并成了春都的发展方向。

而与此同时,又一场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的悲剧大幕也缓缓拉开。

由于自己是当地的大企业,银行都争着给它贷款。再加上火腿肠业务的现金流特别好,几乎就不需要贷款,直接收购其他企业就行。

就这样从1995年开始,春都在短时期内收购了一大堆和主营业务毫不相干的企业。

更要命的是,这些收购来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关联度低,根本无法形成协同效应。

本来吧不相关也就不相关了,可春都在最关键时候忘了自己老本行了。

居然把屠宰业务给了自己的供应商们。

要知道,春都火腿肠业务做得再大,其本质上一直是肉联厂企业。

而屠宰业务就是肉联厂的灵魂,从此没有灵魂的春都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来越飘。

有多飘,看看春都上市时对自己产品的介绍就知道了:

我公司主打产品众多,有春都可乐、IC卡电表、板蓝根含片……

好家伙,消费股、科技股、医药股,还有数不清的概念股,同时兼具。

这跨界跨的,不仅裆不要了,蛋马上都要扯了。

其实多元化也不是不行,关键是你得先把主营业务做大做强,做到没有竞争对手呀。

否则的话,单一现金流奶不了那么多短期负债,再加上本来精力就有限,很容易被敌人偷水晶呀。

然而事实是,敌人还有5秒到达战场。

只不过这第一波敌人正是春都自己。

小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流言,都说春都火腿肠里有死人肉。

当时这一说法让好多人都心生疑窦,进而开始对春都火腿肠产生不好印象。

不管坊间怎么传说,事实上,这次“人肉门事件”,春都有脱不开的干系。

1993年春都放生肉的冷库着火了,有价值4000万的鲜猪肉被烧坏了。

本来把这些猪肉一扔了之,这事也就完了。

可春都的管理层感觉这样太浪费了,让工人把那些烧的不太严重的肉拿出来继续用。

结果就导致那一时期的春都火腿肠有一股烟熏的味道。

可就在这时,市场上就出现了上文的流言。至于这个是怎么出来的,现在根本没法考证。

但结果是很明显的,双汇是彻彻底底的受益方。春都经过这次“人肉门事件”的折腾,其市场地位已经和双汇平分秋色了。

这一局,双汇没出兵就先胜一筹。

春都就是这么作,火腿肠还是卖的非常好。

原因很简单,当时火腿肠仍是技术门槛非常高的行业,不是所有的肉联厂都能制作火腿肠。

这就导致在最初的几年里,火腿肠市场一直是卖方市场。只要你有货,经销商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可是时间一长,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供需矛盾开始发生了变化。

卖方市场开始变成了买方市场。

当时市面上火腿肠的品牌有不少,可是区分度太低。消费者买到的火腿肠都是红色的包装,除了商标不一样外,其他没什么区别。

再往深层次分析就会发现,这些火腿肠生产企业都是肉联厂出身,不仅技术差不多,就连上下游物流链管理都几乎一样,这就导致产品模式同质化非常严重。

而当时由于没有电商平台,全国主流商业模式就是批发,每个省会都有几个大批发商,这些大批发商通过各级中间商和终端零售商来控制市场。

那时候的渠道管理很简单,保大户就行了。

双汇很早就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当地的大户,然后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因为在批发商业模式下,如果是同样的利润,这些大批发商能够决定是让春都还是让双汇占领货架。

因此只有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跟批发商具有一定的粘性,他们就会相信你。此时再拿价格说事,才不会输。

这就是价格战的内在逻辑——渠道是王者。

1997年是火腿肠企业的间隔年,价格大战烽烟四起。

最先挑起这场战争的居然是山东临沂的金锣。

作为二级梯队的主力,金锣主打的就是性价比,靠低价格策略,在春都和双汇都看不上眼的市场收割人头。

不过这一波降价风很快横扫整个行业,每一个火腿肠企业都被卷起来。

这场价格战的肇始是从含肉量的下降开始的。以前火腿肠的含肉量都是85%,金锣率先降到了70%。

这招相当管用。在那个消费水平并不高的年代,消费者对口感的敏感度远低于对价格的敏感度。

下调这么一点含肉量,根本吃不出来。但下调几毛钱的售价,消费市场立马有反应。

就这样各家企业开始疯狂降低含肉量,从最初的85%降低至50%。

含肉量没法降了,就降分量。一根火腿肠从最初的100g,一降再降,到最后成了只剩下70g的“小牙签”。

在一路下降的过程中,春都受不了了。据说它曾经一度将含肉量降至15%,就连春都自己的员工都把生产出来的火腿肠叫做“面棍”。

在火腿肠还没彻底形成品牌价值的时代,这样的降价策略到头来只会胖揍行业的品牌价值。

本来全行业都认为大家全都牢牢被套死,从今往后一起开始躺平。

可是历史又一次没有按照剧本走。

双汇在这场价格战中偷偷藏了一手。

在价格战打到白热化的时候,春都是实打实的沦落为淀粉肠,而双汇更多的时候是在口嗨。

双汇偷偷的将自己的产品划分了档次,你不是跟我降吗,来吧,我用低档次的产品跟你玩。

所以人家双汇口嗨起来那是真的嗨,关键是人家也不怕嗨呀。

当市面上低档次商品越来越低的时候,双汇适时推出了“王中王”。

这下王者算是登场了。

当时“王中王”火腿肠在央视的广告

“王中王”不仅坚持着85%的含肉量,腌制配方也进行了改良,更符合大众的口味。

市场一下子乱套了,最麻爪的就是春都。

原本人们买火腿肠都是冲着吃肉去了,而且火腿肠消费主力可是那些城镇用户。这些市场用户虽然对价格敏感,但绝非那么敏感。

而春都这一波骚操作后,本想一把梭哈了双汇,没想到自己反被梭了。

经过价格战后的春都,已经沦为淀粉肠的代名词。而推出“王中王”的双汇,不仅成了高级火腿肠的代名词,更成了火腿肠的代名词。

双汇这招真牛,釜底抽薪,直接断了其他同行的元阳,实在是王者中的王者。

第二年春都市场占有率断崖式的下降到只有14.7%,而经此一役的郑荣,在2000年也彻底破产了。金锣本来就定义在偏远市场,还算勉强度日,南方的雨润由于远离主战场,受波及有限,也挺了过来。

这场价格战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并形成的至今都无法打破的格局:双汇稳坐王位,金锣、雨润紧随其后,其他小品牌都是可有可无。

2000年春都正式破产,那个曾经占据一代人味道记忆的火腿肠就此隐入尘烟。

如今春都破败的厂区

赢得胜利的双汇并没有头脑发热。

双汇明确指出:火腿肠这个东西,虽然不会被淘汰,但绝对会衰落。

再怎么说火腿肠就是高温蒸煮肉制品,永远摆脱不了罐头味。而火腿肠从发明之时,就被当作一种平替产品。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时候,替代品变多了,火腿肠也逐渐沦为垃圾食品。

曾经靠着火腿肠起家的双汇,如今挖空心思的想摆脱“火腿肠公司”的形象,这一次它将目光瞄准了低温肉制品。

最典型的低温肉制品就是现在超市大冷藏柜里常见的各种“火腿”。它们一般都是圆圆大大的,有的还被切成片。这些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很短,几乎不会超过45天。

各式各样的低温肉制品

正因如此,低温肉制品对加工工艺和储存方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其整体的价格要比高温肉制品高的多。

从高温肉制品到冷鲜肉,再升级到低温肉制品,是大众消费的趋势。

欧美国家大多食用这种低温肉制品,但是我国主要消费的是鲜肉,这也就是为什么到现在国内低温肉制品一直不温不火。

说到低温肉制品,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企业——雨润了。

其实早在北方同行打价格战的时候,南京雨润正悄悄地布局低温肉制品的大局。

本来雨润是大有前途的,只可惜它也跟当年的春都一样,犯了瞎JB整的毛病,最后自己玩死自己了。

高温肉制品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因此价格相对低,好保存。而低温肉制品面向的主要是饭店,而且一度还必须是高端饭店。

要知道,当年无论是春都还是双汇,卖火腿肠的头几年里,轻轻松松都能挣个几十亿。

可那时候搞低温肉制品的雨润,日子过得相当难受。

倒不是说雨润不给力,只是这部分市场完全和当时人们收入呈正相关。

正因如此,早期低温肉制品就是一个预期股,你不知道它哪天会飘红。

那几年雨润天天烧香拜佛,就是希望在低温肉制品飘红之前自己千万别死。

雨润当时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上游争不过那些肉联厂的屠宰能力,下游又没建立起完备的销售渠道。虽然自己偏安东南一隅,但是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人们常说穷则思变,但是穷疯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致幻的操作。

天天烧香的雨润终于想出办法了:资本运作。

雨润开始玩起了圈地的把戏,试图通过房地产的高杠杆来撬动低温肉制品行业。

于是肉制品行业的金融大佬开始上位。

在会计上有一个词叫做“负商誉”,意思是土地的收购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值。而这个差值在财务上又是被计入利润的。

之后雨润逐步买入了25家国有企业,目的就是占地。

与此同时,雨润也走向了多元化战略,物流、商业、旅游、金融全都涉足。

不过雨润比当年的春都聪明多了,虽然搞了这么多产业,但是人家一直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并且不断向低温肉制品产业链上游扩张。

在向上游扩张的过程中,雨润又玩起小心思了。

当时雨润在各地大搞生猪养殖基地,并从中拿到了政府的大量补贴,据说达是十亿级别。

要不说雨润是肉制品界的金融大佬呢,人家玩着房地产,搞着多元化,再拿着补贴,同时又搞着资本运作。

在2004年,光负商誉的余额已经超过其经营利润,而雨润的市值也成倍的增长。

之后雨润开始融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地,拿更多的补贴,在资本的市场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资本运作能带来翻倍的利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杠杆。

可是这个杠杆能给你翘起来,同样也能给你放倒呀。

只是雨润没想到,放倒来的太快,太突然了。

2015年,雨润旗下的中央商场业绩暴跌,这种副影响迅速波及其他行业,作为起家的低温肉制品业务也受到冲击。

本来雨润有一盘好牌可打,特别是在2011年双汇因为瘦肉精事件,行业地位受到打击。雨润要是适时反击,没准还能向王座冲击一下。但奈何当时雨润沉迷于房地产不能自拔,自己放弃了这次绝地反攻的机会。而双汇迅速开展公关,没过多久就满血复活了。

更要命的是,不久之后,雨润也出现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其把大量精力放在了那些多元化的产业上,没能及时处理,最终导致其商誉受到严重影响。

也就是从那时起,雨润也只能偏安一隅,再也没有实力在低温肉制品领域折腾了。

从此,双汇稳稳坐在了低温、高温肉制品领域的第一把交椅,成为真正的“王中王”。

回到文章主题,还得说说火腿肠。

火腿肠最后的领地——火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曾经坐个三十来小时的火车是常事,火腿肠对出门的人来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漫漫旅途,一根根火腿肠调剂着眼前的泡面,多少给漂泊的人带来点肉香。

可是满地跑的高铁终结了火腿肠最后的梦,现在高铁上几乎没人吃火腿肠加泡面了,但压死火腿肠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外卖。

而且即便是疫情期间,人们在家囤的,首选也不再是火腿肠,螺蛳粉、自嗨锅、午餐肉……

火腿肠就像曾经慢吞吞的火车一样,离我们渐行渐远。

近几年双汇的财报中,火腿肠业务已经可有可无了,反倒是冷鲜肉做的红红火火,屠宰业务占到收入的60%还多。

最后双汇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家屠宰场。

距离双汇第一根火腿肠的诞生,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双汇又变成了当年那个肉联厂。

原来肠来肠往,轮回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火腿肠   肉联厂   洛阳   断头   肉制品   厂长   低温   高温   当年   广告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