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船厂的前世今生!

淮安老船厂遗址公园已经进入了配套服务招商阶段,我曾在2018年来到这里,写下了一篇《淮安船厂:断瓦残垣中的芳华》,如今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四张前后对比的照片,告诉你一段淮安老船厂的前世今生......

回忆篇:这里曾是两淮交通的主干道,这里曾是通往扬州、镇江的省级公路,这里曾是淮安重要的水上枢纽,这里曾灯火辉煌,机器轰鸣,锤子的敲打声,工人的号子声,绵延在两公里的大堤上。

如今这里寂静得像“世外桃源”, 从河下大桥到这里两公里多的路上,坑坑洼洼,坎坷难行,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

照片中的淮安船厂车间,在五、六十年代要算巍峨壮观,气魄非凡了,如今厂区里杂草丛生,厂房破败,机器已被拆除一空。哪怕一个招牌都没留下。

厂房的屋顶最早是石棉瓦,2003年有人承租这里做玻璃加工厂,才换成了彩钢瓦屋顶。如果不是见到这个空厂房,我们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个近千人的大厂。这里生产的铁驳船曾销往国内外。

这是船厂的大会堂,破败的会堂外现在被人涂满了广告。

会堂的屋顶上已四面见光,以前用来美化的吊顶,已被风化成一块、一块残缺不全地挂在屋顶上。斑驳的光线从缝隙中穿过,仿佛在诉说:一切都是烟云,唯有光阴恒久。

滕培堂的父亲是船厂最早的建设者,滕培堂本人也在船厂干了三十三年,干过车床、做过文书、管过档案、当过会计,滕师傅说船厂兴旺时,五脏齐全,医务室、电影放映队、宣传队都有。船厂破产后,2000年,生活没有着落的滕培堂重拾老本行,租下大会堂做了精工车间,效益最好时,滕培堂雇了16个工人,产值近千万。由于船舶制造由运河向海岸的转移,再加上年纪大了,渐渐地业务收缩,工人陆续辞退,自己也只能接些力所能及的业务。

这低矮的房子是船厂的职工宿舍。

老刘今年82岁,以前船厂造木船时是个补缝工,船厂生产铁驳船后没了用武之地,就给船厂看大门,新船下水时会住在船上帮助看船。现在退休了每月能有三千元的退休金。

老刘的夫人姓魏,也是船厂的老工人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现在分开居住,各起炉灶。

这位老太姓阚,70多岁了,老伴原是船厂食堂的职工,退休后有养老金,日子还过得还算安稳,老伴去年去世,现在每月只有几百元钱的收入,每天晚上老太都要生炉子用拾来的柴禾备好明天的开水和晚上的洗澡水,日子过的精打细算。

董师傅今年68岁,19岁就进了船厂宣传队,后来在船厂干了40年的电焊工,我开玩笑地问,宣传队队员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嫁的是厂里干部吧。

董师傅老伴72岁姓黄,是船厂的会计,在当时算是干部吧,厂子垮了后,二人做点水泥、黄砂的生意。

这个老太叫钱玉珍,在船厂门口开了个小店,船厂兴旺时,可以保证全家生活无忧,如今随着船厂的没落,已没有了顾客。

这些当年在船厂门口,又在两淮路上炙手可热的店面,现在门可罗雀。

周文广72岁,进工厂时做过木匠、冷轧工,后来做了乙炔电石分解工。

周文广老伴陈学珍是油漆工,毛主席刚逝世那年,做过淮安县的人大代表。

在船厂的几天,有时候觉得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他们与外界完全脱节,这些十几岁、二十几岁进厂的老工人,至今家无长物,甚至找不到一张老照片。

船厂的工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严红花家的经念的更是难上加难,20多年前,严红花经人介绍嫁给了当时部队回来的复员军人小杨,小严的公公是个哑巴,婆婆智力又异于常人,本以为吃上定量户口的小严嫁到杨家就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有了孩子后,严红花又辞职照顾孩子,船厂倒闭后,丈夫一直有病,夲想让丈夫早点病退,能拿上养老金贴补生活,一直到丈夫病世也没有病退成,采访中严红花一直念叨,家里没人。公公、婆婆、丈夫相继去世,让严红花雪上加霜,欠下了一屁股债,如今严红花每月只有300元钱的低保,清苦的生活让她捉襟见肘。说到心酸处不自不觉地流下泪来。五十多岁的女子,生活已经把她打磨的遍体鳞伤。

严红花在村里还有一分田,去年种植油菜,只收获了一壶油。这个小沟把当年的淮安区新路村一分为二,沟西属于淮安生态新城,划过去的农民现在都有养老金,让沟东的村民常常有挂在嘴边的羡慕。 

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乌沙河水利工程,我在试图寻找它的踪迹。

村民带我来到闸坝的遗址,七、八十年代,由于有小孩溺亡,整个闸坝已被填埋。

这是船厂的厂部,如今已被分割成一家、一家的住宅。不远处己盖起了高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偶尔也会有村民进厂部来晒一晒收获的粮食,不远处建起了一座座高楼,但那与船厂无关。

船厂的破败其实是一场“宿命”,西门大桥建成后,吨位稍大一点的船就无法通行,选址的错误决定了它的归宿,市场经济的冲击同样让过惯了计划经济日子的船厂措手不及,我们每一次曲折,传递给最基层百姓的都是地动山摇,砸“三铁”首先砸去的是最脆弱的工人饭碗。现在这里变得又老又穷。

现在篇:2023年5月,我再次来到这里,这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坑洼难行的道路,已变成宽敞的柏油马路,道路两边的树木也重新进行了规划。

淮安船厂的建筑已完全变了模样,这里的工人都已经搬走,祝福他们,终于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有几次,我还真的在东长街第一洲碰见了老刘,据说他们夫妻分到一套房,夫妻俩人继续分居,老刘每天把第一洲当成了食堂。

曾经的船厂成为了永久的记忆,如今淮安船厂遗址公园已成为里运河文化长廊一级驿站点、在淮安文旅集团招商广 告中是这样表述的:项目通过植入文商旅业态,开展文娱活动,让历史建筑焕发新活力,成为淮安休闲娱乐、团建活动的打卡地。只是不知道淮安文旅集团招商,是不是代表这个地点已经划到了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淮安   船厂   闸坝   驳船   宣传队   会堂   养老金   老伴   老太   遗址   屋顶   村民   前世   老刘   工人   今生   丈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