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登顶,地球之巅!冰川深处藏着哪些奥秘?|第2眼

话题主持/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泽铭

近日,2023年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在西藏珠峰地区开展。

5月23日12时30分许,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海拔8848.86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鼎鼎大名的世界最高峰。围绕这座传奇的山峰,中国科考如何探秘地球之巅?研究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珠穆朗玛峰,走近珠峰科考。

钻取“无字的环境密码档案库”

冰芯是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科学家通过钻取冰芯,从而分析研究里面包含的稳定同位素、气溶胶等,研究珠峰的环境变化,科学家曾通过对2013年的珠峰冰芯测年,初步获得过去600年的气候和环境历史记录。

2023年5月22日,冰芯钻取队再次完成2支透底冰芯钻取,两支透底冰芯分别长118.75米和115.3米,将会被送到兰州的冰芯库,后续展开测量、分样、研究等工作。

所谓透底冰芯,就是从冰雪面一直钻到岩石层而取得的芯。冰芯,则是钻取自冰川内部的芯。冰芯形成由于气温低,积雪不融化,每年的积雪形成一层层沉积物,年复一年,从底部往上逐渐形成一层层的冰层,越向上年代越新。

与历史记录、树木年轮、湖泊沉积、珊瑚沉积、黄土、深海岩芯、古土壤和沉积岩等可提取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介质相比,冰芯具有保真性强(低温环境)、包含的信息量大,而且分辨率高、时间尺度长的特点,堪称“无字的环境密码档案库”。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是冰芯研究最早的地区,在气候变化研究中起领先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南北极冰芯来解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是不够的,只有对不同纬度、不同区域过去气候环境变化进行详细研究,才能揭示过去全球变化的总貌。

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极大反响。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从祁连山敦德冰帽、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希夏邦马峰抗物热冰川和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慕士塔格冰川、普若岗日冰原等钻取了多支深孔和浅孔冰芯,通过对冰芯的分析与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破解“世界屋脊”隆升的终极谜团

青藏高原是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它如何隆升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化石大发现,共同推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并取得重要认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借助化石大发现,关注点从“寒冷”转到了“干旱”,比如青藏高原隆升而形成干旱气候,通过牛科动物化石的发现得到验证。

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古生物研究者们,正用全球视野来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当高原隆升到三千米以后,它阻碍了从南面印度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带来中亚内陆地区、中国西北地区等干旱环境,而动植物为了适应新的干旱环境而不断演化,这都在化石中有所反映。

此外,科考人员在“世界屋脊”的珠峰地区再次发现昔日三叠纪海洋霸主——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为了解地壳板块运动和生命演化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早在恐龙称霸陆地之前,鱼龙就成为海上霸主。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考察后,采集到两件鱼龙化石标本。但均是分散的骨骼,且受采集和运输条件的限制,最后能供科学研究的材料比较有限。

这次,在定日地区新发现的同类材料保存得更加完整和清晰,必将提供关于这种珠峰地区“史前海怪”更多、更确切的科学信息。

登珠峰总选在五月左右背后有这些深意

翻看近几年中国登山队伍的记录,发现他们多选在五月份左右这段时间登顶。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讲究?

其实,登顶时机的选择主要与珠峰的天气状况有关。

每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是珠峰地区的风季,风速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珠峰地区8000米高空,季候风没有遮挡,非常强劲。

而六月到九月又是珠峰地区的雨季,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山谷而上,易凝结成云雨,所以多出现雨雪交加或大风雪天气,变化也非常快。

综合上述两个条件,从珠峰北侧攀登顶峰的登山季节以4月下旬到6月上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为最佳。

由此,五月份就成了登顶珠峰的黄金窗口期。

今年珠峰科考用了哪些高科技?

这次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应用了许多高科技。譬如,针对极高海拔地区仪器设备的电源问题,科考队和负责探月工程供电系统的研究人员联合,将月球上供电系统技术成功应用到了极高海拔地区,解决了极高海拔地区仪器设备供电面临的极低温、极低压、电源保护自启动等三个关键问题。

目前,珠峰7790米、8300米、8830米等处的自动气象站已经完成技术升级。

而在2022年时,冰川雷达测厚仪、3D激光扫描仪、无人机航拍、极高海拔气象站、微波辐射计、“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等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已在“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中“大显身手”,助力科研工作者在极高海拔实现新突破、创造新纪录。

为何要一再冲顶“世界之巅”?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既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自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尼泊尔人丹增才创下首次问鼎珠峰的纪录。从那时起的70年间,珠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攀登者的造访。

今年是人类登顶珠峰70周年,勇攀世界之巅的故事,仍在不断延续。

或为挑战生命极限,或为揭开自然的奥秘,不少攀登者前赴后继。据尼泊尔旅游局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5月14日,已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478名登山者获得从南坡攀登珠峰的许可证,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的科考人员一往无前勇攀高峰,又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珠峰往南走,下面就是恒河平原,海拔接近零米。这里的动植物分布、生态系统变化就相当于一个微缩的地球景观。

珠峰科考,实际上也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即对青藏高原展开科学研究。多年来,中科院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多个观测台站,包括西藏的珠峰站、纳木错站、藏东南站、阿里站等,并持续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启动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

可以这样说,青藏高原作为季风和西风的巨型调节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而“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标志性科考活动,对揭示珠峰极高海拔区特殊的未知生态环境过程及其广域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科技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科普中国、中国经济周刊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

编辑:樊美玲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冰川   珠穆朗玛峰   青藏高原   科考   珠峰   化石   奥秘   海拔   气候   深处   地球   环境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