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要修长城?长城那么矮,又能拦得住什么?

大家好,我是猫叔儿,喜欢人文历史,换一个视角为大家解构历史故事【上方点击关注】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套以城墙为主体,同时集合了城、障、亭、标的完善防御体系。

如今,长城已经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代表,它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

然而,最近有什宵小之辈,竟然刻意贬低长城的历史价值,弃之如敝履。典型代表就是”著名当代作家“王朔,提出的观点无非就是劳民伤财诸如此类,甚至说长城是中华民族花大价钱吹的一个牛X!把砖码的长也能叫奇迹?

这里我想说一句,不是自己的领域,大作家还是少出来卖弄,省的让人认为是夏虫疑冰!


游牧和农耕千百年的纠缠

长城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一直持续到明清,延续不断修筑了两千多年。走势恰好和400毫米等降雨线相吻合,怎么会如此巧合?这是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结果。

400毫米等降雨线,是农耕文明的和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再往北,雨水减少,达不到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农业文明到这,就算扩展到了尽头。

农耕和游牧作为两个文明形式,经济形态的不同,导致农耕相对于游牧有着绝对的文明优势。单位土地面积内,农业经济要比游牧经济获得的物资产量高的多的多,并且农业产品相比畜牧业产品更易储存。

所以,农耕文明的人口也会更多,社会分工也会更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就更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效的社会生产力,也使得农耕社会相比游牧,显得更”文明“,自然也就有了夷夏之分。

没有天灾的时候,两个文明可以互通有无,你买的我的丝绸、器物、农副产品,我买你的牛羊、骏马、鲜奶,大家也可以其乐融融。

但老天爷总有发怒的时候,一旦草原遭受了天灾,生活难以维持,那怎么办?南边有一个富的流油的农耕政权,你想不想去来个”0元购“?游牧民族天然的战士属性和骑射技术,又使得去南边抢一把的收益和成功率极高。

一开始,农耕文明拿游牧文明真是一点办法没有。不是打不过,而是根本打不着。司马迁就曾形容匈奴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很得教员运动战的精髓。

《史记·匈奴列传》:“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没有马,人家骑兵有速度优势。

并不是说,中原腹地不能养马。而是养马,没有养猪、牛羊带来的经济效益高,甚至可以说养马就是负收益。马吃的多,粪便还烧苗,最主要的马不能用来耕地。

所以,整个农耕社会是很不乐意养马的,一般只有官方养马,民间普遍意愿不高。

咱们的祖先是很务实的,那么解决游牧民族的入侵,其实就变成了一个成本选择问题。


修长城可能是解决边患最经济的方式

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游牧政权的威胁,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找个地儿养上马,训练骑兵。然后深入草原,彻底打垮这帮套马的汉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就是这么干的。

但是这么做,有着高昂的战争成本,养马要花钱,训练骑兵要花钱,战争人吃马喂更是要花钱。还拿汉武帝来举例:刘彻打跑匈奴的战争消耗,花光了文帝、景帝、以及武帝三朝积累的财富,但也并没有完全根除匈奴的威胁。

务实的华夏民族肯定不会再继续做这种赔本的买卖,长城于是应运而生。

最早的长城其实都是版筑夯土墙,就地取材,突出一个便宜耐用。并且高度一般也不高,随便支起一个梯子就能登上来,个别比较矮的地方可能一蹬腿就能翻上来。

可能有的朋友要说了,那你这个也拦不住人啊!

其实,修长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拦人,主要是为了拦住游牧民族的马,人你随便进,没有马,光人过来有个屁用。

从此以后,游牧政权想要入侵,要么选择摧毁一段城墙,要么攻打守备严密的长城关隘。这对于缺少攻城器械的游牧政权来说,无疑是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入侵战争的成本陡然升高了。

对于农耕政权来说,修长城看上去劳民伤财,实际上是在很长的时间纬度上,极大的降低并摊薄了政权的军备开支。

另外长城在军事防御的基础上,还能对游牧民族施行强有力的经济封锁。

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不会耕种田地,也没有手工业,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没有生活必须品:盐。

以往可以通过边境贸易,购买粮食、生活用品、食盐等。

但现在有了长城,商路只能通过长城上的一道道关隘,农耕政权可以牢牢控制着长城这一经济阀门,垄断贸易通道。

所以一旦开战,”经济制裁“就成了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行之有效的打击手段,达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资本是逐利的,长城的出现使得南北的贸易出现了巨大的利差,同时也催生了很多走私商团。

所以,长城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要防止外敌入侵,还要防止内部人员走私。长城的雄伟,工程之浩大,作用之强大,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奇迹。


长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北长城在早期其实是一段一段的,秦、赵、燕各修各的。随着始皇帝的一统,这些分段的长城才得到了了整合,变成了一条西起甘肃临洮东到辽东的蜿蜒巨龙。

这条巨龙,开始倒逼北方游牧文明开始进化,逼迫游牧民族开始逐渐进化成统一的联盟。

因为小部落没有南下”0元购“的资格,也没有同大一统农耕政权贸易的议价权。只有统一,才能有南下抢一把的权力,或者坐在谈判桌上,跟南方皇帝讨价还价。

由于长城的存在,即使是统一草原的游牧民族,在决定南下入侵的时候,也都会反复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的住,战争到来之后残酷的经济封锁。

人做事都是要考虑收入产出比的,和平的双边贸易和寇边”0元购“后的经济封锁,如果你是草原之主,你会怎么选?

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长城也给两个文明带来了和平。

稳定的双边环境,便于两个文明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而促进了长城一带的民族大融合。

可以说在长城出现的两千年以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交流几乎没有停止过。对于华夏民族来说,长城早已超脱了军事设施的实用价值,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骚客,感慨于长城的壮美,挥毫写出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听听吧!”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千载传颂,声声入耳!

但凡伟大的事业,都是建立在牺牲和付出的基础上的。牺牲是一种代价,但它也是一种付出和奉献,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和更高的价值而做出的。

因此,不能仅仅从牺牲的角度来否定长城的价值,我们还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它的价值,从历史、文化、美学、科技等多个维度来考察它的意义和贡献。


如今,长城在军事实用功能早已消退,文化精神作用不断增强的双向历史演进中,美学魅力日益明显,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了中国人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长城早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平的象征,全人类都将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得到益处。

长文更新不易,如果您觉得还不错的话,麻烦您动一动手,给一个宝贵的一键三连,您的支持才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拜谢拜谢!!!

往期精彩

硬核科普丨剥离神话,你知道炎帝、黄帝到底是怎么来的吗?

一篇文章让你搞懂,中华民族文化中“姓”和“氏”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长城   游牧民族   农耕   匈奴   修长   政权   中华民族   中国人   战争   价值   贸易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