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财政看王朝兴衰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真正有文字记载就两千多年,历史的发展主线一直是权力和财产的更替。我们对权力的更替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对经济财政的发展变幻却知之甚少。

主要原因:
1.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不崇尚经济;

2.自春秋五霸齐国管仲四民分业(士农工商)以来,商人一直是社会最底层,不被重视。

故宫

经济和财政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左右着中华民族不停的王朝更替,伴随不断的战争和起义,而且王朝的统治时间平均不到两百年,也就是从历史上来讲,平均每三代人,就有一代人生活在战乱和困苦之中,历史是多么可怕和现实。也使得伟大的中华民族受尽磨难。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历史的正确的划分是:从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为封建政治;从秦开始至清为帝国政治;从民国到现在为共和政治。

我们今天讨论和涉及的仅为为帝国政治阶段。

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王朝兴衰的规律中找到目前社会的解释。我们认真分析一个朝代,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循环:

开国之初,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开国之君施行仁政,主要特点是:与民生息,轻傜薄赋。主要手段是:不干扰民众发展,减轻税收和徭役,放手国家发展。此时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地方势力增强,中央财政困难。历史上一般号称某某之治。

建国之中,平均是建国30至50年左右,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时出现一位名垂千古的宰相施行变法。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中央财政。主要手段是:削弱地方权力,控制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加强中央税收。结果是:军队开疆拓土,国家关心国计民生,赈灾扶弱。此时在中国历史上称为盛世,号称某某盛世。

朝代末期,一般是建国100年至改朝换代。国家出现昏君,要么大兴土木,大兴战争,要么权力旁落,官员腐败,把国家财富集中在少数人之手,民间商业凋敝,重要生产资料物价高涨。民心沸腾,官逼民反。要么地方势力进攻中央,要么农民起义造反。国家再次进入朝代循环。

因此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出:

1.只要放手所有的人民发展所有形式的经济,国家都会迅速发展,50年就会进入盛世。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来发展经济。

2.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总是在一个此消彼长中进行循环。

3.当地方权力和地方财政增长时,国家经济都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当中央权力和财政增长时国家就会强盛。

4.当中央权力和财政强盛大于地方之时,也是国家最为强盛之时,从此国家进入衰弱期。

5.历史上所有的变法,都是为了加强中央财政和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只有戊戌变法是为了君主立宪限制皇权的。

6.国家的强盛与民间商业发达总是背道而驰的。

7.中国历史只出现过:国强民安,从来没有出现过国强民富,一天也没有。

8.国家财富的积累和中央集权的增长(即生产过剩),总是需要消化的,要么是对外战争,要么是贪污腐败。

了解中国王朝统治之术,就必须了解统治的主要内容:一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分配;二是统治最重要两类人(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和军人;三是社会思想统治;是宏观经济制度。宏观经济制度基本包括:财政、税收和土地这三方面的政策制度。

第一次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改革是商鞅变法从封建制到郡县制,施行了中央集权改革。

第一次把人进行分类是春秋齐国的管仲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第一次对全国人民进行思想统治的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文化统一中国主导思想。

第一次知识分子纳入体制内管制的是隋唐朝李世民施行科举制。

第一次对地方军队进行管制成功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第一次施行国有经济的是汉武帝桑弘羊施行盐酒铁进行国有控制。

第一次统一税收的是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第一次把土地收归国有是新朝的王莽改制。

第一次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控制的是春秋的管仲,并且用经济策略去打垮一个国家。


王朝的兴衰更替,都有一条规律。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经济材质左右王朝兴替。

毕竟政治为经济服务,军事为政治服务,这是基本的社会发展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王朝   管仲   王莽   经济   兴衰   强盛   权力   财政   中央   政治   地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