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他们能在墓中存活多久?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在古代,皇帝作为权利和身份都站在最高处的角色,可谓万万人之上,但是皇帝也是人,也有生老病死。

当有了最高权利和地位之后,历史长河上历任皇帝追求“长生不老”而不得,皇帝死后,就要被埋入陵墓,陪葬的不仅有珍贵古玩,甚至有活人,这就是古代的殉葬制度。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典桥段,一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在外面欺男霸女,一位游侠出来把纨绔子弟打的半死,这时纨绔子弟就会说:“你敢杀我?就算我死了你也会给我陪葬!”这里的陪葬指的就是殉葬制度。

一说到殉葬制度,很多肯定会想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8000多个栩栩如生的俑,是不是秦始皇用活人做的?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并非如此,秦献公早就废除了殉葬制度,这里的兵马俑全都是陶俑,是古代的能工巧匠用陶土制作而成。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被选中去陪葬的人,在墓中能存活多久呢?看官老爷别着急,听我娓娓道来。

殉葬制度的发展

其实在古代,殉葬已经成为了皇帝贵族的一种习俗,不仅用珍贵器物、三牲六畜,而且用活人陪已死之人在墓地里长眠。那么为什么天潢贵胄都这么喜欢殉葬制度呢?

原因就是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觉得人死后还会以灵魂的形式存在,为了死后也能和活着一样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就把活着有关于自己的一切都带到地下去,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利。

比如皇帝殉葬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妃子、侍卫、仆人、臣子一起陪葬,当然也会把自己生前喜欢的器具以及财物全都放进墓里,总而言之就是把生前享用的一切统统带进墓地。

值得一提的是,殉葬分为两种,一种是“杀殉”,顾名思义就是陪葬之前,先把陪葬之人先杀死,然后再与已死之人进行陪葬。

另一种是“活殉”,很好理解活殉就是把活人直接塞进墓里,完全不管活人的感受,非常的惨无人道。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最早出现的殉葬就是杀殉,发生在夏商周时代,不幸被选中的陪葬者,先被杀死,然后尸体被砍成一段一段与牲畜一同下葬,非常残忍,毫无人道主义,特别是夏商周时期陪葬的人数量不计其数。

到了秦朝,秦献公做了一个让决定,废除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就是这个决定让秦国开始走向顶峰,一步一步变成秦帝国,可谓是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

秦献公这个决定,让当时秦国的百姓人心聚拢,秦国的财力和国力开始慢慢上涨,为以后流传千古的大秦帝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就是这个决定,也让秦献公自己的名声流传千古。

看官老爷可能心有疑问,秦朝废除了殉葬制度,难道秦始皇帝不想死后也万万人之上吗?

其实不然,秦始皇帝虽然有“焚书坑儒”措举,且重用李斯,以法治国,但是对于儒家思想也不是完全排斥,使用了孔圣人提倡的以假人代替活人。

以假人殉葬的方式,死后依然可以万万人之上,在地府也可以继续当皇帝,于是震惊中外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就出现了。

虽然耗费的财力和国力不可谓不大,但是就人道主义上说,确实没有用大量的人殉葬,可谓历史一大进步。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秦始皇没有用大量的人殉葬,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得不陪着始皇帝殉葬。

看官老爷可能会问:“秦献公不是废除了殉葬制度了吗?”虽然秦献公下令废除了殉葬制度,但是殉葬制度并没有完全废除,始皇帝就带着那些没有怀孕的妃子以及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一起在地下长眠。

只是相对来说,秦始皇并没有把属于8000兵马俑的位置用人代替,已经是历史的进步。秦始皇的陪葬,可以看做是历史上大型殉葬最后一笔,至此以后,历任皇帝的殉葬基本上已经不用人进行陪葬。

到了辽夏金时期,万恶的殉葬制度又再度出现在历史长河中,而且这次出现的殉葬制度更加惨无人道,在杀殉的基础上增加了活人陪葬,于是活人陪葬就开始出现在辽国以后的各个朝代。

宋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雪上加霜,出现了“贞节牌坊”,即男子死亡了,作为妻子要遵守贞节,随着已死的丈夫一起去地府,不过这些只是在民间流传,皇帝并无发布相关政策。

到了元朝,蒙古人作为统治者,四处宣扬蒙古人的地位是最崇高无上的,其他民族的人要低蒙古人一等,以此达到自己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元朝统治者大力支持活殉。

“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的朱元璋仅仅用了十六年,从一个皇觉寺和尚成为了明太祖,开创了大明王朝,进入了“五龙同朝”的辉煌时代。

朱元璋开国以后,正式发布政策,恢复了殉葬制度,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结果无非是巩固自己的中央集权,发布政策后,殉葬开始变的名正言顺,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殉葬制度开始的变的一发不可收拾。

“五龙同朝”时代结束后,仿佛大明气数已尽,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一战被俘虏,在《大明风华》电视剧中被人称为“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

但就是这位“瓦剌留学生”下令废除了殉葬制度,且不允许自己的子孙后代再使用殉葬制度。皇帝朱祁镇这个行为,为已经“战功累累”的自己留下了个闪光点。

在朱祁镇以后的历任明朝皇帝确实做到了不再使用殉葬制度。但是好景不长,在明朝灭亡以后,清朝成为了当朝统治者。

由于清朝统治者不是汉族,是属于游牧民族,根据他们老祖宗辽夏金留下来的传统,殉葬制度又一次“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中央集权,禁锢百姓的思想,不仅天潢贵胄自己使用殉葬制度,而且在民间大力推行殉葬制度,以此到达自己残暴统治。

清朝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人们思想开化,宪法以及各种法律的颁布,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才算完完全全的退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舞台。
墓中存活时间

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在历代君王的殉葬制度中,杀殉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活殉,但是所占比重较小的活殉却比杀殉要残忍,要更无人道的多。

人虽然也是动物,但是人作为最聪明的动物,和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能够凭借自己的认识去观察这个世界。

那么把一群活生生的人直接关在陵墓里,然后用土埋住陵墓出口,让一群活人在没有水没有食物的陵墓里自生自灭,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灭绝人性的行为吗?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被活殉的人到底能在陵墓里面活多久呢?这就要考虑到一个正常人生存的必要因素了,新鲜的空气、水资源、食物资源这些是生存的必要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光源和温度,我们就来一样一样分析。

首先是人缺少了就不能呼吸的新鲜空气,我们都知道我们体内的细胞新陈代谢需要氧气,那么氧气又从哪里摄取呢?就是无处不在的空气,空气中含氧量大约占21%。

人类吸入空气进体内,体内的肺部组织能够把细胞需要的氧气送到体内各处,然后再把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除体外,植物则是吸入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把氧气排到空气中,就这样一个完美的生态循环。

不过源源不断的氧气的基础是在地面上,现在被活殉的人在陵墓里面,墓门又被泥土埋住了,相当于陵墓里面是一个密闭的空间。

随着陵墓里面的人的呼吸,陵墓里面空气的含氧量会越来越低,最后里面活殉的人都会因为空气缺氧而死去。

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200平米左右的陵墓可以让100个活殉人员呼吸四到五天。

第二个必要因素就是水资源,要知道水被称之为生命之源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一个正常人身体每天摄入水的容量在2500毫升左右,有研究表明人通过细胞呼吸,一天身体可以产出三百毫升的水。

当体内流失的水分超过体重的15%才会死亡,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大概能活五到七天,越到后面,血液中的水分越来越少,血液循环会越来越慢。

当然,人到了绝境,为了活着就会做出一些平常不可能做的事情,比如喝自己的尿液或者杀了他人喝他人的血液,可以延长自己的存活时间。

第三个必要因素是食物资源,食物资源代表的就是体内需要摄入的能量,一个正常人一天消耗的能量在2000卡路里左右,而被活殉的人在陵墓里面没有任何食物来源。

当人身体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候,身体会先分解糖原,当糖原分解完以后就会开始分解脂肪,当脂肪也分解完以后,最后身体会开始分解蛋白质,因为身体器官有部分组成是蛋白质,当分解完蛋白质以后,很多身体器官就会衰竭,不再正常工作,最后人就面临死亡。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正常人能不吃东西能活十天左右,胖的人脂肪更多,能坚持更久。

当然,古代战争饥荒年代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易子而食的情况,在陵墓里面,通过吃他人血肉,也能延长存活时间,不过也只是延长,毕竟人数是有限的。

最后是次要因素光源和温度,被活殉的人都是生活在地面上,白天有太阳,晚上可以点蜡烛,不会面临长久处于黑暗中的状态。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完全黑暗状态,没有时间的概念,很容易心态崩溃,加速自己的死亡。

温度也是,在地面上冷了可以加衣服,热了就可以脱衣服,但是在密闭的陵墓里面,没有衣服可以添加,温度越来越冷,身体只会加快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热量来抵御寒冷,加之没有食物,温度只会加速活殉人的死亡速度。

综合以上因素,古代活殉人员在陵墓里可以大概可以活到5-7天左右。

结语:
殉葬制度是古代封建主义制度下产生的惨无人道的畸形的一种制度,
目的无非是古代帝王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禁锢民众思想,以此实现自己的统治。
所幸的是,历史的滚轮在不断向前,我们也在不断进步,殉葬制度也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对此看官老爷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活人   秦国   大明   皇帝   古代   惨无人道   陵墓   分解   多久   因素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