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对他说:俄共竞选成功你将是被清算的人,会挂在城墙上示众

很多人都是在玩玩闹闹的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变老了,才恍然醒悟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做,才感叹自己荒废人生、虚度年华,再没有机会去拼搏成功了,最后,放弃努力、颓废余生。

这样自暴自弃的叹息早了、这样的颓废无奈、甘愿放弃更是不应该的事情,人的努力和成功,什么时候都来得及,什么时候也都不算晚。

这句话不是什么心灵鸡汤、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油腻男别列佐夫斯基的人生写照。

别列佐夫斯基的幼年时不出众、青年时不出色、中年时不出彩,平庸、平凡、平淡等词汇,就是他前半生的标签。

但是,没有自弃的别列佐夫斯基,后半生则是国家首富、世界大亨,与索罗斯交友,与普京互为敌手,荣耀加身、风光无限。

搞数学工作的别列佐夫斯基,前半生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搞数学的人,都是带着厚厚的眼镜,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疯狂草书,写出的数字和符号,普通人看不懂、听不明白,甚至连抄写都写不对,而别列佐夫斯基原来的工作就是做这个的。

所以,说别列佐夫斯基平常、平庸,那也只是对比他周围的人而言,在学术方面别列佐夫斯基的成就也是吊打普通人的存在,在他的起家过程中,更是因为之前的工作经历获得了许多的支持和便利条件。

不过,对于从应用数学到商业帝国的人生职业跨度,还是让外人感到十分吃惊,这不亚于乒乓球明星踢足球,最后举起了足球大力神杯的难度,因此,在俄罗斯有许多普通人还是非常崇拜别列佐夫斯基的。

别列佐夫斯基出生于1946年1月23日的苏联,他的家庭是比较富有的犹太人,从小别列佐夫斯基就显露出对数字的敏感和兴趣,长大后他考入了莫斯科大学,学习应用数学。

毕业后,由于别列佐夫斯基的成绩很好,就找到了一份在大学担任数学老师的职位,他在数学家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半辈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俄罗斯的国家科学院中担任了管理职务,从这一点来说,别列佐夫斯基是超越了许多普通人的。

不过人生的成功与否,需要看对比的坐标点在哪里,别列佐夫斯基与普通人相比较,固然是超越了很多,但是,如果与他身边的同事、友人来比较,别列佐夫斯基就很普通了。

如果说别列佐夫斯基不聪明好像有点夸张,毕竟在吊打全世界的俄罗斯数学界里,想要混成莫斯科大学的数学教授,没有点真本事还是不行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别列佐夫斯基也是一位天才式的聪明人。

可惜的是,天才也是分级别的,别列佐夫斯基在普通人中当学霸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到了人才济济、天才云集的俄罗斯数学界里,就成为泯灭于众、吊在车尾的普通人了。

人急了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但唯独数学是一种例外,不要说是把人逼急了,就是把人逼疯了,该做不出来的题,还是做不出来,甚至有的时候,就连看都看不懂。

在经受了俄罗斯顶尖数学天才们三番五次地打击后,别列佐夫斯基彻底地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从此,别列佐夫斯基就把数学当作挣钱糊口的营生,在学校里教教书,课题论文找找枪手,过着一尘不变的平淡无奇的日子。

由于别列佐夫斯基的精神不再完全投入到数学领域,他空闲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了起来,别列佐夫斯基没有什么大的抱负可想,就想找个能挣点钱、还有保障的副业,所以他在选择了一圈之后,决定加入克格勃组织,在那里,别列佐夫斯基过得安安稳稳、不受欺负,简直就是平常人工作摸鱼的天堂。

别列佐夫斯基在克格勃里面厮混了十多年,因为他的职位是提供学术支持,与大家没有利益冲突,加上别列佐夫斯基特意在这里拓展人脉,所以,他在克格勃组织里面交下了不少朋友。

不过,没有人能够跨越时光,看到未来,所以,别列佐夫斯基他在克格勃里面交下的朋友很多,却落下了最重要的一个人普京,这使得他在未来,虽然成为了俄罗斯的首富,但没有享受多久的荣耀,就让普京收拾得服服帖帖,最后只能跑到英国去寄人篱下地避难。

借助苏联解体的机会,别列佐夫斯基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

有人说,开外挂的人生超级过瘾;也有人说,抱大腿的人生轻松写意,可惜的是别列佐夫斯基既没有什么超算能力、也没有过人智慧,什么外挂也没有开发出来;而别列佐夫斯基跟普京在一个单位共事了十多年,他却不认识普京,更不要说提前抱住这条超级大腿了,别列佐夫斯基简直就是平庸、平凡社会人的典型代表。

不过,平平淡淡就是真的别列佐夫斯基,有一个还算是优点的地方,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轻言放弃、一直努力肯干,这可能就是他后来挣到第一桶金的诀窍了。

二战之后,苏联与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竞争,为了增加竞争能力,苏联对国家重工业过于看重,把绝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重工业领域,而苏联国内涉及民生的轻工业则被忽视、甚至被放弃,在与美国的竞争失败后,苏联这种轻视国内建设、轻视民生工程的揠苗助长的做法,酿出了难以下咽的苦涩烈酒。

在俄罗斯的社会里,数学家是个不错的职业,如果苏联还能够继续存在的话,别列佐夫斯基可能会以大学数学教授的身份做到退休。

毕竟这个身份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受人尊敬的,薪资收入也还算不错,再加上克格勃给的外快,别列佐夫斯基生活得很安逸、很舒服。

不过,老天不想让别列佐夫斯基安安稳稳地躺平,苏联解体前后的那段时间,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几乎所有人都吃不饱、穿不暖。

原本生活还不错的别列佐夫斯基,学校发的钱天天在贬值,连买吃的都不够,去外面挣钱的话,他一时不是拉不下脸,就是找不到门路一下子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1989年左右,苏联开放市场搞活经济,别列佐夫斯基借助原来积累的人脉关系,从德国倒腾来了一些汽车。

当时,苏联社会的底层人民缺衣少食,但是,上层人士还是奢华无度、挥金如土,别列佐夫斯基弄来的汽车迅速出手,并且卖出了一个好价格。

打通渠道后,别列佐夫斯基买汽车、卖汽车的循环工作,在倒腾了一段时间的二手车之后,他拿到了奔驰汽车在俄罗斯的经销权,开起来了专卖店,这笔好买卖让别列佐夫斯基的财富,滚雪球般地迅速增加起来。

由于原来数学家、克格勃的双重身份,他很轻松地编织出了一个包含许多上层人士的关系网络,并且借助苏联解体的机会,很快地进入到贸易、金融等众多领域,靠着在苏联遗体上吮吸到的血液,别列佐夫斯基成长为俄罗斯有数的金融寡头之一。

成为俄罗斯有数的大富豪后,别列佐夫斯基开始接触政治领域,为了讨好叶利钦,他不但想方设法地帮助叶利钦出版自传书,还为叶利钦的政治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

并且,洞悉人性的别列佐夫斯基,不但在交好叶利钦,还对叶利钦的家人多方沟通。

别列佐夫斯基为叶利钦在法国购买了豪华别墅,还为叶利钦的女儿举行酒会筹集善款,事后又把所有的好名声都送给了叶利钦的女儿,这使得叶利钦一家人对别列佐夫斯基的印象都很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叶利钦认为别列佐夫斯基不但是个好朋友,还是个有本事的人,叶利钦向他请教了许多经济、金融方面的问题,逐渐把别列佐夫斯基当作自己的金融顾问。

反对普京的别列佐夫斯基,最后孤单地死在英国的家中

费劲巴拉的与叶利钦成为好朋友后,别列佐夫斯基很快就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他通过内部关系,低价收购了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超过一半的股票,这笔生意让别列佐夫斯基赚得盆满钵满,也使他成为俄罗斯顶尖的金融富豪。

别列佐夫斯基成名的一战是帮助叶利钦赢得大选,当时,叶利钦在议会中处于劣势,俄罗斯共产党的公众形象和民众支持率都要好于叶利钦,这使得叶利钦十分沮丧,甚至一度失去了竞争的信心。

就在这时,别列佐夫斯基有一次与朋友聚会,其中的金融大亨索罗斯与他相交甚欢。

两人开心之余,索罗斯诚恳地提醒他,俄罗斯共产党对社会经济的理论和看法,对别列佐夫斯基是非常不友好的。

如果,俄共取得了国家的领导权力,那么肯定会清算侵害国家利益的金融寡头,到时候,别列佐夫斯基说不定会被挂在墙上,当榜样。

索罗斯的话,对别列佐夫斯基如醍醐灌顶,他猛然发现了自己已经身处危险之中,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危,绝不能让叶利钦失败。

回国后,别列佐夫斯基开始搞起了大动作,他买国家电视台、买各种媒体版面,通过宣传包装的方式,将叶利钦塑造成人民身边的老好人,同时,别列佐夫斯基频繁地播放俄共的黑料,这一套撒币的组合拳下来,终于扭转了叶利钦的颓势,使得叶利钦再度连任。

此后,别列佐夫斯基走上了人生巅峰,在叶利钦的支持下,在经济方面,他的商业帝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政治方面,他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会议的关键人物,别列佐夫斯基开始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经济。

寡头政治对国家有危害,这是政治领域的共识,所以,当俄罗斯政治趋于稳定、社会重启发展的时候,对别列佐夫斯基等金融寡头的限制和打击,就接踵而来了。

特别是,叶利钦下台后,他的继任者普京是个一心想要恢复俄罗斯荣光的铁血总统,对于这些高高在上、吮吸国家血液的寡头大亨,普京总统是半点好感都没有,所以,别列佐夫斯基被俄罗斯政府先后指控了金融诈骗、贪污等多项罪名。

为了对抗普京的压制,别列佐夫斯基花费大量资金扶持反对政党,可这些努力在国家发展的大潮下被拍得粉碎,2001年,别列佐夫斯基仓皇出逃英国,并向英国申请政治避难。

在异地他乡、手里有大笔的财富,别列佐夫斯基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香饽饽、大钱包,他的妻子与他离婚,并分割走了数亿的钞票,后来交往的小女友也向法院提起控告,让别列佐夫斯基支付大笔的分手费;而他的朋友,也对他下了刀子,俄罗斯富豪阿布拉莫维奇和他在伦敦打起了官司,结果是别列佐夫斯基输了。

2013年3月23日,别列佐夫斯基被发现死在他伦敦的寓所内,享年67岁。

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债台高累,为了还债卖掉了自己的许多收藏品、数处住宅。

并且,别列佐夫斯基的死因众说纷纭,最后却不了了之,人生孤单结束,让人可悲可叹。

别列佐夫斯基是俄罗斯特殊时期成长起来的特殊人物,在许多介绍资料中,他的前半生都是寥寥无几、空洞无物,而从别列佐夫斯基43岁左右开始,他才展示出过人的眼光、钻营能力和交际手段,从而迅速地成为俄罗斯最大的金融寡头,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留下了关于他的说明。

从别列佐夫斯基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介绍资料来看,他前半生的四十多年与后半生的二十多年中的表现,仿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无论是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还是政治手腕,别列佐夫斯基在他人生的后期,表现得都相当出色,也取得了常人难以获得的成就。

不过,特殊时期毕竟只是特殊时期,俄罗斯政治、社会的混乱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在俄罗斯政治风向转变后,别列佐夫斯基没有跟随着完成自己地位和角色的转变,甚至还妄图用金钱的力量来调整普京、调整俄罗斯,这个巨大的错误,使得别列佐夫斯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黯然褪色,没有成为一个完美的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叶利钦   俄共   金融寡头   苏联   克格勃   俄罗斯   英国   竞选   城墙   政治   数学   人生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