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系民族与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之比较

文/木乔仕

编辑/木乔仕

前言

日耳曼人是指居住在波罗的海海岸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些古老的种族,他们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都很相似,他们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弗里斯兰人,等等。

不过,那些古老的种族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种族,也没有以日耳曼人自居。

根据这个例子,再加上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将要讨论的是斯堪的纳维亚、英格兰和德意志三个国家。

因此,我们暂且将他们命名为日耳曼国家。

古日耳曼文明是欧洲海上文明的典型代表。

哈萨克族早在张骞“开疆扩土”之前,就已经在河西走廊和天山北坡活动,其族源包括塞种、乌孙、康居、钦察、克烈和乃蛮等,是中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部落。

其历史悠久,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古日耳曼人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在欧洲北方数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同时,塞种,乌孙,康居,钦察,克烈,乃蛮,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最后与现在的哈萨克族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部经典的日耳曼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以贝奥武甫斩妖屠龙、解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为主线。

《阿勒帕米斯》也是古代哈萨克族的一部以阿勒帕米斯战胜敌人、惩罚反叛分子、拯救人民于战斧之下而成为一部优秀的史诗。

一提到英雄主义,我们就会联想到战争中的刀光剑影和惨烈的战争场景,因此,作者以日耳曼和哈萨克族两个种族的英雄主义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两个种族的英雄主义。

在哈萨克民族的英雄主义的研究中,对于女性的重视程度一直很低,希望本文能为这些民族的英雄主义与其他民族的对比研究开辟新的角度。

鉴于日耳曼和哈萨克族有大量的英雄史诗,我们将选择《贝奥武甫》与《阿勒帕米斯》这两部作品为参照物。

以期从这些作品中发掘出一个不容忽视的、在大海与大草原两种文明中游荡着的女性的美丽身影。

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无论在文人作品中,或在民间作品中,都有关于女性坚强胜过男子的题材。

但在大多数人看来,英雄故事中的女人都是弱者,比起男人挥舞着长剑,女人的泪水才是最有效的武器。

但事实上,这些都是片面的,仔细阅读后,我们就会看到,这些人物的坚强,并不会让他们在英雄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失去光彩。

对于这两个英雄史诗来说,与其他的英雄史诗类似,女子坚强胜过男子的题材也只是英雄战争题材的附庸。

但即使是这样,他们的光芒也没有被那些英雄豪杰所掩盖就像是月光下的星辰一样美丽。

《贝奥武甫》中这位坚强的女人,作者想从贝奥武甫的仇人葛尔蒂的魔王之母入手。

她和她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如同地狱一般的地方,在寒冷的水流中,她的母亲变得坚强起来。

他的葛婪代被贝奥武甫打成了残废,他的母亲去找他报仇,但她并没有杀死他,而是想让他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代价,却没想到,自己也死在了贝奥武甫的手中。

因为被神赶出了被选中的名单,所以,包括魔女在内的所有人都在恐惧中东奔西跑。

当她想为自己的孩子报仇的时候,她趁贝奥武甫不在的时候,悄悄地接近了他,等他睡着了,她才会把一个孩子抱起来,然后向水坑里冲去,这说明她对自己的仇恨是多么的害怕。

她的内心却无比坚定,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自己心爱的孩子报仇,哪怕是牺牲自己的性命,她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报仇。

丧子之痛,对不少寻常女人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人格分裂,意志崩溃,再也无法站起来的女人不在少数。

面对即将死去的孩子,她没有昏迷,反而竭尽全力,不惜以身犯险,也要为自己的孩子复仇,最终还是以身殉道,可见其心志之坚定。

《贝奥武甫》中另外一位有着坚强意志的女性角色,就是希尔白,她从一场政治联姻开始了她悲惨的一生,直到她的两个孩子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中死去。

希尔白也没有因此而减少对她的憎恨与征服,她只能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在空气中回响。

叔侄二人在祭坛上被烧成了灰烬,他们的脑袋被烧成了灰烬,鲜红的血液从伤口中喷涌而出,但轰隆隆的爆炸声,却像是在昭示着他们的悲惨命运。

兄长和子嗣,这两个最亲近的人,打得你死我活,希尔白又是如何让这两个敌对的家庭,将这两个不共戴天的敌人合葬在了一块?

可以想象,她的求饶,她的羞辱,都是为了平息心中的怨恨。她渴望着和平,对那些被屠杀的平民表示出了深深的怜悯。

坚强的意志让她可以压抑自己的悲痛,可是在这寂静的夜里,她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却是那么的凄凉,那么的压抑,那么的撕心裂肺。

战争又一次爆发,她的丈夫去世,她被俘虏,送回了自己的族人,剩下的时间,就只能靠着那张沾着眼泪的床单陪着她了。

二、“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同样的,在英雄的故事中,女人用温柔来化解男人的凶残和嗜血,这一点,也成为了英雄战争的辅助。

在一部嗜血成性的英雄史诗中,英雄们的母亲、妻子等往往会用自己的温柔来化解他们的杀伐之心,而在自己的家人或身边的百姓遭遇到战斗的苦难时,他们的耐心安慰也可以提高他们生存的勇气。

在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两部英雄史诗中,男主角的战斗和杀戮才是最重要的,而女主角用自己的温柔来化解男主角的暴虐和嗜血的情绪,这一主题只是很少的一小部分。

但也正因为她们的温柔,才让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的肮脏气氛变得更加清爽,就像是在黑夜之中,飘荡在天空中的点点荧光,美得动人心扉。

谈到女人用温柔来化解男人的凶狠嗜血,首先要从小说《贝奥武甫》中的悲剧希尔白开始。

以席乃夫为首的丹麦人向外发展,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费恩的国家,费恩与席乃夫的姐姐希尔白结婚,而希尔白的出现也的确让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

但随着战争的爆发,费恩的两个侄子,席乃夫的两个侄子,都死在了战场上,这才有了接下来的一场大战。

在希尔白痛心疾首的哭诉中,费恩作出了很大的妥协,两人签署了和平条约,这场战斗才算是结束。

经过了数个月的修炼,又有了增援,丹麦人再次发动进攻,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利剑狠狠劈向了菲恩。费恩国覆灭,不是由于她的美貌,而是由于他一直处于下风。

在对战事的看法上,希尔白对费恩的影响很大,她的温柔化解了费恩残暴嗜血的性格

在实力强大的情况下,费恩的宽宏大量或许还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相对平和的结果,但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宽宏大量的宽宏大量,只会让自己的子民遭受更多的苦难。

费恩对自家地盘上的敌人余孽过于仁慈,本该赶尽杀绝,但却没有这么干。

或许是因为上次的大战,他吃了大亏,不愿见更多的鲜血,或许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他伤心欲绝。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一个心胸开阔,心胸宽广的人,是没办法佑护自己的子民的。

此外,茆莱娃与髯族亲王英叶德的联姻,也是一种用政治联姻来实现的,但由于古日耳曼人崇尚报仇雪恨,因此,即使是一位贤惠的妻子,也无法消除他们之间长久以来的仇恨。

《贝奥武甫》里的两个女人,一个是慧德,一个是佘力,慧德贤良,一个是佘力残暴,在小说里,慧德是智的体现,佘力是勇敢的体现,智慧和勇敢的融合,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勇力当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而不是误用,也不是以暴力对付暴力,唯有在智者的带领下,勇者方能保卫国土,维护人民。

佘力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驯悍”,佘力利用自己的美丽与力量,去征服一个能够征服她的男人,而她的男人,则是一个充满了智慧与勇气的男人,这也是小说中“聪明与勇敢”这一主题的由来。

若是有慧德这么贤良的女主角,能用她的温柔来化解君王心中的戾气,那就是子民的福气,他们的家族的福气。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慧德的老公赫依拉,她是一个勇敢的人,虽然慧德的温柔,可以化解他内心的愤怒和嗜血,但她的智慧,还是不足以化解他内心的高傲和狂妄,所以赫依拉才会落败。

三、“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古日耳曼人是一个以海洋为基础的文明,而哈萨克人则是一个以草原为基础的文明,因为古哈萨克人是一个以海洋为基础的文明,他们的生存环境要比其他文明要恶劣得多。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遵循弱肉强食的原则。虽然古日耳曼人的海上文明和哈萨克人的草地文明都是一种异质性的文明,但是,在这两种异质性的文明中,女性却有着许多相同的生命历程。

与农业文明相比,生活在古日耳曼人的海上文明和哈萨克人的草原文明中的女性,要想在这种文明中发展起来,就更加的困难了。

和古代日耳曼人相比,古代哈萨克人的生活在古代民族中,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要比古代民族中的女性高得多,她们很难表现出自己的主见,所以她们的声音很少能够对男人产生作用。

长久以来的次要性,受奴役,受伤害,受冷落,女性养成了坚强的个性,古日耳曼人和哈萨克人也同样如此。

我们期望女性能够持续积极地维持她们坚强的个性,但是要想改善她们的第二性,以及她们被奴役,被伤害,被忽视的地位,都必须由女性自己来取得。

除非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她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取得,而且必须经过长久的不屈不挠的努力。

结语

男女在家庭、社会、声音等方面的均等,必须要在女性的经济独立和男子同等的情况下,方能达到

而对大部分女性而言,这个进程可能还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

冯象译《贝奥武甫》

哈不旦·巴里克其,哈力木拉提《阿勒帕米斯(哈萨克文)》

毕杼《哈萨克民间文学概论》

王春雨《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与英国文化传统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哈萨克族   日耳曼   斯堪的纳维亚   史诗   哈萨克   希尔   日耳曼人   英雄   坚强   民族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