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长城只有一米多高,为何能阻拦游牧民族?看完才懂秦始皇的智慧

文字/阿卡波糖Dr

编辑/阿卡波糖Dr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在今天我们脑海中对长城的印象都是明长城,但是直到秦汉时期,也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大部分都只是一两米高的夯土墙,只要是个身体素质正常的男人,都可以随便翻过这个军事防御,但战国时期的名将李牧,却依托着如此简陋的长城,硬生生抵御住北方戎狄的数百次进攻,保证赵国北方绝对的安宁。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更是凭借这样延绵不绝的夯土墙,让北方游牧各部族被迫走向抱团的邦国之路,所以为何仅仅一米多的夯土墙,就拦下了数万草原大汉,只有看懂了长城的真面目,你才能更懂秦始皇的智慧和伟大。


一、长城诞生的历史,作为农业与游牧的分割线,为何会精准落在400毫米等降雨线?

一开始包括中原地区的民族,都是靠狩猎为生的一个个小集体,但在7000年前发生的农业革命,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命运。

农业文明的稳定导致人口爆发性增长,而且养活一个家庭只需要一小块地就能实现,但养活一个游牧文明的家庭,却需要前者超过一百倍的土地。

如此一来农业文明在人数和稳定上有着巨大优势,使得其余的游牧文明也不得不向农业文明转变,因为拒绝改变的时代残党,注定被其他农业文明的部落所吞并。

但是农业文明的扩充直到遇到400毫米等降雨线就突然停下了脚步。

因为到了这个地方,农耕文明上的种种经验就再也行不通了,因为气候和降雨满足不了农业文明的需求,这也意味着农业文明在中国古代的发展领域到头了。

因此400毫米等降雨线就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自然分界线,所以长城恰恰出现在这个地方并不是老祖先的神机妙算,而是经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通过自然慢慢摸索出来的伟大成果。

二、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何农耕文明骑兵比较差?修长城的智慧原来那么讲究。

在划分了两个文明之后,大家互相走向完全不同的发展,不稳定的游牧文明在天灾方面几乎没什么抵抗力,所以他们只能对富裕稳定的农耕文明进行掠夺。

在双方的军事较量上,农耕文明发现游牧民族的战马不仅很强大,而且抢完就跑,根本不会和你正面纠缠,但在早期的农耕文明,根本不具备大量养马的条件。

因为马的食量非常大,军事用的战马更是要养得膘肥体壮,而且马的粪便是酸性的,会对农耕土地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偏偏这货吃得多拉得多,农耕文明中养三十只羊的成本,也只能勉强养一匹战马,所以训练骑兵对抗游牧民族在早期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于是长城诞生了。

早期的长城除了重要的城市周围,才可能有高大的城楼,其他绝大多数地方只是就地取材的夯土墙,换言之游牧民族只要蹦一蹦就能越过去,所以长城是如何实现防御的?

三、长城的防御原理,划时代的军事意义,秦始皇将它推向鼎峰后,直接促成了游牧民族的进步。

虽然最早的长城只是简陋的夯土墙,但游牧民族的马是无法蹦过来的,如果游牧民族化作步兵入侵,那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会被中原民族的人数优势轻松击败。

而毁掉夯土墙的器械,是游牧民族骑马奔袭的时候不太可能携带的,尽管他们真的带了这样的工具,也只能打开一个小口,如此一来长城的第二个作用就开始发挥。

在之前没有长城,游牧民族的进攻遍地开花,让中原地区防不胜防,但现在他们只能从长城打开一个缺口再进攻,那就只能在少数几个地方南下,而且速度会被大大延缓。

如此一来中原人应对起来就非常简单,因为游牧民族的进军速度变慢了,所以中原人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烽火台集结部队,然后将外地一网打尽。

甚至中原人可以任由他们进来不管,因为这个时期的游牧民族每次进犯都是小股部队,中原的部队只需要在长城被打开的缺口守株待兔,因为以往游牧民族抢完可以从任何方向回去,但有了长城之后他们只能原路返回,而小股的抢掠部队回去的时候,必定会被中原部队以逸待劳。

在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李牧就将这些招数用的炉火纯青,将戎狄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和大家想象不一样的是,先秦长城和秦长城的建造成本并不高,甚至是一笔省钱的工程。

因为长城实际上是从西周开始,直到秦汉时期,历经数百年的维度工程,而且长城的出现也让中原人在军事上的花销大大减低,就和上述的防守分析说的那样,中原人再也不用像打地鼠一样应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是可以以逸待劳,将他们一网打尽。

四、被逼入绝境的游牧民族,是如何完成自我进化的?秦始皇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原来如此深远。

在秦始皇将秦、赵、燕三国长城连起来之前,北方的戎狄要南下抢掠,往往只需要一百多人,甚至几十人的小股部队,他们都隶属于草原上一个500人以下的小部落,只要负责将中原的铁和盐等必需品掠夺回去就可以继续生活。

但秦始皇完成了万里长城的伟大工程,意味着戎狄再想抢夺中原人,必须排出和中原边防军对等的部队人数,不然他们就有来无回,被堵死在自己打开的缺口中。

于是北方的各个部落开始了一次大进化,他们必须联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巨大松散的邦国形式,如此一来才有杀进长城拼一把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不仅直接影响中原地区两千多年,而且就连北方的戎狄,也在这一刻走向了注定的历史。

如果说长城只是让北方的部落组成一个松散的邦国,那么统一的秦汉两朝,就是让北方各部落再也没办法彻底割裂,只能“合体”才能有生存的本钱。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北方戎狄经常充当墙头草的角色,因为他们除了入侵中原抢劫之外,也会通过贸易的方式和中原各国进行友好交易。

因为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对戎狄的战马需求量很大,所以他们可以在北方各国之间四处游走,一时和秦国好,一时和赵国好,一时和燕国好,都能卖出好的价钱,所以即便不依靠战争也能过上好日子。

但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无论在长城的哪一个地方进攻,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中原领导,那就是秦始皇嬴政。

如此一来,戎狄以前那种坐地起价的贸易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反而是被买家的中原王朝反垄断,价格被中原人一再压低,而且只有草原邦国的领导者才有资格和中原国际直接贸易,其他小部落私自的贸易行为被基本断绝。

至此我们终于将长城的全部作用说清楚,它的投入并不高,但却几乎一劳永逸的完成对北方草原的防守;而且在两边发生战争的时候,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也被最大程度的降低;长城还让中原对游牧民族完成了经济上的碾压,让游牧民族每次衰落的时候都会遭到灭顶之灾,除了这些对中原人的好处外,长城的出现也逼迫北方游牧民族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邦国制度,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在军事和经济上能和中原国家掰掰手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游牧民族   长城   中原地区   夯土   原人   中原   农耕   战马   部队   智慧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