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没有空调,为何还能花式过夏天?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没有空调,怎么过夏天?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一些地区,一到夏天,室外堪比正在燃烧的火炉,就算只是被晒了十几秒,也需要吹至少一小时的空调、风扇才能被治愈!话说,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家面对夏天时都头疼无比,那咱们连电都没有的老祖宗们,又是怎么熬过夏天的呢?有句话说得好,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虽然没有电,吹不了空调,开不了风扇,但他们却有冰!

在古代,每当冬季来临,专门负责管理冰块的官员就会带领着下属去结冰的河中、湖里取冰块,之后再将这些冰块都存在冰窖里,然后覆盖铺垫上隔温材料,保持冰的干净以及隔绝温度。冰窖与地窖有些类似,都需要挖得很深,这样冰块才能更好的保存。据说,当年曹操在修铜雀台时,就造了三座冰井专门存冰块。

除了冬季存冰之外,古人还有两种制冰方法。第一是利用硝石制冰。大概在唐朝末年,人们在开采火药时,无意中发现硝石在水中会吸收大量热量,水冷却就成了冰。此外硝石蒸馏或者挥发之后,还能二次利用,避免了浪费。第二则是沸水制冰。据西汉《淮南万毕术》记载,把烧开的水放进陶器里用丝织品密封后,将其放进深井中等待三天,就能得到冰化。这一原理也很简单:因为热水中水分子比冷水水分子更活跃,温度下降的速度更快,当外界温度不变时,温度较高的液体会一直降温,降到冰点后就会结冰。不过这一操作得前提是,这种深井,深度必须要足够,否则就会制冰失败。

古人没有空调,为何也能花式过夏天?看完直呼内行!

除了用冰块对抗夏天,古人还拥有众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小妙招,让夏天退!退!退!第一改造房屋,每当夏天来临,古人就会开始搭建凉棚,用竹子充当骨架,席子充当棚顶,当屋檐和院子里都搭上凉棚之后,太阳就无法直射墙壁,室内温度也就不会太高。第二住凉屋,这也是古人最爱的消暑度夏方式之一,凉屋一般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让水流沿着屋檐往下淌,从而形成降温的效果。

例如唐朝的宫廷会专门建造避暑的凉殿,凉殿中央会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原理,用扇轮转摇,把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宋代时,各个高官显贵也会建立自己的私家避暑“凉屋”,不但会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还会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第三挖空调井。早在先秦时,人们便开始挖地下室避暑,到了明清时,人们直接开始在室内挖出一口深井,用盖子盖好后再戳几个洞,到了夏天就会有冷气从下面冒出来,不仅可以给室内降温,还能储存食物、冰块。第四旅居。直白点说,就是哪凉快哪待着。例如清朝的皇帝每年夏天都会去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当然,除了承德,庐山也是古代的避暑胜地,考卷常客:李白、苏轼、白居易等都曾在庐山避过暑。不得不说,古人其实也挺会享受生活的~

古人没有电、没有冰箱,为啥还能喝冷饮、吃冰镇水果?看完恍然大悟。

早在先秦时,古人就已经发明了人工冰箱——冰鉴。它的原理很简单,那就是找一个有夹层的容器,把冰块或者食物放进夹层中,它们就成了冰镇的。1977年,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大墓就曾出土了一件青铜冰鉴,它由一个方形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方尊缶放在方鉴里面,在鉴与缶之间的空隙部分放上冰块,然后再将酒壶或食物放入方尊缶中,就可以起到冰镇的作用!到了清代时,冰鉴演变成了木制冰箱,箱内采用导热性较弱的物质,保证隔热效果,同时避免冰水侵蚀木质箱体。如此精妙的设计,不愧是咱那未曾谋面但聪慧过人的老祖宗!

当冰块的保存时间和冰镇食物不再是梦时,各种冷饮小吃开始百花齐放!例如各种饮料。在隋唐时,人们痴迷一种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的饮料,它具有解渴和清热解毒的双重功效,类似于现代的凉茶。宋代人则更爱“凉水”,例如:卤梅水、绿豆水、椰子水、甘蔗汁、木瓜汁等,生意好的时候甚至要营业到夜半三更!相当于咱们如今的“夜店”。

到了元朝时,蒙古人会在喜欢的冷饮里加奶,奶冰就此诞生,据说马可波罗在元朝旅行时就非常喜欢喝奶冰,他还将制作方法带回了欧洲,之后欧洲人以此为灵感发明了冰淇淋。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将冰饮又玩出了一个新高度,老北京的冰镇酸梅晋升为成了冰饮界的新一任网红一姐。看完这些,你还相信老祖宗们留下来的经典语录“心静自然凉”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古人   庐山   硝石   承德   夏天   放进   古代人   深井   老祖宗   冰块   佩服   温度   智慧   空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