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25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成为新的问题时……


在最大的历史数据库——《资治通鉴》中寻找普通人人生价值跃迁的密码!

我是UP主刘生发说,一个奔三的普通人!

今天是2023年的5月16号星期二,然后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资治通鉴的第125卷。

今天我们将通过资治通鉴第125卷当中的一段小故事来分享我们今天的主题——解决问题的措施难免产生新的问题,怎么办?

那么接下来还是按照我们的老惯例,先来阅读我们今天分享历史故事的原文记载,以及柏杨版的一个现代文翻译。


初,上以货重物轻,改铸四铢钱。民多翦凿古钱,取铜盗铸,上患之。录尚书事江夏王义恭建议,请以大钱一当两。右仆射何尚之议曰:“夫泉贝之兴,以估货为本,事存交易,岂假多铸!数少则(弊)〔币〕重,数多则物重,多少虽异,济用不殊。况复以一当两,徒崇虚价者邪?若今制遂行,富人之赀自倍,贫者弥增其困,惧非所以使之均壹也。”上卒从义恭议。


最初,南朝宋帝(三任文帝)刘义隆(本年四十一岁)认为钱的价值太高,货的价格太低,另行改铸新四铢钱(四三〇年铸的四铢钱,称旧四铢钱),钱币价值下降,人民遂把旧钱销毁,暗中盗铸新钱。刘义隆大为头痛。主管政府机要(录尚书事)、江夏王刘义恭建议:“一个大钱,兑换两个小钱。”国务院右执行长(右仆射)何尚之说:“钱币的兴起,由于交易行为,关键在货物买卖,岂跟钱多钱少有关?数量少则钱值钱,数量多则货值钱。多少虽不一样,功用完全相同。更何况用一钱兑换两钱,只不过是个虚价。如果采用此法,富人的财产将增加一倍,穷人就更贫苦,恐怕不是使社会财富均匀的方法。”刘义隆最后仍采取刘义恭的建议(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解决问题的举措,总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晋朝南渡之后,一直到刘宋建国,朝廷一直没有铸钱,交易主要是以物易物和使用以前的古钱。到了刘义隆时期,元嘉之治,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所以刘义隆铸四铢钱。四铢钱开始时分量十足,民间盗铸无利可图,所以也没人盗铸。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四铢钱的数量很快便不够使用,朝廷开始减轻钱币重量,于是就出现了套利空间。民间开始毁掉古钱,取铜盗铸新钱。

刘义恭建议,一个五铢钱换两个四铢钱,就是不要大家再把古钱毁了盗铸新钱,你拿来换就是,出发点是消除盗铸新钱的套利空间,借此扩大铜钱的流通量。所以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但是,刘义隆和刘义恭都没有想到的是,民间不盗铸新钱,改为盗铸古钱了。新钱的套利空间没有了,古钱的套利空间出来了。所以这个政策也很快被取消了。

这里我们学到的是:你解决问题的举措,总会制造出新的问题,可能比你解决掉的那个问题更大!


这个时候怎么办?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戏在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虽然也经常能够遇到,但是并不是我们普通人解决问题的合适的方法,因为我们普通人用这个方法,可能会遇到三个无法解决的情况,第一水没了!第二面没了!第三滚起来的面团完全揉捏不动,还被面团给埋了!


针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措施成为新的更大的问题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个方面: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事物发展存在这种可能性,就直接变的裹足不前,干脆就不去解决当前问题了!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可取的!我们当前的问题的解决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第二方面:怎么办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实事求是,是从实践产生感性认识进而产生理性认识的过程。

我们会感觉到问题,是一种认识,解决问题的措施成为新的问题,是一种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有的放矢,是把理性认识再作用于实践,检验和发展理性认知。


这两个动作做起来,就可以实现一种正的循环!也许在物理学不可能有梯云纵,但是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是完全可以的!


那么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我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我一起来共同的阅读资治通鉴,同时的话呢,我在阅读完本文之后,你有任何的意见建议和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我们明天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资治通鉴   古钱   理性认识   有的放矢   钱币   富人   普通人   民间   措施   建议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