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刘邦做了哪国的“亡国奴”?他为何从不提“亡国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多少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随着岁月流逝而化为尘土

他们或是颠覆了一个内部早已腐烂的政权,或是力挽狂澜开启了真正的太平盛世。

他们的身形随风烟散去,其功绩却留在了汗青之上,并为后人所传颂,哪怕时至今日仍有人推崇其思想。

而想要从这些英雄事迹之中真正获取一些经验,为自己接下来道路提供指导并不是一件易事

不同的时代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和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每一个决策和举止。

因此深入了解史书之中那些所谓英雄人物生平的每一件小事并深入思考其获得成功的原因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除去了解其生平事迹及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之外,还需要充分理解其历史背景以为自己提供参考,不可脱离其所处时代谈论其成就。

接下来以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的刘邦为题,说一说其成就背后的辛酸血泪,并阐明个人的些许思考。

一、刘邦生平

很少有人否认刘邦在战略、政治等方面的才能,先是在灭亡吏治腐败的秦朝做出卓越贡献,之后更是赢得与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

不免有人好奇如此英雄人物究竟有何等出身,可以支持其完成如此帝王大业。

与项羽不同的是刘邦出身微寒,自幼于农家长大,但这并未影响其豁达的性格,也为日后的虚心纳谏埋下了伏笔。

想要知道刘邦为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的遗民,就需要从秦结束战国开始说起了。

《史记》中记载道:“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而在后代学者中也对这稍显含糊的定位进行了解释,《史记集解》中有提到“后沛为郡而丰为县”。

及经过一定的变动之后,沛为一地郡名,而丰为县名。

刘邦在秦朝时期所任官职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秦朝建立之后,其被任命为沛县泗水亭长。

此时又有人开始好奇,沛县位于诸侯割据的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的领土之内

在此县中有一块牌匾中有提到“古宋遗风,汉皇故里”,由此不难看出其最早居于宋国之中。

而对战国时期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宋国被齐、楚、魏三国瓜分殆尽,其内丰富的资源和广袤的土地也成就了这三大在历史上留下威名的诸侯国。

可此事发生于公元前286年,而刘邦的出生时间虽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在此之后,因此还需顺着历史脉络向后推进

刘邦的出生年岁有两种较为权威的说法。

一是《三家注史记》中有记载:“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也就是说于其称帝十二年之时,便已有六十二的高龄。

二是《汉书》中有提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与前者相差近十年之久。

若是二者之中有一者稍显平常也可确定结论,问题是以上两者都十分权威,可以为当今学者了解古时历史提供有力的参考

因此哪怕时至今日仍无法确定下刘邦的具体出生年岁,还好令人欣慰的是这二者都为秦统一六国的时期之前。

公元前284年,齐国的淮北地区就被诸侯国瓜分殆尽,最终落于楚国的手中。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浅显的结论,也就是刘邦出生之时不属于宋国。

之后的记载就稍显混乱,毕竟想要究尽战争岁月中每一个历史片段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

例如此时沛县按理应位于楚国的领土之内,可《史记》中又近乎直接的表明此时沛县为魏国所控。

如若以其出生之时沛县为哪一国所控制来决定刘邦究竟为哪一诸侯麾下的话,那其就算得上是魏国“亡国奴”。

二、不知亡国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但我们仿佛从未从刘邦的记载之中听到亡国恨这一词汇

而秦灭六国之后,原先诸侯国之内的贵族子弟便是打着恢复故国这一口号开始抗争。

甚至只要对我国历史有着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的陈胜吴广起义都打着楚国的名号。

那么为什么刘邦从未打出这一旗号呢,不妨从亡国恨的本质和需要开始分析

首先亡国恨需要古国已亡这一背景,而刘邦原本所居的魏国被秦所攻克,无疑满足了这一要求。

那么亡国恨的需要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其根本上还是需要打出这一名号之人有光复旧国这一目的

也就是你将亡国恨挂在嘴边,就需要将曾经那个已然因自身无力而倾覆的政权重新扶植起来。

虽然这可能为其带来些许的助力,但刘邦最终成就明显不止于此,西汉正是他所建立。

若是打出亡国恨这一名号去引发陈胜吴广哪一的“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与其初衷相违背,最后必将自食其果。

更别说管理刘邦的诸侯国变化数次,甚至最后在秦国刘邦还任有官职,因此去谈亡国恨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三、叶落知秋

我们去了解历史的目的从不在于将其作为酒桌之上吹嘘自己学识的谈资,而是希望从中吸取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为自己提供指导

无数学者愿意投身于我国五千年所遗留的无数历史古籍之中,不断的整理和求实也不外乎这般道理。

就像刘邦的传奇史诗,其由一介无名之辈直至成就帝王这一伟业令我们所称道,若非如此其根本不会在五千年的历史丰碑之上刻下自己浓厚的一笔。

虽然这之中有时势造英雄的些许影响,如若秦二世当权后带来的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那沛公可能就会早早的止步于泗水亭长。

而英雄的出现在我看来只是加快了时代的步伐,残暴统治之下起义反抗将会是必然,各路英雄的出现只是加快了秦朝灭亡的速度。

可如今可谓太平盛世,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主题,如此盛世很难有刘邦这样英雄成长的空间。

可问题是英雄仅仅是做出颠覆腐烂政权这一大事的人吗?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就史书之上有着明确记载的人来举例吧

有英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以自身才学成为一代仁君的左膀右臂,为兴复汉室尽心竭力,可谓英雄。

有豪杰年少从军立下丰功伟绩,为施展自身抱负开启“玄武门之变”,为大唐开启了真正的太平盛世,也可谓英雄。

可问题是他们都在我们这些阅读史书的人脑中,在他们所处时代的人民口中,可谓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认可

但依我之愚见不应当局限于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志存高远,一心想着为国为民,而其他人同样可以成为英雄,只不过是对自己,和对一定范围内的他人。

首先试着从这些足以在历史上留下自身刻痕的英雄上找到共通之处以作为我们的指导

他们虽然所处时代有所不同,所作所为更是毫无关联,但在我看来其根本在于个人能力的出众,当然这里的能力是指多个方面,当然这是对个人而言。

在这个利益为主题的现代社会之中,简单、高效、精准日渐成为我们所追求的事物,不断优化的机械毫无疑问可以体现这一点。

问题是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让我们不再作为基本的劳动力去为社会做出贡献,一个人哪怕在工作上投入相当长的时间也很难企及现代机械的精准和高效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个人作为劳动力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对社会的奉献将越来越少。

那么想要成为自己的英雄,究竟需要在哪一方面不断的进步呢?我认为思想才是主题,这是无数年进化以来人类认知范围之内自己所独有的事物,直至今日也无法科学客观的具体分析。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让明天较之今天有所进步,才是应该投入一生精力去完成的事。

当你今天所思所想足够战胜昨天的自己,那你就成为了自己的英雄了。

若是你的思想道德足够高尚,愿意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定而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到陌生人的麻烦事上,那你便已然是别人的英雄了。

在当今社会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好自己周围所有的事物。

甚至大多数情况之下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足以生存下去的物质需要就十分勉强了。

而人心的复杂更是会让所有人都权衡哪怕顺手就可以为之的帮助是否能够实施,往往一点小恩小惠带来的是更加肆无忌惮的索取。

在我看来这些少数有着偏执思想和传统糟粕的个体迟早会被日渐高效的社会所淘汰,可以说这就是自然选择理论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只有更适合环境变化的个体才有能力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只不过这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的过程。

社会主义想要现代化,想要以高效和进步为主题,在筛选的过程之中淘去历史遗留下来的糟粕乃是必然。

而个人想要成为自己的英雄,就让学习和进步伴随自己的终身吧

尾声

千古行为多少事,时至今日无非就是史书之上的寥寥几笔,自古以来多少豪杰,终是化为黄土,只在雄伟壮丽的石碑之上留下了些许刻痕。

我们崇尚这些英雄,向往这些英雄,哪怕他们最终的结局就是我们未来的去处。

我们其实向往的是在今天已然无法重现的波澜壮阔,只能从史书之中的些许文字去感悟那崎岖的路途和他们不屈的意志

有人曾说过人会死亡三次,一是生理上的死亡,也就是再没生命体征;而是认识你的人都知道你的逝去,社会上认同了你的死亡;三是再没人记得你,此时你也就真正的死去了。

而这些在史书之上留下自己姓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就从未死去,时至今日仍有其影响。

他们的事迹和人格会对所有了解他们的人未来的每一个选择造成影响,塑造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这是五千年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从中剔出我们所需要的部分传承下去是我们的使命。

至于在石碑之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名号,那实在是太过理想太过困难,就让有志之士走上这条坎坷的道路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刘邦   亡国   魏国   沛县   楚国   史记   亡国奴   太平盛世   史书   英雄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