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之苏轼的母亲:称苏夫人,还是程夫人?

《苏东坡传》

眉山的苏家家族原来并非士族,在入蜀地以后,苏家五代人中没有一个做过官,也都不大喜欢读书。这也与当年的地方环境和社会风气所使然。而当苏轼的二伯苏涣在公元1024年(即宋仁宗天圣二年),二十四岁时考上了进士,在当时轰动整个蜀地,朝廷并立即赐予官职,苏轼的爷爷苏序也父凭子贵,也被进行诰封。慢慢的苏氏家族才成为蜀地的有一定名望的家族。但是,苏轼的父亲苏洵自少也不喜欢读书,是一个生性内向、沉默寡言笑的人,骨子里里却富有游侠精神,喜欢结交一些斗鸡走狗的城中少年,整日在外游荡。等到苏洵到了成年后,苏洵娶眉山富豪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程氏为妻。当时,苏轼母亲程氏18岁,苏洵年仅19岁。程夫人系出名门,知书达礼,以程家之富有下嫁到清寒的苏家来,虽然这时苏氏家族已经走向败落,但在当地也算是门当户对,对于程夫人自然委屈,而苏洵又不知上进。程夫人作为母亲,她用慈爱之心滋润了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幼年的心灵。作为妻子,她也用博大的胸襟成就了丈夫的一生。她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更铸就了苏轼、苏辙的三观格局。苏轼的母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践行者,跨越千年,她依然堪称教育界的楷模。

苏轼母亲程夫人

苏家经过多年来的消耗和人丁不断的增加,经济上就有捉襟见肘的烦恼。当苏轼的父亲苏洵要外出求官时,苏轼一家就从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搬了出来,在眉山城南纱縠行街上租了一栋宅子,不仅作为居住的地方,同时,房屋前面作为了商铺,程夫人自己经营着布帛或织物的生意,另外,住在这条街上的也都是同业。程夫人是个有见解、有胆识的妇人,不甘心屈居人下,便从老家搬了出来,在纱縠行街上赁屋而居,但在宗法社会里面,这是一件不易得人谅解的行为,程夫人也是无可奈何。这栋房子以及在这栋住宅里原来就作为营过纱縠生意和居住的。有一天,程夫人和两个奴婢在熨烫布帛时,其中,一名女婢的脚突然陷进了地下。程夫人顺着洞口往下看,洞有数尺深,地下的洞里有一口大瓮,大瓮的口用一块乌木板遮盖着。想来肯定是前任的主人埋在地下的东西。程夫人马上命令人用土把这个洞填埋了。很明显大瓮中有钱财等物品,程夫人不贪图窖藏的非分之财,她只规规矩矩做生意,帮助家计,希望她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这份苦心,苏洵因此感叹折节,谢绝与他素所往来的少年,从此闭户读书,时年苏洵已经二十五岁。同时,给苏轼和苏辙也深深上了一堂身教言传的示范课。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离开眉山去京城应试,爆冷高中进士。从此,二十七岁的苏轼意气风发的走入了仕途。苏轼在凤翔任签判的某一年,天降大雪,苏住宅庭前积雪很厚,但是,门前古柳树下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独无雪迹,等到天晴了,这方土地又高起数寸来,苏轼怀疑是古人窖藏丹药之处,丹药性热,所以地上不积雪而土又凸起,苏轼于是就想要发掘。苏轼的妻子王弗夫人说:“假如先姑程夫人在的话, 她一定不会许可你这样做的。”这是引用程夫人不许发掘纱縠行老宅中地下大瓮的故事,如此婉转谏阻,使苏轼觉得惭愧而止。正是有了程夫人“行廉”的言传身教,苏轼兄弟才能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从不藏污纳垢、追名逐利;而在贬谪困窘之时,又能固守清贫,自食其力,决不苟且。

自从苏洵离家求官后,苏轼便从张易简道士那里退了学,改由母亲程夫人亲自教读。程夫人特别重视历史教育,因为历史事迹,不但启迪一个人的知识,更是培养品德,使能明辨是非的人格训练。她常常挑选古往今来人事成败的关键问题,提出来考问苏轼,而苏轼反应敏锐,也都能回答得非常清楚扼要,母子二人,皆大欢喜。其中,程夫人教儿子读《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不禁慨然太息起来。范滂这个人学问气节深得乡里敬重,做官后朝廷被派往冀州视察灾荒,范滂铁面无私,使贪官污吏望风解印而逃。并一口气检举州郡刺史太守以及权门豪家二十余人,朝廷没有采纳他的直言,他就辞官回家侍奉母亲。范母说:“儿今日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儿既得令名,复求寿考,何可得兼!”范滂再拜受教。范母回头对他的儿子,说了一句伤心千古的话:“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而下场如此。”听到这段话的乡邻和路人,都不禁潸然泪下。后来,范滂在三十三岁死去。苏轼读完这篇《范滂传》,十分感动,突然问母亲道:“我如果要做范滂,母亲您允许吗?”。程氏凛然回答道“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令人叹想不尽的是苏轼少年读《范滂传》时,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正直而勇敢的天才,立志要做一个为真理而不惜以死相争的巨人;历尽坎坷,才发现生命里仍是空无一物,当初,他用一片如火的热情来紧抱人生,不料四十年漫长的历程,却尽是错落的噩梦。但是,程夫人的教育不带一丝一毫的功利成分,睿智大气的引导铸就了少年苏轼兄弟博大格局和正确的价值观。或许,这就是苏轼为官四十年,始终刚直不阿,爱民如子的思想根源。

苏轼家的书堂前面,种有竹柏以及杂花,好多鸟儿在这些树上筑巢。程夫人最恶虐杀生物,更是严禁儿童和奴婢们去捕捉鸟雀。到了春天,新生的小鸟最怕的是天上飞的老鹰和地上爬行的蛇等动物,由于陈夫人刻意的保护,鸟儿也相信人们不会加害它们时,便渐渐把巢筑到离地面很低的树枝上来。因为低枝跟靠近人,小鸟就可以受到人类的庇护。所以,在苏家的园子里,鸟巢低得小孩都可俯身而视,苏轼就常去观察幼鸟的动态,找些食物来喂它们,看到它们张嘴接食,呀呀乱叫,快乐得拍手大笑。程夫人创造的这份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好一定深深烙印在苏轼心中。程夫人从细小事情人手,培养儿子的仁慈心,这些仁慈心也渗透到苏轼后来的为人处事,渗透到苏轼后来所写的诗、词文中。这种推己及人的理念,爱与生物的共存的道理,这种仁爱之心人的精神教养,苏轼从母亲程夫人感受的最多。苏轼母亲程夫人的这种爱心,可能跟她信奉佛教有关。

程夫人只能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女性,将她一片心血,寄望于两个儿子,但是,等到她的两个儿子登第后,薄命的程夫人则又撒手人寰了。苏洵为程夫人埋葬在武阳安镇山下。山分左右两股,中间偏右的坡地上,有一口大井,蓄潴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名曰“老翁井”,虽旱不竭。苏洵在泉上筑了一个亭子,作《祭亡妻文》,最感激她教养两个孩子的辛苦。 司马光在为程夫人写的《墓志铭》中写道: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所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程夫人却凭借着一己之力,承托了父子三人的命运,成就了三人的优秀。

苏轼性格直爽,乐观豁达,即便身处逆境,生命力依然蓬勃向上,成为一代文豪。苏辙沉稳内敛,也官至宋朝宰相。“三苏”之所以能够成为“三苏”,一定离不开他们背后的这个女人的影响力。她不需要叫苏夫人,之所以称之为程夫人,就是因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所作所为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从人格塑造这个角度来说,程夫人才是真正的教育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眉山   夫人   布帛   母亲   奴婢   朝廷   地下   儿子   家族   少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