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在80年代无比接近统一,但为何没能实现?邓公一句话点破

文:知识分子李一

编辑:知识分子李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1月13日,有一个人在台北溘然长逝,享年78岁。

人吃五谷杂粮,自然有生老病死,每天有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自然也有人离开这个世界。

原本应当算不上什么特殊的事情,但是这个人的身份却使得一切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

这个消息传到北京,有人对此暗自窃喜,但有一个人在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极为复杂。那便是邓小平,因为去世的这位,正是他曾经的同学,也就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

邓小平的心情复杂并不毫无来由,因为他深知,蒋经国一走,或许他们这代人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两岸统一了。

这或许也是八十年代本应该近在咫尺的统一最终没能实现的原因所在。

一切的故事还需要先从一场旷世瞩目的车祸说起。

改变一切的车祸

这场车祸发生在1969年9月16日,那一日阳明山原本一派宁静,四周的景物都透露出初秋的韵味,只是忽然一阵刹车声与撞击声交杂,打破了素日的宁静。

原来是因为此时有一位赶着回家的一位国军师长不断要求司机加速,只是谁也没想到,就在一个路况不是太好的路口,他的车碰到了一辆迎面驶来的轿车。

幸好两边都是有着一定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反应速度都很快,及时闪避,成功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后果,但是紧接着发生得到事情,却让司机和师长都傻了眼。

之前提到,虽然司机运用老道的驾驶技术避免双方车辆直接相撞,但是对面开来的可不只是那一辆车——这居然是一个车队。

由于惯性作用下,对面先导车后面的那部凯迪拉克没能刹住车,出了车祸,不用想也知道里面的人必定是受了伤,那位师长自然是瞬间魂飞九天。

随后也证明他的恐惧和猜测并没有错,因为这部凯迪拉克里面坐着的正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那一天,结束当日行程安排的夫妻二人准备去阳明山的官邸避暑放松,哪知道这一行居然出了意外,强烈的撞击导致二人都受了伤。

后来才知道,原是当时的司机在惊慌失措之下错把油门当刹车,直直撞上了先导车,后经过检查,82岁的蒋介石和71岁的宋美龄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比起蒋介石来说,宋美龄的伤势较轻,可是蒋介石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很快,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改变时局的伤病

这便是震惊台湾的“阳明山车祸”,这看起来或许只是一场意外车祸,但是它背后所具有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这场车祸本身。

而在这一年的冬天,满腹忧虑的蒋介石对薛岳说了这样一番话,“今年夏天阳明山车祸以后,我身体大不如前。”

过完年在见到严家淦时,蒋介石又说“永福车祸,减我阳寿20年。”

他口中的永福,也正是他当时发生车祸的位置。

随后的几个月里,蒋介石先是得知自己的心脏出现了一些问题,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之后的一次意外,让蒋介石让因为侍从的粗心而受了伤;

这些事情或许分开看都不算什么大事,毕竟年纪大了,难免有些病痛。

可是对于当时本就精神不济的蒋介石来说,一切都仿佛是恶魔的低语,即使所有人都说着安慰的话语,可是此时的他知道,他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临危受命的蒋经国

之后,蒋介石果然一语成谶。

那场夏日的车祸更像是一块多米诺骨牌,正如同蒋介石自己曾忧虑的那样,到了1975年,原本就身体虚弱的蒋介石这下子更是一病不起。

那场举世闻名的车祸夺去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精神和体力。那时候的他自知这次恐无法康复了,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自己的情况。

思虑再三,他找来亲信,对他说了一句震惊所有人的话:“可以请毛泽东来台湾访问。”

这无疑是令人心潮澎湃的好消息,但还有一个问题,因为那时候无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身体都已经很不好了。

实际上毛泽东访台的行动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就算他费尽千辛万苦到了台湾,蒋介石有没有力气站起来迎接都是个问题。

于是毛泽东也找来邓小平,嘱咐道:“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可以以此为契机,尽快实现三通”

这边,邓小平先生亲手接过了历史的重担,而另一边的台湾,接过这一重任的正是曾与邓小平先生一道度过青年求学时光的蒋经国。

值得庆幸的是,性格温文尔雅的蒋经国与邓小平在后来许多问题上都达成了高度一致。

那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正快步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5年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了访台邀请。

之后在1979年,中国政府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令人心潮澎湃,因为它无疑成为了重启两岸关系的新契机。

实际上,能够表达蒋经国态度的重要事件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邓六条”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是在1983年6月,邓小平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提出著名的“邓六条”,而对于自己老同学提出的“邓六条”,海峡另一边的蒋经国的态度就四个字——非常认同。

态度坚决的“老同学”

蒋经国的坚决态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比起后来许多态度暧昧,模棱两可的“有心之人”,蒋经国这种这种“不改一字”的高度共识自然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合作信号。

除此之外,这样的态度放在任何时候的两岸关系上都相当罕见,也是值得记住的。

除去“邓六条”事件,蒋经国还曾经在1986年公开表态:“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

读到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蒋经国对两岸关系的态度远比他的后辈中的许多人都要要坚决,也能看出他是一个无比清醒的人。

蒋经国以“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这堪称石破天惊的短短十二个字,做一道雷电劈开了黎明前的黑暗。

不仅如此,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写出了他对于“一个中国”政策的态度,又表达了希望统一的心情,这与当时的大陆同胞,还有台湾的老兵们的的想法不谋而合。

再加上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大多数人还对大陆有着深深的眷恋,毫无疑问,这就是光明即将到来的前兆,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或许这个时候还有一些亡我之心不死的小人期盼着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他们正祈祷着这一切只是“表面功夫”。

只可惜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反而向世人证明了,蒋经国的这句话并非”纸上谈兵“,他们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这不只是说说而已。

自1987年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台湾本岛与澎湖列岛的戒严令。

还没等所有人从这个重大的“惊喜”当中回过神来,同年的7月16日,台湾当局再次宣布,允许台湾民众以香港作为外出旅游观光的首站。

时间到了10月14日,在蒋经国的主持之下,与会代表们一致通过决议:“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亲属者可赴大陆探亲”。

不仅如此,11月2日,《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实施细则》更是让无数人圆了回乡梦。

从那时候开始,两岸无数人民伴着喜悦、泪水欢呼庆祝,那十万余份的大陆探亲申请书被一抢而空也不过是半个月的事情。

在喜悦的笑声和庆贺声中,两岸的交流也在不断变多,所有人都知道,有些事情终于迎来了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邓小平对于蒋经国的高效率给与了极大的赞赏:“他不像他父亲那样死要面子,即便对‘一个中国’认同,也不愿意向毛主席低头。”

这是两岸的幸运,更是人民的幸运,实在是等了太久了,又有谁不想回家,不想和亲人团聚呢?

任何人都能看出,八十年代是我们离两岸团聚最近的一次,无论是谁都对这件事情抱有极大的期望,每个人都在等着最终胜利的到来。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蒋经国那边却不太乐观,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再加上工作强度大,那时候尚未到八十岁的蒋经国身体首先亮起了红灯。

时间走到了1987年,那一年的年末,看见与家人团圆希望的老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奔走相告,抱头痛哭,与之相反的是七海寓所内,弥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悲伤和低落。

因为蒋经国已经时日无多了,但此时两岸关系正如日中天的发展着,没有留给他生病的时间。

为了掩盖病情避免外界猜疑,负责接送蒋经国上班的专车仍每天按时从他的官邸开出,到了晚上再从办公室开回来,造成蒋经国每天都在正常工作的假象,但实际上车内除司机外空无一人。

只可惜,蒋经国还是没能撑到最后。

1988年1月13日早上9点,78岁的蒋经国在经过一夜的挣扎后,实在疼痛难忍,他叫来副官,痛苦地说道:“我实在痛苦得不行,全身不舒服,你们快想想办法。”

只是一切都于事无补,因为仅仅4个小时后,蒋经国溘然长逝。

故事回到最开头,得知蒋经国死讯的邓小平心情复杂。

他不由得感叹道:“若蒋经国健在,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其实也正如邓公所说,蒋经国去世得太早了,如果他能再多有十年光阴,一切也许都会变得不一样,在邓公眼里,这大概就是台湾无法在90年代回归的关键原因。

许多年来,无数领导人正为了两岸关系的好转而不懈努力,眼看胜利已近在咫尺,只可惜蒋介石的车祸,蒋经国的病逝,一切都再次中断。

学生时代的情谊

抛开政治后,其实很少有人知道,邓小平先生与蒋经国曾是同学。

实际上,大多数人只知道邓小平先生青年时期曾与苏联求学,从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再到后来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但是鲜少有人知晓,邓小平和蒋经国在年少时做过同学,而且俩人关系还不错,这个内情很少有人知道。

1926年,正当邓小平先生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时候,年仅16岁的蒋经国当时也在中山大学求学。

相对于父亲的独断,性格温和的蒋经国在许多方面都比父亲要更为讨喜,两人年龄相差也不大,在莫斯科读书的这段时间里也经常一道出门游玩,畅聊人生,展望理想。

只是后来各自奔赴理想,邓小平先生在一年之后就回国了,而蒋经国苏联待了整整12年,只可惜当时的二人或许谁也没想到,那一面却成了此生的最后一面。

不仅如此,最后死于糖尿病的蒋经国走的十分痛苦,但这也与他的个人习惯分不开。

蒋经国不遵照医嘱,嗜甜如命,又在众多事物,繁琐的公文的“围追堵截”之下,他的血压比正常人要高出一半还有的多。

之后蒋经国身上各个器官也出现了衰竭的现象,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日,他只是吐了一床的血,连半点遗言都没有留下来,就这样溘然长逝。

蒋经国的去世,让许多事情都成了悬而未决的遗憾。

可是就当我们再度回望这段往事历史,或许每个人都会不由猜测和幻想,如果没有发生那场惊心动魄的车祸。

或者蒋经国能够谨遵医嘱,严格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多运动,多健身,是否活过90年代之后的他,也能为祖国统一的大业再做些什么?

不过历史的车轮碾着红尘缓缓驶向远方,我们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去改变这些既定事实。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以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统一事业添砖加瓦,也希望这些各界名流能够心怀前人对于两岸统一的愿望,为国家统一不懈努力和奋斗。

阅读完此文,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呢?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阳明山   永福   中国   中山大学   溘然长逝   莫斯科   两岸关系   台湾   蒋介石   两岸   车祸   蒋经国   司机   态度   事情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