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30年代的湖南岳阳,800里洞庭湖水丰草美,和现在不一样

湖南岳阳,古称巴陵、岳州。岳阳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岳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更是闻名天下、震古铄今。

岳阳楼

那么,过去的岳阳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它与现在的岳阳又有哪些不同呢?笔者翻阅了一些资料,有幸找到了一些上世纪30年代湖南岳阳的老照片,以飨读者。

这一组老照片(黑白照片上色),反映的就是80多年前岳阳的城市风貌以及风土人情。你绝对想不到,过去的岳阳能有这么美!其中有一些照片,连岳阳本地人都未曾见过。

这是30年代的岳阳城,非常古朴。站在高处俯瞰岳阳城,洞庭湖水烟波浩渺,远处的青山在薄雾中时隐时现。岸上,一栋栋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尽头。有些屋顶上搭建的方格是晒楼,它用于晒衣服。

仔细看,远处有一座塔,那是慈氏塔,相传有一位慈氏妇人捐钱修建,南宋时期重修过,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岳阳城始建于公元前505年,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岳阳是鱼米之乡,地理位置优越,犹如洞庭湖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又因其身居战略要地,被人们誉为“湘北门户”。

从这个角度看,照片是摄影师乘船在洞庭湖上拍下的。洞庭湖这个名字,始于春秋时期,湖中的山当时叫洞庭山,后来才改成了君山。照片中的洞庭湖,水量丰沛,湖面上大小船只来往穿梭。远处,岸上那座高楼,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西门城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它临洞庭,吞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岳阳楼与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湖面上白帆点点、波光云影、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是南岳坡竹木码头,当时这里是运输竹木的集结地。远处的岳阳楼依稀可见,一艘艘小船停靠在岸边,大部分都是载客的船只。还有一些是拉货的,因为岸边水浅,有些大型船只无法靠岸,就要靠小船接驳卸货。

照片中,这个码头是如此的繁忙,江面上大型船只来往穿梭。远处,还能看到江边独特的吊脚楼。

这里,就是屈原投江的地方,这条江叫汨罗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心灰意冷,他虽有心报国,却是无力回天。他于农历五月初五跳进汨罗江,以死明志。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在湖南岳阳注入洞庭湖。汨罗江水量丰沛,江面上几艘带棚的小船正驶向对岸。

在汨罗江对岸,绿树掩映之中,好像有一座古建筑,应该就是后世的人们为纪念屈原而修建的屈子祠。

这是屈子祠的近景照片。屈子祠,也叫屈原庙,它所在的地方叫玉笥山,为祭祀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神位的祠庙。屈子祠始建于汉代,具体位置不详。

照片中看到的屈子祠,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修建的屈子祠。是古代玉笥山"八景"之一。

现在的玉笥山屈子祠坐北朝南,建筑为单层单檐砖木结构,黄琉璃瓦覆顶,院子有三进三厅。现已列入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洞庭湖水清湖美。极目远望,湖水一眼望不到边,让人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水天一色。湖面上白帆点点,船只游弋。加上岸边点缀的几块岩石,整个画面犹如一幅通透明快的水彩画。

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骚客不惜笔墨极力赞美洞庭湖。比如,刘禹锡在《望洞庭》中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水域辽阔,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接纳了湘江资江沅江、澧江水流的注入,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上,两名放排人正操纵着木筏向下游驶去。当时的陆上交通不太发达,从山上砍伐下来的木材,可以通过江水来运送。将木材捆扎成巨大的木筏,放排人顺流而下操纵木筏送到目的地

因为放排要很长时间,他们平时吃住都在木筏之上,木筏上建有休息的小房子。操纵木筏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是能获得一些报酬,足以养家糊口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洞庭湖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这也为湖畔的渔民们提供了生存的资本。他们以打鱼为生,连住的毡房也建在了洞庭湖畔。

打鱼的时候,渔民们驾驶小船撒网捕鱼。不打鱼的时候,他们把渔网摊在岸边的草地上晾晒。打上来的鱼,除了留足自己吃的,剩下的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洞庭湖,你一定认为这是大海吧。洞庭湖水域辽阔,大小船只都能自由航行。在过去,这样的帆船在洞庭湖上是最常见的。

风起时,船帆升起,小船在风力的推动下,快速向前行驶,比人力划船要快很多。

照片中这座墓冢,就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墓。历史上,关于屈原墓有12疑冢的说法,谁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屈原墓。

湖北秭归有一座屈原墓,湖南汨罗也有屈原墓。湖南的屈原墓,位于汨罗市城北玉笥山东5公里处的汨罗山顶,12座大墓前均立有石碑。

其中最大的一座墓冢,位于赵家冲,从远处看,犹如一座小山,墓冢高有14米,直径44米,规模很大。

这一张照片也是摄影师乘坐船只泛舟湖面,拍摄下了洞庭湖上的美景。十几艘帆船,正在扬帆远行。远处,水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犹如一幅虚实相宜的水墨画。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描述:“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把洞庭湖描绘得生动壮美。

绿树掩映之中,矗立着一座石碑,上刻“虞帝二妃之墓”六个大字。关于这座墓葬,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有两个爱妃,分别是娥皇和女英,她们同时嫁给舜帝。

有一次,舜帝乘船南下巡察,忽然刮起了大风,船被阻挡在君山,后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舜帝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英千里寻夫,没想到却得到了夫君的死讯,两人悲痛欲绝,来到洞庭湖,双双投水以殉,后来葬于君山东麓。

如今人们看到的二妃墓,是在1979年重修的。墓前有一副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洞庭湖中露出的那一段陆地,就是湖南岳阳的名山君山的一部分。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座岛,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上面却有72座小山峰分布。君山过去叫洞庭山或湘山,与岳阳楼遥相呼应。

别君山看小,但是那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山上有众多的人文遗迹,君山有关于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的凄美传说,她们就葬于此山。

这是30年代的汨罗江,江水宽阔,一眼望不到边,水清岸绿。几只小船停靠在码头边上,河岸上修有通到船边的台阶。人们可以从这里登船,达到想要去的地方。

汨罗江的出名,是因屈原的关系。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百姓纷纷来到江边,拿出家中的粽子投入水中,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来历。

八百里洞庭湖水,无边无际。洞庭湖上起风之时,湖水掀起微微的细浪。尤其是夕阳夕照,湖光山色美轮美奂。

湖面上,放排人操纵着巨大的木筏向前行驶。远处,水天一色的地方,一艘帆船正乘风破浪。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洞庭湖美景都是赞美有加。比如明朝诗人谭元春在《洞庭湖》中写道:夏浅湖心伏,不分天水非。新帆随数点,好鸟择边飞。日月光难遍,江湘气尽归。客舟来此泛,孤似岳僧扉。

这是一个繁忙的小码头。几艘小船停靠在岸边,有人正从船上往下卸货,有人正将货物搬运到船上。他们从船上放下一块木板,搭到河岸上,人顺着木板就能上下船。

在过去,岳阳洞庭湖岸边,有很多这样的小码头。船只是当时岳阳人的最主要的运输和交通工具。

这样的场景,如今已经看不到了。现在洞庭湖上的一些大型游船,主要是连接岳阳楼景区的巴陵广场和君山岛,每逢旺季乘坐的游客众多。

站在洞庭湖边一座高楼上远眺,洞庭湖美景尽收眼底。湖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艘艘小船从码头出发驶向远方。近处,还能看到一座建筑的飞檐一角。最远处,若隐若现的是君山。

写在最后:时光如白驹过隙,回看80多年前的湖南岳阳美景,让人感慨万千,那时候的岳阳原来也这么美!湖光山色,风光旖旎。如今的岳阳,是湖南唯一的沿江国际贸易口岸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更是一个现代、时尚、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相信,岳阳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汨罗江   岳阳楼   洞庭湖   屈原   岳阳   木筏   船只   小船   岸边   湖水   远处   年代   湖南岳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