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一项法令影响国人2000年,未来户籍改革还得看它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住酒店要登记,家家都有户口本,户口变动要凭借户口迁移证,父子兄弟要分户,甚至身份证上的信息,都与两千年前的一场变革相关,这场变革就是商鞅变法中的户籍改革制度。


01 为什么秦国要进行户籍改革?


孟子说:“诸侯之宝三:人民、土地、政事。”,之所以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人民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构成,正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虽然商鞅变法的切入点也是“民”,但与孟子不同,他真正主张的是民治,或者说是依法治民,也就是在治理民众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强大,以及维护君主的统治。


两者都主张以“民”为突破点,通过对“民”的改造实现对国家的管理,但实现的途径却大相径庭。孔孟思想重对人的教化,而商鞅作为法家的代表,更看重对人的惩罚。


孔孟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没有施展的空间,直到西汉“罢黜百家”后,才有了用武之地,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与时代的发展不符。


从春秋到战国,这两个时代都是变革的时代,所谓变革,实际改变的就是土地关系。诸侯国不听周王话了,开始搞自建了,谁自建搞得好,就证明谁厉害。谁厉害谁就能称王称霸。


所以,我们看到这两个时代的霸主不断变换,到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雄起而掀起了变法风潮,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以及赵国在军事上的胡服骑射,等等变革。

秦国,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处于中原文化的边缘地带,使得各方面相对闭塞。因此在自建方面,也不占优势,甚至被看不起,而被中原诸侯国笑称为“蛮夷之国”。


秦孝公雄才大略,不甘于落后,这就使得商鞅变法成为可能,而商鞅变法的核心目标很明确,就是富国强兵。


要实现国富兵强,在那个时代,最强的驱动力来自于民众,如何让民众为国家更高效的服务,那么对民众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户籍改革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

02 户籍改革为秦国带来了什么?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献公时代就推出了“户籍相伍”,就是将户籍编制与行政编制统一起来,这本身就是一项新的创举。


到商鞅变法时,他在此基础上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提升和细化,其中规定:“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这与我们现行政策一致。


我们现在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即以户为统计单位,注册列名数,一户即一家即一室,以此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最小单位,在户之上再编制为伍、里、乡、县等级别的组织单位。


由此户口簿也就应运而生了,除了出生要上户,死亡要消户,还有人名、籍贯、社会身份等级、政治地位、种族、居住区域、国别等信息,以及家庭关系等,要什么有什么,尽在一簿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入户迁移要“更籍”,身份、财产、赋税、徭役、伤残、功罪等,也要登记在簿。


所以早在秦孝公时代,人们只要拿出户口簿,个人隐私也就全部曝光了。


我们如今的户口本可以分户,也是来自于商鞅的户改制度。此前秦国实行的是商周以来的家族聚居大家庭制,就是父子民兄弟同属一个大家族的成员都统一登记为一户。

到了商鞅变法时,户改规定“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但凡有两个成年男子以上,不论父子还是兄弟,都应自立门户,否则就要受罚。


这项法令对庶子们是最友好的,由于国家授田要依户而行,之前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庶子的权益有限,而实行分户之后,庶子也有国家的“公民”身份,从而也就获得了“公民”应享有的一切权利,也就有权享受国家授赐的田宅,当然承担相应的义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时候普通民众想出国比较难,就算在秦国境内换个地方生活也不容易,因为户改也规定了禁止任意性的自由迁徙,当然也有例外,可以向官府申请迁移证书,但这个证书一般人是批不下来的。


那么对于那些商人等非农业人口怎么办呢?这些人可以流动,但所到之处必须“报备”,住酒店不登记,一律不允许入住,但也仅限于住宿,脱离户籍外的其他权利是都没有的。


从上述也可看出,商鞅的户籍改革主要表现在,严格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

确定立户标准,实行小家庭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那么这些措施为秦国带来了什么呢?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秦国的税收要想大幅增加,只能是取之于民。分户政策实施后,从大家庭制走向小家庭制,以户为单位的小家庭不断地裂变,商鞅又把征税与户籍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的结果就是,税收也成裂变式增长,从而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达到国富的目的。


秦国要想增强军事,首先得有人参军,士兵同样是取之于民,户改裂变同样也在无形中扩大了兵源,同时,相应摊派徭役的人也一样增加了。


有了军队,商鞅又推出奖励军功制,一下子提高了士兵杀敌的积极性,这样军队的战斗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从而达成兵强的目的。


当然允许不听话的人存在,商鞅为此提出了连坐制,一人不听话,全族都受罚,搞不好邻居都得跟着倒霉。


由此也不难发现,商鞅的户籍改革是秦国实现国富兵强的基础,秦国若没有商鞅变法,能不能完成统一六国的重任,答案极有可能是否定的。

03 秦户籍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商鞅发起的户籍改革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国家轻松掌握了人口的数量。在此前以大家庭制为主的户籍管理,世袭大族中的不少人口处于隐匿状态,也就是没有任何身份的奴隶。


商鞅进行分户后,所有的人口都被暴露在阳光下,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公民”的身份,并将各项权利和义务与户口挂钩,从而实现国家对人口的控制。


所以,在商鞅变法中,利益最受损的就是旧世袭贵族,他们不仅没了大片的土地,封地内的人口也受他们管制了,你说气不气?


商鞅最后惨遭车裂,这事就是旧世袭贵族干的,他们就是为了报复,但已经无力改变现实了。


商鞅变法先后持续了近二十年,新地主阶级已成长起来,国家各项制度已稳步实施,人口稳定,生产力持续增长,如果旧贵族要翻盘,那就等于倒行逆施,只会惹火上身,如袁世凯称帝一般,闹个笑话后,还是得乖乖退出历史舞台。


国家在掌握了人口数量后,才能相应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历朝历代,包括今天,都是如此,可见,商鞅的一项法令影响国人两千年,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04 未来中国人口能否实现迁徙自由?


商鞅的户改是禁止人口流动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前提当然是重农。所以,商业及小手工业的发展是受限的。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但现在不同了,国家在重农的同时,也更加强经济建设。


人民、土地、政事,三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民不再是绑定在土地上的人,他们参与国家建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特别是城市化建设推行后,城市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建设和消费,如果来到城市中的公民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直接的结果就是离开,这也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


为了稳定城市化经济建设,户籍改革也一直在推进,在简化,其变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人口的自由流动。


通过人口的自由流动推动经济建设,这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未来中国人口完全可以实现迁徙自由,同时也会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颁布的户籍改革法令,一直影响了国人2000年。尽管现在人与土地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商鞅在户籍管理上的多项内容仍旧在生效中,即便未来户籍变化,一些本质性的东西还是不会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30

标签:户籍   秦国   庶子   目的   小家庭   法令   民众   国人   人口   身份   未来   国家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