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叛乱的主谋究竟是谁?小人物背后折射的往往是更大的政治形势

秦王政九年,公元二三八年,距离吕不韦随子楚入秦已经十九年,他正等待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仪式——秦王政的成人礼。对于这位与秦始皇亦师亦父亦敌的大秦相国来说,这是一个令他五味杂陈的时刻。但很快,他会被另外一个消息惊掉下巴——嫪毐反叛,围攻蕲年宫。

历史给一生精明的吕不韦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吕不韦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嫪毐,他眼中小丑一般的角色,居然敢有如此举动,而这也最终将一生精明吕不韦推向了深渊。

一、被拨动的秦国朝堂势力

不知道在封地接到秦王政令其自杀的诏书的吕不韦,会不会回想起遥远的,他还居住在邯郸城时的那一个下午。

富甲天下的他在长安街上见到了乘着破烂车驾出行的子楚,如鹰般锐利的眼光,似乎看穿了这个处境困厄的年轻人的未来。“此奇货可居。”吕不韦只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此时还没有人知晓吕不韦的意图,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人,将会用他的智慧运作这件“商品”。并且他成功了,他成功的实现了自己对子楚“大子之门”的承诺。

可同时,他也扭动了整个秦国的朝堂局势。潘多拉的魔盒可以被打开,但不能被关上,有些东西的运转一旦开始,就会超出开启者的控制,哪怕这个开启者是吕不韦。

1.寻求权力永恒的楚氏贵族

随着《芈月传》的热播,这位曾经主导朝堂的大秦宣太后开始为人所熟知。这位来自楚国的传奇女子,以太后的身份掌控秦国朝堂达三十六年之久,在此期间秦国“东益地,弱诸侯”令天下“皆西向稽首”。而这也使得从春秋时期便一直存在的,秦国宫廷之中的楚国贵族势力达到了极盛。

但是,人有生老病死,此乃天数,长寿的芈八子一样无法避免。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她的生命已经不再仅仅属于自己,更是背后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的旗帜,芈八子去世了,她背后的朝堂势力并未消亡,相反,失去了领导人的他们会更加急切的寻找一面新的旗帜,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历史记载,安国君,即秦孝文王,极其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同样是楚国贵族出身 可以说是芈八子之后的楚国贵族势力代言人。但她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无后。一个无后的妃子,无论如何受宠都是没有未来的,可以想象当时那些楚国贵族们的焦急。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解决这个燃眉之急的居然是邯郸的商人吕不韦,最终子楚被过继给华阳夫人。这种过继产生的拟制血缘是被认为拥有与实际血亲相同效力的。

可以想象在他们合作的开始阶段,吕不韦与楚国贵族们的关系,应该是比较融洽的。随后秦王一年便去世,秦庄襄王子楚运气也并不好,只在王位上坐了三年。

秦王的接连去世对于楚国贵族来说,恐怕并非什么坏事,不如说可能更好。毕竟他们已经如愿得到了他们新的旗帜,芈八子之后的另一位出身楚国贵族的秦国太后,之后成为了太皇太后。

而收养而来的儿子无论如何是比不上亲生的,成年而又无法控制的子楚去世,年幼的秦王政即位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加有利。

但是此时,作为秦国的相国、秦王嬴政的亚父、子楚钦定的辅政大臣的吕不韦,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因此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由互相合作转变为了竞争。

对楚国贵族真正致命的,还是华阳夫人的短寿。秦王政七年,夏太后,即华阳夫人去世,这令楚国贵族在秦国再次失去了倚仗,这无疑会让他们陷入深刻的不安全感之中。

2.权势巨大的吕不韦

曾经的吕不韦,也许只是一个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的商人,但是到了嫪毐叛变的前夕,他已经是另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的领袖了。史书中这样记载“吕不韦……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可以看出此时吕不韦门下宾客的数量之多。

而我们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存在家臣制度的,这些宾客并非只是在主人家里吃饭这么简单,他们同时也是主人的臣子,负责管理家族封地以及为主人处理朝堂中的各种事务。可以说在那时家臣宾客的数量就是权势的象征。吕不韦可以拥有如此之多的宾客,也显示了他此时权势之大。

但是吕不韦和那些在秦国的楚国贵族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他并没有和秦国王室建立起血缘上的关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选贤任能虽然已经比较普遍,但是权力的继承主要依据仍旧是血缘。

而且他在秦国境内也没有深厚的根基,不可能做出如同田氏代齐或者三家分晋一样的举动。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来讲,吕不韦他仍旧是一个客卿,无论吕不韦当前的权力有多么的大,他是无法将这种权利顺理成章的继承给自己的后代。

也许年轻时的吕不韦,是锐意进取的,他渴望刺激拥有更多的权力财富与地位,但是年老的吕不韦,对于权力的诉求,恐怕更多的是趋向于平稳落地。

3.被忽视的太后

史书之中针对嫪毐反叛的记载里,赵姬似乎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旁观者。史记中这样写道,“始皇益壮,而太后淫不止”,似乎赵姬就单纯只是一个追求身体快乐的妇人。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当时,秦王嬴政尚未亲政的时候,掌握着秦王玺的人,正是赵姬。她才是太后,她才是在当时的制度之下,拥有合法辅政权力的人。

我们可以看一下嫪毐当时拥有的权力“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甚至在当时,很多秦国人眼中嫪毐的权势已经超过了身为相国的吕不韦。

那我们就要想一件事情,既然嫪毐拥有如此之大的权力,这个权力是谁给他的呢?很明显是赵姬。那显然,既然赵姬可以授予嫪毐这样的权力,她本人拥有的权力,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甚至我们可以下一个武断的结论,赵姬其实也代表着一股相当强大的政治势力。太后身边依附起一股政治势力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大部分时候这股势力表现为外戚。

但是赵姬不同,她原本只是邯郸城的一个舞女,四处藏匿,最后找到机会才带着嬴政逃回了秦国。也就是说她在秦国的母族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在这种前提下,赵姬想要丰满自己的羽翼,恐怕也就不得不寻找一些极端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嫪毐是赵姬势力的延伸。

当然秦国朝堂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势力,比如说宗族势力,还有蒙家,王家为代表的世袭的武将势力。但是他们都没有深刻地卷入到这一场政治斗争之中,在这里就不多进行赘述。

二、政变的具体过程

如果只是泛泛的来看这场政变的话,似乎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嫪毐不自量力的发动了叛变,然后被击败,自己被车裂而死所有的宾客全部被处罚。但是如果细究一些细节,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是这场政变发动的时间,他是在秦始皇即将行冠礼的时候发动的。如果说嫪毐是这场政变真正的主导者,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时间?为什么要选在秦始皇已经接近成年有了独自处理事物能力的时候,而不是趁着年幼就进行呢?

行冠礼意味着成年,而成年的话,辅政者就要交出权力。在这场权力交接之中,损失最大的人是谁?很明显,赵姬。而嫪毐的诉求是什么呢?立自己与赵姬的儿子为秦王。我们假设他成功了,各方势力谁会受损,谁会得利?

首先吕不韦不会得利,作为人臣他已经没有了再进一步的可能。反而要冒着自己推荐嫪毐给太后的丑事被告知于天下的风险。其次楚国贵族们只会势力受损。

秦王嬴政好歹还是华阳夫人名义上的孙子,如果换掉,他们和秦王室的血缘就真的要彻底割裂了,这可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只有赵姬,如果换上她更加年幼的孩子即位,她将能够以太后的身份继续临朝,掌控权力,这真的很难不让人怀疑。

再看嬴政对此次政变的处理:“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这里的人选十分有意思。昌平君就是日后在秦楚战争中反叛秦国的楚国公子,可以说是楚国贵族势力的代表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让吕不韦与楚国贵族们共同平叛,很明显是有深刻考量的。

吕不韦由于被此事牵连,一定会想和嫪毐撇清关系,而前面我们分析嫪毐的行为可以说是在挖楚国贵族的命根子,因此他们平叛一定会尽己所能。同时这也是对他们的安抚,表示此时羽翼未丰的秦始皇依旧需要他们的力量。可以说是一步妙手。

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后来秦王政十年,吕不韦被免职。再之后楚国贵族们也被排挤,权力逐渐收归秦始皇本人手中。而这次,初掌权力的秦始皇的精妙手段,也可以看作他未来整顿朝堂的预演。

结语:

世间少有真正的偶然,尤其是在政变这种足以影响国家未来局势走向的大事里。嫪毐看似是一个偶然得势的小人物,但其实只不过是朝堂下涌动的冰山中被推到台前的那一角而已。

但是在政变处理的过程中,初试锋芒的秦始皇嬴政就展示出他天才的政治嗅觉,为之后迅速统一秦国朝堂的势力,合力东向,横扫六合打下了基础。而这次小人物发动的政变,也为秦始皇解决楚国贵族、吕不韦两大朝堂势力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吕不韦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秦国   秦王   楚国   相国   主谋   叛乱   太后   宾客   小人物   夫人   势力   贵族   形势   权力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