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地下党被捕入狱,半夜看守悄悄打开牢门道:记住向东逃

1944年7月13日,下午,苗圃乡(现南通海门区常乐镇秦李村)伪乡长龚廷楷走进了三余镇施祥丰花行,里面坐着的账房先生龚九龄一看是堂兄来了,赶紧起身,将对方悄悄拉进了一旁的偏房之内。

“怎么样了?有希望没?”龚廷楷刚进屋,便忍不住问了起来。

看着堂兄那一脸的希冀,龚九龄也不知道是该点头还是该摇头,他叹了口气,随后说道:

“被抓的那两名同志,陈德沛身上没有被搜出任何证件,从高翻译那边的口风听着,将他救出来应该不难;但想要救王刚的话,可就不好办了,听说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海南区政府的新兵接收证,鬼子那边,可就糊弄不过去了。”

龚廷楷听罢心里一沉,心头不由回想起了前两天,南通县三余区抗日民主政府通讯员给自己说的几句话:

“现下日寇大队长三本在南通,还没有回来,如果这两个人不能被及时地出来的话,等对方回来之后,肯定会杀害他们。”

王刚是东南警卫团的武工队员,受海南区大队长程鹏生的委派,此番送新兵去苴镇苏中四分区主力部队。在回来的途中,王刚与同行的民兵陈德沛,与三余镇据点出巡的日军相遇,两人随后不幸被捕。

为了营救这两名同志,组织上随后便紧急联系了一直埋伏在敌人内部的暗线——伪乡长龚廷楷,希望利用他在明面上的关系,尽快将这两名同志,解救出来。

接到任务之后的龚廷楷,随后又找到了交际面颇广的堂兄龚九龄,托他找关系,打探敌人那边的口风。

如今得到这个半喜半忧的结果,龚廷楷也只能叹了口气,对龚九龄说道:

“不管怎么说,咱们能救一个是一个,先将陈德沛救出来,王刚同志,咱们随后再想办法。”

第二天,龚廷锴便揣着数万伪钞,跟着龚九龄一起约见了高翻译,在高翻译的指引下,两人随后来到了日军小队长的办公室内。

高翻译事先收了龚廷楷所许的钱财,因此进了办公室之后,高翻译便在那名小队长耳边一阵低语,那名小队长听罢连连点头。

直起身的高翻译随后向着龚廷楷两人示意,龚廷楷按照先前的交代,赶忙将钱放在了那名小队长的办公桌上。对方随即打开抽屉,将钞票锁了进去,然后对龚廷楷等人说道:

“良民的,开路开路。”

随后,在高翻译的陪同之下,龚廷楷和龚九龄两人填了对陈德沛的保单之后,将陈德沛领出了据点。

陈德沛是救出来了,可王刚还在里面呢,听高翻译的意思,这个人即便是给钱,他们也不敢轻易放了。

这可怎么办呢?

龚廷楷正愁苦着,一位穿着灰色长褂的男子,走进了乡公所内。龚廷楷一抬头,顿时愣住了,对方自己倒是认识,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位竟敢白天闯入乡公所内——对方是三余区副区长倪少山

倪少山七十寿诞时留影

倪少山跟着龚廷楷进了里面的屋内,听了龚廷楷的营救困难之后,对龚廷楷说:

“组织上也是考虑你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让我来给你指两个人,帮帮你。”

“谁?”龚廷楷一听,顿时来了神。

“储杰、张志清。”倪少山轻轻地说了两个名字。

“他俩?”龚廷楷听罢,顿时一愣,这两位可是当地伪政府的正副区长,是两个有名的大汉奸呀!

“可靠吗?”龚廷楷有些疑虑,毕竟自己的身份也是很隐秘的,万一对方有问题,自己可就暴露了。

“放心吧,这俩人家都在咱们新四军的控制区内,他们俩不敢捣鬼,有困难你可以找他们。我会提前给他们打招呼,让他们尽力帮忙。”倪少山随后起身,仔细交代了一番之后,便匆匆离去了。

第三天,龚廷楷便在三余镇南市的一家小杂货店内,约见了储杰、张志清两人,几人商量了好一会儿,最终决定,从看守那边打开一个缺口——负责看守王刚的伪军班长,是当地本乡本土人,比起日本人来讲,有商量的余地。

随后,在储、张两人的撮合之下,龚廷楷见到了负责看守的伪军班长——仇长盛

当天,龚廷楷以海南区大队的名义,让仇长盛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想想自己也是中国人,应该凭良心救人,并答应事成之后,给对方十二万储备票。

仇长盛原本还在犹豫纠结之中,后来一听这么多钱,顿时拍了拍胸脯,答应了下来。

“这事儿不能拖,就今天晚上,我们就打开牢门,把那个人放出去。”

当天晚上,深夜,躺在牢内墙角旁的王刚正在昏睡之时,突然听见牢门“吱呀”一声被人给推开了。

借着外面昏暗的灯光,王刚认出了对方是负责看管牢房的看守,只见对方开了牢门之后,环顾了下四周,然后悄悄摸到了王刚身边。

“赶紧起来走,一会儿出去了的话,你可千万记住了,一直往东逃,我们会领着鬼子们,往西面打枪去追,可千万别跑错方向了。”

原本已经绝望的王刚,此时陡然听到这句话,顿时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椽木,随即跟着对方,悄悄出了牢房。

牢房之外,漆黑一片,原本在门口站岗的伪军,此时也都不知道哪里去了。王刚沿着监牢的道路,一路狂奔,逃到了监牢之外,随后,他便转身向东,一头扎进了无边的夜色之中。

不久,身后的监狱方向,响起了几声刺耳的枪响,整个牢房顿时喧嚣沸腾了起来.......

第二天,等了一个晚上的龚廷楷挽着一个菜篮,装作买菜的模样,来到了日寇据点附近的街面之上,当他走到南市东面之时,听见有两个人站在一旁窃窃私语,走近一听,说是听说据点内有一个被抓的新四军,昨天晚上逃跑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龚廷楷一直悬着的那颗心,总算是落了地。

中午的时候,储杰又找到了龚廷楷,确认人已放走的消息之后,龚廷楷便写了一张条子,让储杰找人去施祥丰花行去拿钱,交给那名伪军班长。
解放后,一名军人找到了在家务农的龚廷楷,随后对方紧紧地抓住了龚廷楷的手,向着一脸莫名的他不住道谢:

“我就是当年,您从敌人牢里面救出来的王刚,要不是您,那次我可就出不来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86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南通文史资料》,龚廷楷,王刚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伪军   堂兄   南通   监牢   小队长   牢房   海南   据点   班长   半夜   同志   地下党   牢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