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周刊丨海南石油石化产业向绿而行



海南自由贸易港新机遇

之石油石化


编者按

2023年4月,中国经济时报·智媒周刊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新机遇系列报道,首期生物医药篇在行业内外引起广泛讨论,本期将关注石油石化产业。生物医药和石油石化产业都是海南省的典型产业,但两者的产业特性不同。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石油石化产业已具备较为厚实的基础,两者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本期报道将剖析海南石油石化产业的现状和前景。敬请读者关注。



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四月初夏,位于海南洋浦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与它毗邻的17万吨热塑性弹性体项目也进入试运行阶段,海南洋浦在延伸产业链上迈出一大步。

洋浦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支点,扼守南海油气资源,覆盖华南和东盟双重市场,港口条件优良,临港工业用地充足,具备石化产业基础以及中国最开放的政策,是对标新加坡裕廊化工岛发展石化产业的天选之地,近期陆续投产的项目将让2023年洋浦石化新材料的产值跃上新台阶。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洋浦是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洋浦经济开发区也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首批绿色园区和石化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化产业是洋浦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石化产业占洋浦GDP的比重约为七成,而洋浦的石化产业约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洋浦石化产业已形成以中国石化海南炼化920万吨/年炼油为龙头的炼油、芳烃、聚酯产业链,原油、成品油、LNG储备、港口物流等产业配套发展,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高环保水平的重点项目,并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化产业链。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日期的临近,洋浦将重点发展以高新材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下游产业链,打造我国第一个“境内关外”集勘探、储运、加工、贸易、油品加注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油气全产业链国际化基地。


打通产业链



从白马井高铁站下来,驱车20分钟就到了洋浦,迎面而来的管廊和储罐,还有林立的炼化装置都在告诉人们,这里是石油石化基地。

四月的海风已有热意,在洋浦港49.2平方公里石化功能区里,聚集着一批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石化项目,海南炼化是基地的龙头,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占到当地石化行业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不久前公司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海南炼化”)发展与销售部销售主管官宏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乙烯是化工原料之母,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后,海南乙烯工业实现“零”的突破,海南炼化、东方石化、汉地流体、傲立石化和京博石化等多家岛内企业在物料互供上更加紧密。

四月初,洋浦年产17万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成功打通工艺全流程,产出合格SBS产品,这也是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首个下游项目建成投产。至此,洋浦石化功能区里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石化产业链,包括炼油、烯烃、芳烃和油气储运,而今这个链条还在向下延伸。

五月初,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京博集团”)的第一船原料货轮正在国投洋浦港口卸货,不久后,这些原料将进入到京博集团下属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沥青基新材料装置中,这意味着京博集团在海南的一期项目——200万吨/年的沥青生产装置将于近期投产。

国投(洋浦)油气储运有限公司(下称“国投洋浦油储”)总经理何亮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地理条件很好,是天然的优良海港,国投洋浦油储在建和计划建设中的管道将直通周边油品仓储、炼厂和其他相关能源储运企业。

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先行区、示范区,处于原油从中东、非洲和南美洲到东亚运输的主干线上。国投洋浦油储的罐区和码头是洋浦经济开发区港航产业、石化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现在有1个30万吨级泊位、1个5万吨级泊位,在建2个3万吨级油品化工泊位,还拥有油品储罐47座,仓储库容达412万平方米,是海南省最大的石油储运基地,独立第三方仓储企业罐容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2021年,国投交通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完成了对海南华信石油基地有限公司的收购工作,并更名为国投(洋浦)石油储备有限公司,启动与国投洋浦油储的整合工作,在一年内实现盈利。

何亮告诉记者,国投洋浦油储主动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服务地方石化产业发展,未来将总体规模建设成为含30万吨级泊位2个、10万吨级泊位3个、5万吨级泊位4个、3万吨级泊位2个和总罐容约500万立方米的具有国投特色的世界一流能源储运基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海南自贸港建设。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蓬勃展开以及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落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成为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先行示范区,吸引了众多大型石化、港航物流产业集聚于此。

京博石化是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招商引资的公司之一,这家山东的石化企业在海南建厂,希望能感受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红利。随着一期项目的投产,海南省首条沥青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营,将从根本上解决海南省沥青材料长期依赖岛外进口现状,大幅降低道路建设成本,并实现海南省沥青交割品牌及交割库“双突破”。

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二期项目规划以延伸乙烯产业链为发展方向,计划投资95亿元建设绿色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符合海南省“全力打造新型绿色石化新材料基地”“将洋浦建设成为千亿级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的发展方向。


发力绿色发展



白色的烟雾从石化园区里高耸的烟囱中飘散,那是经过环保装置处置后形成的水蒸汽,不会对空气环境产生实质性影响。

地处海南岛上,石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绿色大考,企业需要在绿色转型上加大投入,绿色发展的要求也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在发展石化产业时,儋州洋浦要坚持绿色协同发展,打造高端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官宏平告诉记者,在建设百万吨乙烯及年产17万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时,海南炼化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全工艺链、全管理链的绿色发展模式,将绿色低碳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洋浦的石化产业始于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海南工业的龙头,海南炼化以占洋浦园区70%的产值和占洋浦环境总容量10%的环保气体排放,实现了高产出、低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均实现超低排放,部分指标仅为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

以海南炼化的百万吨乙烯项目为例,海南炼化投资22亿元为百万吨乙烯项目高标准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场、污泥焚烧、VOCs回收及处理等环保设施,各项排放指标均远低于现有乙烯项目排放水平,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当今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安全环保生产技术和装置,采用先进可靠的分散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等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生产操作自动化及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保证生产装置安全可靠运行。

当下相对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为海南省的石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洋浦将以现有炼化一体化项目为基础,结合海南省旅游、高新技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服务、医疗健康等主导及特色产业,围绕百万吨乙烯、两百万吨芳烃以及相关石化原料发展化工新材料,形成“基础+高端”总体布局,着力进行下游加工应用的延伸,重点发展高性能聚烯烃、功能化聚酯以及特种弹性体等材料,带动海南省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

海南炼化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预计“十四五”末,乙烯下游产品出口比例提升至50%,为我国在东南沿海构建面向海外的石化产品出口基地奠定基础。海南炼化将利用海南自贸港的区位优势,坚持“服务海南岛、做大产业腹地、融入东南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而洋浦正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高技术、高附加值、低碳、低环境负荷”的要求,分三期建设石化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围绕生物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和工程塑料、改性材料、特种流体、专用催化剂、高端建材等领域布局项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石化新材料产业园一期828.55亩,已引进东方雨虹、金发科技、中科启程、中石化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总投资约35.6亿元,年产值约159亿元,其中东方雨虹已建成投产;二期3050亩,计划布局POE高端聚烯烃等一批“卡脖子”和实现进口替代项目;三期规划预留6000亩,用于未来延链、补链,目前正在和沙特基础工业、盛虹石化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接洽。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人士表示,未来五年,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园将集聚10家以上行业冠军,30个以上高新材料品种,新增投资超过300亿元,达产后,年新增产值超过500亿元、税收35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石化产业的投资规模较大,对地方税收和GDP的影响很大,能够带动地方工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但是考虑到大规模上石油石化项目,将导致当地对化石能源消费的大量增加,不但会加大生态环境压力,甚至影响“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在确保海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大前提下,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海南需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可考虑在确保新增碳汇对冲能力和大幅度提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条件下,适度增加高附加值的油气相关项目投资,逐步实现经济和绿色低碳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盼政策红利


随着2025年封关日期的日益临近,企业期盼更多的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

2021年4月19日,商务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了在洋浦保税港区内先行试点经“一线”进出口原油和成品油,不实行企业资格和数量管理,进出“二线”按进出口规定管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呼吁,希望能够在洋浦保税港区内推广。

赵晋平表示,封关运作前的压力测试包含很多方面,其中海南原产地产品或使用进口料件但在海南加工增值30%以上产品进入内地免征关税政策备受关注。这项政策的试点范围,目前已经走出洋浦保税港区,拓展到海口综合保税区和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甚至允许在海关监管区域之外的部分企业开展先行先试。但有一些政策还仅限于在洋浦保税港区范围内开展试点,比如取消食糖进口配额、原油和成品油进口许可管理等。以油品进口为例,洋浦保税港区面积有限,区内现有企业并没有油品进口需求,而区外企业有需求又不具备区内身份,使得这项试点政策难以取得实际案例。应当探索如何通过适度拓展试点范围以积累必要的先行先试经验。

“考虑到目前在海南岛和内地之间还没有建立‘二线’监管屏障,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权放开试点拓展范围需要适度有序推进,不能操之过急。全岛封关运作后,为提升海南自贸港在粮食和油品等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地位、更好地服务于内地生产和消费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存在逐步扩大甚至取消现有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可能性,这对于海南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也可从中获得更多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红利。”赵晋平说。

2025年海南岛全岛封关运作以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落地实施后,海南岛内的企业向内地输送商品将视原产地情况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

赵晋平说,封关运作后,岛内将取消增值税,并对绝大多数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企业在海南生产的产品输送到内地,如果该产品没有使用进口料件或虽然使用进口料件但在海南当地加工增值超过30%,这部分商品进入内地将免征关税,但是需要按照内地税制缴纳相应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原因是两地税制不同,海南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并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在进入内地时需要按照内地税制规定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从内地来看,这并不是额外增加海南产品的含税成本,而只是补缴原来没有缴纳的税,以确保内地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他进一步指出,海南企业的产品如果仅限于岛内销售,不存在征收增值税加高成本的问题;如果要进入内地,使用不含关税的进口料件加工增值达到30%及以上,和在内地使用进口料件加工同一产品相比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含进口料件关税上。这是海南企业参与内地市场竞争时的一个政策优势。

2021年和2022年洋浦石化新材料企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711亿元和720亿元,随着一批新项目的投产,2023年预计可达到900亿元,到“十四五”末要达到千亿级。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十四五”期间,洋浦将以国际和国内先进石化基地为标的,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以百万吨乙烯项目为龙头,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并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引进一批产业与政策契合度高、显示度大、产出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具有洋浦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石化产业打造成海南省千亿级产业集群。




采访手记


两难的海南石油石化产业

需要跨过门槛


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历经多年沉淀,海南的石油石化产业格局已经悄然生变,制约产业向下游延伸的原料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会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迈上新征程仍需要跨过一些门槛。

作为海南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石油石化产业占到洋浦经济开发区产值的七成左右,也占到海南省当下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现场走访过程中,可以看到当地石化龙头企业新建的一些产能正在陆续投产,地方政府规划的石化产业园区里也有不少企业入驻,但从最近两年行业产值的变化看,增速并不明显。

这些现状表明,海南的石油石化产业还有一些需要跨过的门槛。

从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地理条件比之前好了很多,连接白马井镇到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跨海大桥洋浦大桥十年前已经建成,在海南省内乘坐高铁一小时就可以从海口市到儋州的白马井镇,再有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洋浦经济开发区;当地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与十年前的泥土路相比,越来越有城市气质;越来越多的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为企业注入活力;老百姓中会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外地人与本地人的融合度越来越高。

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最近几年,全国的石油石化产业普遍面临经营压力,特别是化工行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行业盈利能力面临挑战,海南当地的石化企业也不能摆脱行业大势;国内炼油能力过剩,不再发放新上马大型炼油装置的路条,加上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出口都严格按照配额制管理,而海南本地对石化原料的消化能力有限,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生存成本。

一方面是全国性石化产业面临的普遍性行业阵痛,当地企业希望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但是由于这些政策大多与国内现行的行业政策不一致,并非依靠海南自身的力量就能破题。另一方面是海南岛的绿色发展底色,需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石油石化产业需要想方设法将自身的发展与海南的绿色低碳转型融合,才能求得长期的发展。

海南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正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至54%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在海南省的努力下,最近几年地方清洁能源占比和增速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受到传统能源的碳排放压力影响,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增速相对较慢,对于这个问题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看。

短期看,海南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石油石化行业在海南工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存量的文章有利于壮大海南产业力量。长期看,随着海南省全岛封关运行日期的临近,当地的石油石化企业需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之后,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的石油石化巨头竞争,海南岛也要与国际的自由贸易港对标,亟须更大力度的开放,以激活产业。但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行业都需要向绿而行。

不可否认,与新加坡相比,海南并不具备发展石油石化产业基地的先天优势。首先,海南岛并不在国际的主航道上;其次,海南省的金融业发展相对较晚;再次,海南当地的石油石化企业与同行业的国际巨头相比还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同样也要看到,新加坡在政策上优于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优势,努力对标才有可能推动海南省的石油石化行业迈上新台阶。

海南的石油石化企业都期待能把握住自由贸易港带来的新机遇,一些企业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希望能对接政策红利。与此同时,考虑到孵化新的产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海南省即将开启封关运行倒计时之时,合理引导地方重点产业的预期,发挥现有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或将有利于夯实海南当前迫切需要的产业之基。

经过多年发展,世界石油石化行业一直在大力推进绿色转型的进程,一些大型龙头企业的工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在大力推动“双碳”目标,全国各地的石油石化行业也在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但不可否认,就像石油石化行业对经济拉动的天然优势一样,与某些行业相比,石油石化行业在绿色发展上存在先天不足。因此,海南的石油石化产业要跨过当前的几道门槛,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合力。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国内首条→

●智观天下丨美国债务违约真的要来了吗

●数据速读丨4月物价指数低位运行 需加大内需回稳力度

●关注丨蹄疾步稳A股构筑常态化退市新生态


总 监 制王辉 王继承

监 制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邹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海南   中国经济时报   海南岛   石化   海南省   经济开发区   石油   产业   产业链   新材料   乙烯   周刊   政策   项目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