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看看汉景帝刘启如何对待晁错的,你就懂了!

#历史开讲#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由来已久,我曾经对其很不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很多道理,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懂得!有人说经验这个东西可以传承,但我要说的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不到了一定的年龄和阶段,对他说再多的道理都没用,在他们听来就是啰嗦和唠叨罢了。

御史大夫晁错,是汉景帝刘启的老师,被汉景帝称之为“智囊”,这位老师是和贾谊一样出名的改革家,只不过贾谊的改革理论,最后由晁错来具体实施。当初汉文帝刘恒让晁错担任太子洗马,让贾谊到诸侯国去做太傅,都是为了保护他们,因为改革派一向是曲高和寡的,他们的改革是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既得利益者没有人会支持的。可惜贾谊没有做“忍者神龟”的能力,他没有等到把自己理论付诸于行动的一天就郁郁而终了。而晁错在汉景帝刘启继位后,则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终于可以把推行变法的事情,提到议程上来了。

但汉景帝刘启是有顾虑的,也是有自己考量的,对于北方的匈奴和内部的诸侯,究竟该对谁先下手的问题上,汉景帝是有些摇摆的。尤其是他继位以后,北方匈奴频繁扰边,雁门关多次被攻破,边关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传到了京城,放在了汉景帝的面前。“欺人太甚,士可忍孰不可忍!来人召周亚夫、窦婴等诸位将军来见,商讨边关军情。”“陛下且慢,如今匈奴人不过是外敌,尽管很头疼,但是他们的能力有限,还不是我们的腹心之患,如今最重要的,是安内,是那些养尊处优多年,野心勃勃的宗室诸侯们!”

“匈奴人怎么办?就这样听之任之?大汉的国威何在!”汉景帝抱着宝剑,脸上愤恨的神色溢于言表,“陛下这个抱剑而立的姿势不错,王者的剑不在手里,而在心中!”“我还是要去见一见将军们的!”汉景帝刘启和父亲不同,他从一出生就没有离开过宫闱,身边最亲近的人,除了母亲窦太后,就是老师晁错,因此对于晁错的话,可以说是言听计从。“陛下,如果现在和匈奴人全面开战,诸侯们都会坐观成败,就算打赢了,也会让他们坐收渔翁之利!吴王刘濞野心勃勃,早就有不臣之心,如今证据确凿,可以下手了,吴王刘濞被削,其他诸侯不足道哉!”晁错信心满满的对汉景帝说。

“我还是要去见一见将军们,至少要激励一下士气!”汉景帝刘启还是想去见下周亚夫等人,“陛下,匈奴人不过是肌肤之患,他们不会伤及脏器,但那些诸侯们才是最大的威胁,攘外必先安内!”汉景帝叹了口气,“老师,你说的对,内侍,让各位将军先回去吧,匈奴人的事情改日再议吧!”窦婴、周亚夫等人已经等了很久了,结果等来了一个改日再议的结果,灌夫气愤的说:“这不是玩人吗?找来了又什么都不说,窝囊呀!”窦婴叫住了内侍,“谁在陛下身边?是不是御史大夫晁错?”内侍没说话,立刻走掉了。“一个书生,竟然可以左右我们的皇帝!”窦婴咬了咬牙,和周亚夫等人一起退了出去。

策划已久的便会开始了,汉景帝刘启对大臣们说:“今天朝会的主要议程只有一个,那就是晁错的削藩策,这个削藩策我看过了,今天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尽管说说,今天是言者无罪!”当领导征求你的意见时,你就要当心了,你要想清楚领导是为了征集意见,还只是为了走个过场而已。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说话,看看其他人怎么办,尤其是那些平时和领导走的比较近的人怎么说,怎么做!果然大家没人说话,汉景帝刘启有点尴尬了,他只好让晁错来说说削藩策的内容。于是晁错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了,他说:“削藩策并不是我个人的构想,而是文皇帝的主张,准确的说是贾谊当初草拟,由我进一步完善的!”窦婴说了一句,“妄言可是欺君之罪呀!”晁错笑了,“这件事当初文皇帝让臣和贾谊草拟后,还给当时为太子的陛下抄写了一份儿……”窦婴不说话了,人家有人证,人证就是汉景帝,我是皇帝老师,看你窦婴还说什么!

窦婴据理力争道:“削藩不是不可行,而是具体用什么办法的问题,文皇帝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虽然比较慢,但是不会激发激变!如今这么大张旗鼓的搞,会不会让那些本来不想反的诸侯,也跟着吴王刘濞等人,一起铤而走险呢?请问我们的准备是否充分呢?”“你认为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呢?”汉景帝刘启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做好打仗的准备!臣认为我们的矛要向外而不是向内,应该指向北方的匈奴,而不是宗室!”“窦大人说的对!”大臣们都随声附和道。

汉景帝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他说:“在我看来,这个削藩策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尊君强国,惩治不法’,总的来说还是好的,北方匈奴的问题,目前我准备按照高祖和文皇帝的办法来,和亲政策安稳边疆。但这个削藩之策,我看是必须要实行了,来人,拟旨!”

很多时候,领导的所谓征集意见,实际上就是通知你,他要干什么了的一种形式而已,你要么不说话,要么就说好,至于提意见还是免了,因为你不是谋划这个策略的人,意见人家早都提完了。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最好不说话,看着领导表演就行了,领导需要你去做个好观众,主角不是你,你就不要说话,因为你的话很可能说错,那样还不如表示沉默,沉默是金的含义就在于此。

窦婴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有道理了,晁错的削藩策只是理论,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其中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诸侯们串联起来造反,单凭一吴王刘濞,还是可以应对的。汉景帝在此之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诸王联合起来的叛乱!作为汉景帝刘启的老师,晁错是个精于大政疏于人情的人,他也没在这方面做准备。结果不久后,就传来了吴王刘濞联合楚王等诸侯王作乱的消息,叛军来势凶猛,连被称为天下强军的梁军也是一触即溃,梁王刘武被迫退守睢阳。

当消息传来,汉景帝刘启慌了,这位皇帝和父亲刘恒不同,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宫闱,面对来势汹汹的叛乱,他最先想到的还是向老师晁错求教。“陛下,如今叛军来势汹汹,我建议您御驾亲征,一定可以以上伐下,令叛军不战自溃!”汉景帝刘启可不傻,晁错让自己上前线,那不是要自己的命吗?自己身体本来就不好,怎么受得了战场上的鞍马劳顿呢?“陛下,将军们都来了!”侍者来报,汉景帝点了点头,“我想启用两个人,想听听你的意见!”晁错马上说:“陛下请说!”“我记得文皇帝临终前和我说,国家如果到了危难时,周亚夫可以信用,你怎么看?”晁错连忙说:“陛下说的不错,周亚夫确实是合适人选!”

汉景帝接着说:“还有一个人,窦婴,这也是个能人,尽管比较轴!”晁错说:“陛下,万万不可,窦婴曾经坚决反对削藩策,他又在吴国担任过多年的国相,况且他和袁盎关系密切,袁盎收受吴王刘濞的贿赂,臣是查有实据的,因此这个人绝不能用!”

汉景帝说:“我想窦婴还不至于联合吴王刘濞,一起来反对朕吧,毕竟他还是窦氏的子孙,反对我,去帮助吴王刘濞,对他有什么好处!”晁错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但凭陛下决断!”“晁大夫你累了,先下去吧!”汉景帝刘启让晁错离开,因为他不想让晁错继续说下去了,晁错对于窦婴是有成见的。

窦婴出山了,不过他有条件,让汉景帝启用两个人,一个是栾布,另外一个是袁盎,而这个袁盎是晁错的死对头!吴王刘濞很聪明,他打出了“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一时之间,矛盾的焦点全部集中到了晁错身上。弹劾晁错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就有袁盎,这个窦婴极力推荐的人。汉景帝刘启在推行削藩策时,就考虑过自己的退路,一旦出现问题,晁错就是最好的背锅侠,老师对于他来讲,也不过是个工具而已,不要被电视剧里的桥段骗了,真正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柔情默默,有的只是冷酷无情的帝王之心!

汉景帝这个人,历史上的评价就是刻薄寡恩,别说晁错了,栗姬是他的老婆,刘荣是他的儿子,梁王刘武是他的亲弟弟,怎么样?全部都在他的算计之中,晁错这位老师也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实际上当削藩策推行后,晁错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因为后面的事情,不需要晁错。有人会说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留下来教育刘彻不是很合适吗?不合适,不是因为学识,而是因为晁错在朝堂树敌太多,除了汉景帝刘启之外,没有一个人不烦他的,这样的人怎么辅佐太子呢?

又是一个好天气,晁错出了家门准备上朝去,马车今天走的很慢,但晁错并没有发觉有什么变化,只是感觉比平时用的时间要长一点。“大人,到了,请下车!”下了马车后一抬头,发现这里不是宫门,而是刑场,面前站着执法中尉对他微笑。“你们要干什么?我要见陛下!”“陛下你是见不到了,晁大夫上路吧!”哪有那么多废话,晁错身着朝服被腰斩于市,证明事发突然,他可不是什么慷慨赴死、为国不顾身家,没那么高尚!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成了汉景帝和吴王刘濞谈判的筹码而已。

年轻的时候,总抱怨老同志不带徒弟,以至于成长缓慢,摸索的代价就是要不断的去试错。到了不惑之年,才发觉自己也是一样的,当发现年轻人把你的东西堂而皇之的写成他自己的,都不会和你说一声的时候,才理解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很难做到的,说这些话的人,大多是没有经历过的。很多时候,做的好了是年轻人有悟性,有创造力!做的不好了,是你这个做师傅的没教好,让人误入歧途!他们倒是进退有术,让做师傅的只能选择躺平,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话:你的无所作为,是因为有人无所不为!因此说我们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懂得为自己留一手,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吴王   内侍   匈奴   陛下   诸侯   徒弟   教会   师傅   将军   皇帝   老师   领导   意见   刘启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