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败?主要原因不在荆轲,而是太子丹的幼稚想法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真实原因并不能怪荆轲,而是由于燕国太子姬丹的幼稚想法。

有关荆轲刺杀秦王政失败的原因和说法很多,本文主要说两点原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燕国太子姬丹和秦始皇嬴政之间的关系,而姬丹又为何要刺杀秦王政呢?

姬丹与秦王政之间的关系

姬丹原本和嬴政是昔年好友,两人在早年时曾一同在赵国王城邯郸做人质。由于秦赵两国当时战事不断,导致幼年嬴政在邯郸的生活过得并不好,经常被赵国人欺辱。而姬丹作为燕王之子,加上赵、燕两国当时关系尚可,在邯郸还算过得不错。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驩。”《史记》

姬丹见年纪相仿的公子政被人欺辱而看不惯,便时常出手相助,而公子政和公子丹就这样逐渐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两人分别回到了自己国家,公子丹的身份并未改变,而公子政由于父亲秦庄襄王壮年早逝,回到秦国不久后,年仅十三岁的他便继承了秦王之位。

时间又过了几年,由于燕国弱小,实力只比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韩国稍强一些,燕王喜忌惮强秦,便又将儿子姬丹派去秦国做人质。相比起去他国做人质,姬丹也更愿意前往秦国,毕竟当今的秦王是他的昔日好友,出于两人幼年情义,秦王政也会对他给予厚待。

“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史记》

但是姬丹前往秦国之后,现实却给了他很大的落差,昔日好友对他却并不友好。原因是两人所想不同,姬丹想的是秦王政能念及昔日情分放过燕国,而秦王政则对需要对历代秦国先君和数以万计老秦人的付出有个交代,统一关东六国的大业必须要完成。

姬丹为此心生怨恨,而秦王政对这位昔年好友也并未严格监督,故而太子丹在不久后便逃回了故国,并开始想办法报复秦王政,但奈何燕国弱小,凭借武力报复秦王政乃至强大的秦国并不现实,为此姬丹只能另谋办法。

不久后随着秦国先后攻灭了韩、赵两国,秦军兵锋直指燕国南部边界易水河畔,这下姬丹慌了,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想办法,慌不择路下想出了一个下下策:“派遣刺客前往秦国刺杀,这样不仅能报复秦王政,还能阻碍秦国兼并关东六国的进程”。

但姬丹刺杀秦王计划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而派往秦都咸阳的刺客荆轲也被处以极刑。

姬丹派遣荆轲刺秦王计划为何会失败?

荆轲刺杀秦王最终失败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姬丹的幼稚想法直接影响到荆轲刺秦王计划的成功;二是荆轲的副手秦舞阳犯了一个不应该出现的致命错误。

“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史记》

姬丹派遣刺客荆轲并不是直接刺杀秦王政,而是想先让荆轲劫持秦王,然后让秦王下令归还秦国之前侵占各国的全部土地。如果行不通,则再找机会刺杀秦王。故而荆轲的使命并不是刺杀秦王那么简单,从而导致了行刺失败。

试想,刺杀秦王这种极其危险的计划,只有一击得手方才有成功的可能,怎么可能再有机会进行第二次呢!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史记》

其次是荆轲的副手秦舞阳在秦宫大殿面见秦王时出现的一个举动,当秦舞阳走到大殿秦王座下的台阶前突然脸色骤变,变得十分恐慌,大殿上的文武百官都对此感到很奇怪。

尽管荆轲及时做出了解释,但秦始皇本来就是一个性格极其多疑之人,即便是对本国大臣士子也不能完全信任,自然对秦舞阳的奇怪举动会产生怀疑,为此只让荆轲一人上前献图查看。

产生戒备的秦王政同样对荆轲也并不放心,接着图穷匕见,荆轲用手抓住秦王衣袖,另一只手刺向秦王没有刺中时,秦王政立即后退跳起,挣断荆轲手中的衣袖,欲抽剑反击,结果秦剑太长,一时之间竟然无法抽出。

“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史记》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荆轲作为姬丹特意找来的刺客,竟然在近身抓住秦王衣袖的情况下没有用匕首刺到秦王身上。即便这把匕首不够长,在这么近的距离下,也不应该刺不中。那么荆轲作为专业荆轲为何却刺不中呢?

原因是荆轲第一想法是用匕首去劫持秦王,而不是直接进行刺杀。如果是正面直接刺杀,何必还要刻意去抓秦王的衣袖呢!直接用匕首发起攻击不更快吗!

二是秦王政的反应速度,一击不中,便立马跳起挣脱,并抽剑反击,这反应速度着实迅速且思维清晰。

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突然遇到危险时,思维不仅不会反应那么快,还会出现些许停顿,只是身体会下意识做出本能反应以保护自己。秦王政跳起挣脱能理解,但在荆轲还未反应过来就拔剑反击怕是难以能做到这么迅速反应。

所以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姬丹劫持秦王的幼稚想法,其次是秦舞阳的惶恐表现提醒了秦王政,故而秦王政有所戒备,在荆轲准备用匕首准备劫持自己时迅速做出反应,并着手拔剑反击。

如果姬丹没有挟持秦王的幼稚想法,而是选择让荆轲直接刺杀,秦舞阳在大殿之上也泰然自若,没有丝毫异常慌张,接着两人上前献图供秦王查看,秦舞阳呈现地图,荆轲则伺机直接刺杀,结果怕是很难会失败。

结语:

荆轲刺秦王最终以失败告终,要怪只能怨燕国太子姬丹不切实际的幼稚想法,以及给荆轲安排了一个尚且年少的副手秦舞阳。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即便曾当街杀人,但面对劫持、刺杀秦王这种大事,怕是心态上也很难做到波澜不惊,而秦舞阳在秦宫大殿上的惶恐表现也无疑打了姬丹一记响亮的耳光!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舞阳   秦国   秦王   太子   史记   邯郸   想法   大殿   匕首   公子   幼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