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知府放到现在,大概相当于什么级别的官员?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应该并不陌生。当然这种风气是应该遏制的,不过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在有清一代能够坐上知府大人的宝座,至少应该是锦衣玉食了。

那么有友友会问,清代的知府如果放到我们现在,大概是个什么职务的官员呢,其行政级别是怎样的呢?今天,小编就试着给大家分析分析。如果觉得小编说得有几分道理,欢迎大家给小编多多关注点赞转发。

知府这一称呼始于宋代,知的意思是主持,也就是朝廷委派某个官员到一地主持府事,当时并没有作为固定的官衔使用,换句话说还是属于临时性质的。而知府的称呼确定下来在明代,清朝基本沿袭了明代的制度。

那么知府在清代是个多大的官呢?是一个大致介于督抚与州县官之间的官衔,如果把督抚称之为高级官员,州县官称之为基层官员,那么知府应该说属于清代的中级官员,其官衔为从四,在品秩上来说,也是属于不上不下的中级层次。

那么,把从四品的知府放到现在,大致相当于什么岗位级别的官员呢?我们先看看督抚大人,号称封疆大吏,级别大致在从一品到正二品,放到现在基本上相当于省委书记兼省长的角色。

督抚之下还有布政使和按察使,协助督抚大人分别掌管一省的民事财政和刑狱诉讼,级别大致在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常委和副省长的角色。

再往下分析,是不是就到了知府了呢?没有!其实在知府与省级官员之间,还有一层准副省级的官员,那就是道台,道台品级为正四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助理角色,因为道台经常兼任着布政和按察副使的角色,这么称呼我觉得也是情理之中吧。

接下来可就是知府了。这么算下来,知府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市长的角色,是一府的一把手。也就是说,知府放到现在应当是正厅局级的级别。

知府之下还有知州和知县。知县我们听说的比较多,七品芝麻官嘛!也就是说知县一般是正七品的官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的角色。

知州大家相对陌生一些。知州是介于知府与知县之间的一种官阶,品秩为从五品。知州按照归属又分为直属州和散秩州。直属州可以这么理解,相当于副厅级建制的类地级市,管辖权属于督抚。而散秩州就直接归属府来管理了,地位等同于县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知府   清代   督抚   官员   级别   知州   官衔   知县   大人   角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