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书中的传奇“王牧师”是谁?成功劝说苏州守将起义

作者:海风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秘密从西安前往延安采访,写下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王牧师,书中这样写道:

“单单是会见这位姓王的人,我就不忘西安之行,我每天花上四到五小时,聆听他的奇谈和追忆。”

斯诺所说的“王牧师”是谁?他为何对王牧师的印象如此深刻?

董健吾

斯诺所说的“王牧师”,指的是红色特工董健吾。

1891年,董健吾出生在上海市青浦县基督教世家,少年时在学校参加了基督会,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神学。大学毕业后,董健吾受聘于上海圣彼得教堂,担任基督教牧师。虽然他一直从教,但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参加过学生运动,也有很强的交际能力。

上海圣约翰大学资料照

董健吾曾经加入上海青帮,与上海各界人士均有交往,并与蒋氏是老相识。1927年,蒋氏大肆屠杀革命人士,董健吾对其行为非常反感。好友宋子文几次找到董健吾,劝说他投奔蒋氏,必将前途无量,董健吾断然予以拒绝。

一年以后,董健吾来到西安,成为冯玉祥部队的随军牧师。经过刘伯坚和浦化人的介绍,秘密加入红色阵营,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在冯玉祥的军队,他利用随军牧师的身份进行红色宣传,被称为“西北军中的红牧师”。

董健吾的宣传活动,引起了蒋氏安插在冯玉祥部队中的密探的注意。加上叛徒告密,董健吾被列入通缉名单。他的处境一度很危险,只得与冯玉祥告辞,回到了上海。随后,他成为红色特科的一员,多次参加锄奸行动。

1936年,董健吾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护送一位记者去延安。

这位记者就是斯诺。当时蒋军实行封锁政策,记者要进入延安采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斯诺因为没有途径去苏区,就找到宋庆龄帮忙。宋庆龄委托董健吾征求我方的意见,获得同意。为了让董健吾与斯诺接头,需要确定联络暗号。宋庆龄考虑用英文的话,既通用又隐蔽,就在一张名片上写了两句英文诗,盖上了骑缝章,然后剪成两半,分别托人交给了两人。

斯诺与宋庆龄

斯诺来到西安的一个旅社,根据联络人的交代,等待一位姓王的人来接头。董健吾化名为王牧师,带上名片找到了旅社,与斯诺接上了头。在交谈中,董健吾的传奇经历吸引了斯诺,让他耳目一新,两人相谈甚欢。

接下来,董健吾考虑如何将斯诺顺利送到陕北。董健吾面见张学良,请求张学良安排飞机送斯诺到陕北苏区。但张学良考虑到,驾驶自己私人飞机的是个美国人,这个飞行员不可能那么保密。如果蒋氏得知消息,就会有大麻烦,于是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

董健吾理解张学良的处境,又与延安派到西安来接应斯诺的红军保卫局长邓发取得联系。两人商议后,由邓发带着斯诺,乘坐东北军每日往来陕北运送物资的军用卡车,安全到达宝安县。斯诺到了陕北,经过深入采访,写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介绍了中国革命和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国际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相继结束,蒋家王朝的大厦将倾。1949年3月,百万人民解放军准备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打垮蒋军。此时,董健吾在南京敌伪情报部门任职。当得知战火即将烧到苏州时,他的内心很不安。苏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这样一座城市如果遭炮火摧毁,是令人十分痛心和惋惜的。

有一天,民主同盟成员何灵魂来找董健吾,两人谈到目前的形势。董健吾说:“我为苏州忧心忡忡,只要一开战,必将生灵涂炭,这座古城也将满目疮痍、遭遇毁灭。”何灵魂说:“开战是人民和城市的不幸。听说镇守苏州的司令厉百川在按照蒋氏的命令拼命抵抗,正准备大战一场。”

苏州资料照

董健吾说:“解放军胜利是人心所向。平津战役中傅作义起义,为北平争取到了和平。厉百川也可以仿效傅作义啊!”两人商议了一番,董健吾决定前往苏州警备司令部劝说厉百川。

董健吾准备一番后,由民盟的一个成员陪同到了苏州。董健吾与厉百川见面后,交谈了一番,就谈起了苏州的形势。

董健吾说:“苏州真是人间天堂,如果毁于炮火,那将军会不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厉百川有点吃惊地说:“先生何出此言?我从未想过毁灭苏州。”

董健吾说:“解放军快到达苏州城了,我听说将军立誓一定死守苏州,人在城在,人亡城亡。双方一旦开火,这座城市不就化为乌有了吗?”

厉百川生气地说:“董先生到我这里来不是叙旧的,是来劝我投降吧?你好大的胆子,到司令部来扰乱我军队作战军心,不怕我马上枪毙你吗?”

董健吾说:“我既然敢来这里,就不怕死。我来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苏州古城免遭炮火,二是为了将军你个人的安危?”

厉百川一愣:“为了我?”

董健吾说:“将军比我更清楚目前的形势,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半壁江山已经解放,而且即将渡过长江,势不可当。你也听到了百姓们的议论,他们都向着解放军,蒋家的统治已经不行了。将军将来准备怎么办?跟着蒋氏能退到哪里,能落下什么好呢?如果你与解放军开战,即使你全力以赴,也是独木难支。如果因为战火摧毁了苏州,你将留下永久的骂名,你的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

“可是我是军人,军令必须服从。”厉百川有些迟疑。

“我知道将军有难处,在民族大义和服从军令之前,应当如何选择,将军迟早会明白。你想一想傅作义将军,希望你能仿效他的义举。”

董健吾耐心地分析着目前的大局和人心向背,厉百川说会仔细考虑。不久,我军渡过长江,到达苏州城外。形势逼人,董健吾再次劝说,厉百川考虑良久,最后同意谈判,和平解决问题。

董健吾从中穿针引线,南下部队领导人管文蔚与厉百川正式谈判。我军接收了厉百川军队两个旅,3000余支枪和1000多石大米。4月26日,厉百川军队赴嘉善集结,接受整编。

4月27日,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进入苏州城。典雅而古朴的苏州园林,宁静而惬意的小桥流水,一如最初的模样,美轮美奂。董健吾凭借勇气和智慧,不顾个人安危,为人民立下了一大奇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苏州   平津   圣约翰   牧师   陕北   基督教   红星   延安   炮火   西安   美国   上海   战役   解放军   将军   军队   记者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