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突围模式化的六个方向

原标题:报告文学突围模式化的六个方向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典型的时代文体,笔墨更当随时代。而推动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广大报告文学作家以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火热的新时代生活,书写这个时代。

新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在报告“国之大者”、讲述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等方面卓有成就,但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看来,主要的问题是不少作者创作的高质量意识淡化,缺少对报告文学写作的敬畏之心,文体的尊严在文学界还没有真正地充分地获得。因此,我们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以精品力作书写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以优秀作品立德立言立功。

要实现报告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从写作主体和文本建构的角度来看,关键要充分认知、理解并遵循非虚构文学的写作规律。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要求它是一种选择性写作文体,从现实和历史中发现并选择有价值的写作题材,从题材丰富的素材中选择具有表现力的人物、故事、细节等加以具有审美特质的艺术呈现。因此,非虚构的审美发现和非虚构的审美转化是两大核心要素,包含着非虚构文学写作的基本规律。这里结合当前报告文学的创作实际,谈一谈与之相关的六种关系的处理。

修身与为文的关系。与其他文体相比,报告文学作家更需要道德与艺术的兼修。一个写作动机不纯、写作态度不正、写作作风不实的作家,心里只算计着名和利,不可能写出真正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个品格不怎么高尚的作者,也很难写好品德高尚的时代楷模。报告文学作家的采访(田野调查、知识准备等)既关乎写作的本身(报告材料的来源,也是文学性生成的前提),也可见出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著名作家所说的“三不”——走不到的地方不写,看不见的真实不写,听不到的故事不写,表达的就是报告文学写作的某种职业精神。报告文学写作,需要作家秉持严谨求实、精微创新的工匠精神。

主题写作与多样性写作的关系。主题写作是时代文体写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主题写作同质化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实,主题写作本身也具有多样性的书写空间。同样书写伟大的建党精神,有的作品聚焦于中共一大代表的信仰和人生命运的透视,有的从南湖红船写到新时代的“红船精神”,再现百年大党的精神之旅。多样化写作,来源于报告文学书写的丰富广阔的生活本身。报告文学要接通与普通人生活的关联,让读者从中看得到大时代中的个人“自转”,也能从个人命运的流转中感知大时代的“公转”。

宏大叙事与深度叙事的关系。宏大叙事是报告文学创作的基本类型,它与书写题材和表达的时代深度关联。宏大叙事具有特殊的题材分量和主题分量。但文学往往是以具体、细微、典型的形象化方式来表现题材和主题的。抽空了具体而富有表现力内容的宏大叙事,剩下的只是虚空浮泛,无法达成它的书写价值。作为叙事性的报告文学写作,作者需用眼、用心、用力去寻找和选择能呈现书写对象核心价值的素材,取精用宏,以小见大,以少总多,讲求叙事的细度、精度和深度。

对象客观性与写作主体性的关系。非虚构的真实是报告文学文体的生命线,也是它的力量之源,因此,写作者应当最大限度地追求书写对象的客观性。但是,文学创作又是一种需要激发主体能动性的精神创造。报告文学的写作不仅需要获得对象的客观性,还应求取作品对象呈现的最优化。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是有“我”之作,作者需化被动性写作为能动性写作,以独特的眼光发现题材的价值含量,以精深的思考提炼题旨的思想力度,以与自身所长与题材适配的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来建构文本。

物化叙事与人本叙事的关系。文学是人学,以人为本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准则。那些见人没有人、见物不见人的作品,都不会是优秀作品。尤其是叙事作品,无论虚构还是非虚构文学,人的有效存在,是我们评价作品的基本尺度。所谓见人没有人,是说一些报告文学所写的人物抽去了他所处的时代特质和个人性格的逻辑,给予读者的是一种“高大上”的概念人物符号。见物不见人,则较多地存在于叙写重大工程的报告文学作品中,这种作品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工程报告”。优秀报告文学的人物叙事是一种直抵人心的叙事,直抵书写对象的人心,既见人物之形,也传人物之神,更得人物之心。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抵达作者和读者之心,成为富有感染力、感召力的非虚构艺术形象。

政治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关系。在报告文学写作中,政治思维不可缺失。站在新时代,报告文学作家需要洞察把握时代大势,书写时代重大题材,激扬时代伟大精神。但作品时代主题的表达,需要通过文学的方式来实现。报告文学的价值不只是文学,又不能没有文学。目前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少作者的艺术思维短缺,作品的艺术品质不高。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之点。”《哥德巴赫猜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经典作品告诉我们,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政治主题与审美表现有机相生的产物,是史、思、诗化合的结晶,是对模式化写作的突围。

而上述六种关系的处理,或可视作当下报告文学突围写作模式化的六个方向。(丁晓原)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东吴学术》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报告文学   中国   文体   题材   对象   作家   方向   模式   精神   关系   报告   艺术   作者   时代   作品   主题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