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晋南北朝时期镇江文化特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虫虫

摘要:

迁徙、尚武和隐居是镇江文化在两个方面的重要特点。

“移民性”是由地域、政治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由于中原汉族人口的持续流入,使镇江地区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同时也使北府军的组成主要由镇江人所组成,从而使镇江地区由传统的“以武为本”向“以武为本”转变。

其“隐逸性”特点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镇江适宜文人的归隐;在乱世中,人们往往会选择归隐;在当时,宫廷和社会都是提倡归隐的。

移民性

镇江区域对北方汉人的接纳具有很强的历史渊源,从两汉到三国,大量的北方汉人已经从两汉向镇江迁徙。

例如,孙坚麾下将领程普和韩当均都是幽州(现在北京)人,他们都是在孙坚的兵马中最早期从北而来的人。

孙权麾下的武将,很多都是淮北人。

司马睿在江南驻守期间,中原世家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的后代、亲属和部曲安置于此,使其成为自己的避风港。

这个时候,北边的百姓为了逃避战争,都逃到了江南。这也是中原地区,首次有汉族人口的南下迁徙。

永嘉之乱引起了中国的两次大动荡,一次是五胡十六国,一次是南征北战,一次是东晋,一次是中原的汉族向南迁徙,最终在江南定居,繁衍生息。

镇江对北方汉族的大量接纳始于永嘉起义。据《晋书·王导传》所说,“中州女子,在洛阳沦陷之时,逃入江左者有十六七人之多。”

《资治通鉴》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晋怀永嘉五年”一节说:“其时,海上动荡不安,惟有江东差安,逃难的中国人多往江南而去。”

北人自西晋太宁三年至南朝宋泰始四年间不断南下,大约有150年的时间,但其在后来的永嘉之乱中,其影响力和范围已经大大减弱。

镇江有四十二万居民,移民人数超过二百二十万,移民人数超过本地,这在吴越文化区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在诸多原因的作用下,镇江得以成为明代最大的迁徙地。


首先是地域效应。据《丹徒县志》记载,“越江而过,则镇江府即为其要害”,故名“镇江府即为其要害。

镇江地处长江最北边,海拔较长江北边的几个国家都要高,从镇江进入江南,是北方人从南方到北方的必经之路。

祖谦就是在镇江开始了他的北伐之旅。又因镇江不设关口,水道畅通,便于迁徙,便于携带物资,所以是山东,河北,河南东南,苏北,淮北等地方的汉人渡江南的第一选择。

根据《〈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申论》所载,江苏共有23个侨郡和75个侨县,而15个侨郡和39个侨县隶属山东按此推算,山东侨郡、县分别占江苏侨郡总数的65%和52%,两个比例都在二分之一以上,表明江苏移民中的大多数是来自于山东人。

东晋时,镇江有五个郡县,分别是:“南东海”,“南泰山”,“南东莞”,“南平昌”,“南清河”,“剡县”,“朐县”,“利城县”,“广平县”,“山东”,“剡县”,“剡县”,“朐县”,“利城县”,“广平县”各设“侨县”。

由此可以推测,目前进入镇江的汉族人口中,有一半以上为今天的山东人。

其次是受政策的制约。

此后,司马睿受王导的劝告,前往南方,前往建康(现在的江苏南京)扩张自己的实力。《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大司徒未了”一句,引《晋纪》中的“大司徒”:“大司徒与大司徒司马睿相识,知道中国即将大乱,于是劝大司徒,请大司徒为安东司马。”

司马睿在大兴二年(318)登基称帝。

司马睿及其分支在山东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与彭城刘氏,兰陵萧氏,范阳祖氏,琅琊颜氏,东海徐氏,东莞徐氏,高平郗氏,济阳蔡氏,兰陵萧氏等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山东地区的一个政治派别,并对晋元帝巩固东晋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司马睿曾经对王敦说过:“我与卿及茂宏(也就是王敦和王导),都是关、包两家的朋友。”王氏是东晋前期最有权势的世家,民间称之为“君马分宇内”。

在司马睿渡河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跟随他一起渡河,参加了东晋的政治斗争。

《晋书·诸葛恢传》中说:“当时人们认为,皇帝善于使用一方的人才,是因为皇帝善于使用一方的人才。

明治三年(320),日本人在建康建立了“怀德县”,随后在“南琅邪郡”建立了“南琅邪郡”,以便对“北地”的居民进行治理。

由于镇江紧邻南京,因此,大量的王公贵族和北方的士族和平民都进入了镇江。

四是环境因子的作用。

新建的居民点,必须符合一些要求,才能安置大量的外来人口。

例如,要有充足的居住场所,方便北人从南方迁移到北方的居住;

必须有充足的可开垦的耕地,以生产可维持生活所需的食品等;在其周围,必须建起城镇,以便进行生产性和生活性物资的买卖和交流;

可以为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受损害;

若能有一道天然屏障,可避免战争,也可保证百姓的安危。镇江恰好符合上述要求,因此,它是江南最大的一个人口聚集地,也是南方北人最多的地方。

《元和郡县图志》中,《江南道丹阳县》一书中记载:"新丰湖在县西北30余公里,为晋元帝大兴四年晋陵知府张闿所建。

"旧金陵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沟壑纵横,土地肮脏。建了一个湖泊,就有了灌溉的好处。起初,他因服兵役而被革职,后来,他因功绩,被封为尚书。”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在东晋以前,镇江是一个贫瘠的地方,但经过张闿和陈敏(广陵王丞相)等人的管理和改良,已经有了定居定居的基础。

尚武性

江南以豪迈豪迈的豪杰为多,崇尚武艺和勇气是江南人的一大特点。

《汉书·地理志》中说:“吴粤诸王,以勇猛著称,所以,他们的百姓,都喜欢用刀,所以,他们很容易被杀。”

镇江的百姓,也很崇尚武力。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京之门,东面为吴会,南面为江河,西面为京师,又为一城。

此人不擅打仗,号称天下第一高手。民间以五五为比试比试,看谁的对手强,谁就比谁厉害,比试比试。”

镇江的军事文化是一种传承的传统。在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镇江人民都能够站出来,谱写出一首又一首动人的爱国史诗。

除了梁红玉的抗金史上广为传播之外,镇江至今仍有许多动人的抗金史留传。

乾道二年(1166年),南宋嘉奖了自建炎王南下后十三次立下的功劳,分别是在皂角林之战中率领的镇江左军将军贝琦,以及在海州之战中率领的镇江都将军张子盖。

据《明史·杨一清传》记载,杨一清“善于变通,尤其通达边疆之道”,在陕西马治时期,“严格禁止,以茶水为上宾,以服贡与番马,广聚番马。

劾罢贪庸,武安侯郑宏,裁镇守官员之过,严明军法。”

“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为边陲,既有边塞,又有边塞,恐无人把持,故请派宰相来督战。他下令,总制三镇之事。

1911年“黄花岗”暴动后,72名英烈被安息,其中有阮德山,宋玉琳,石德宽,徐国泰,华逐电,冯冠卿,他们都是镇江人。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说:“虽然失败了,但是七十二位黄花岗英烈的英勇事迹,已经传遍了全世界,这就是我们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

他认为,黄花岗暴动对镇江英烈们的贡献是巨大的。

1911年前后,丹徒被加将的有冷遹,赵声,赵念伯,李竟成,解朝东,马贡芳,徐宝山,陶骏保,张斯麐,茅乃封,这十个人中,有两个是将,突出了镇江人的功绩和功绩。

隐逸性

自东汉以后,镇江不断涌现出一些著名的隐居人物。

比如焦光(魏国河东人)在东汉后期就在镇江避世,于是就有了“焦山”这个名字。

镇江地区的隐士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度,并对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著名的隐世人物有:葛洪,现居广东惠州的罗浮山,现江苏句容人,现居镇江的南山,现安徽濉溪县人,现广东的华阳,现广东的臧荣绪,现山西洪洞的关康之,与臧荣绪一起被称为“京口二隐”(京口就是现在江苏的京口),马枢,现陕西的宝鸡人,现居茅山,现江苏的南京人,现居句容的句曲山,现自号华阳,现居此山。

根据朱文镇和黄平芳的研究,南朝有61位隐士,分布于江西九江,会稽,浙江绍兴和江苏南京三大区域,镇江约有4位,而其他没有记载的人数则更多。

由此可以看出,镇江是这一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隐”文化。

陶渊明的创作同样受到镇江隐士文化的影响。元兴二年(403)12月,桓玄篡为太祖,改朝换代,称“太祖”。

元兴三年(404),刘裕率兵赴京口,请陶渊明为其从军,为其谋福利,为其谋福利,为其谋福利。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的时候,曾写过一首:“目疲河路不同,心系山海之家。”

望云羞于飞禽,临水羞于鱼儿。心怀初见,何谓形式拘束。这首诗写得和蔼可亲,就像是久别重逢的故人,发自内心。陶渊明在仕途上的所见所闻,使他下定决心要退隐山林。

总结

在乱世中,人们往往会选择归隐。在这两个时代,政局不稳,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文人郁郁不得志,许多人都选择了隐居深山。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虽然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但是他们的政治理念,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有些时候,读书人并不是真的与世隔绝,与世隔绝,只是因为还没有到退休的时候。不管是当官还是隐居,都不能说明一个人的道德,只能说明一个人对政事的看法。

参考文献:

1. 东晋南北朝时期河东裴氏的佛教信仰r——以迁移房支为中心 [J] . 宋艳梅 . 山西档案 . 2015,第005期

2. 东晋南北朝时期毗昙学研究状况综述 [J] . 向慧 . 中国佛学 . 2015,第001期

3. 近三十年东晋南北朝时期侨州郡县研究述评 [J] . 汪翔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4,第005期

4. 东晋南北朝时期琅琊颜氏的崛起——以仕宦为中心 [J] . 滕云玲 . 时代人物 . 2007,第012期

5. 东晋南北朝时期印度来华僧人与汉地佛教 [J] . 陈寒 . 人文杂志 . 2004,第001期

6. 论汉地本土五言赞的产生与在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演变 [C] . 李秀花 . 中国文体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

7.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之争 [A] . 李璐 .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镇江   东晋   黄花岗   南北朝   司徒   永嘉   汉族   江南   江苏   山东   特征   时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