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这门课,从此不再有!

当珞珈山的植物遇上人类学视野

当课堂延伸到户外

当期末不再只是考试

当在这里发现曾经忽略的感动

......

这门课,无数WHUers趋之若鹜

但今年之后

随着授课老师退休

这门课可能再也不会有!

与时俱进,发现人与自然

植物如何能和人类学发生关系?融合了植物与人类学的课程又会如何开展呢?文学院的张箭飞老师开设的《植物人类学》都能给你答案!怀着期待与好奇,却没想到植物和人类之间的联系,从人类开始采集第一颗浆果时,就已开始悄悄发轫。沿着历史一路溯流而上,张老师说,“女性摇动摇篮的手,也是采集植物的手,推动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现在,让我们先一起走近这位有趣而博学的老师吧!

张箭飞成长于鄂西北山区的一个中医家庭里,回忆为什么会选择植物学作为自己最终的学术方向,她总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想起家中曾经布满的中草药材。中文系诗性与浪漫的熏陶、英文系带来的国际视野,让她早早打下了中西兼备的学术视野的基础,也为《植物人类学》的开设有了最开始的准备。

《植物人类学》课程每年都会更新教学大纲。“人与植物的五重关系”是一个教学的重点,老师会向同学们讲述人与土地的联系。当人类学成为热点,她又鼓励大家“回到附近”,关切身边的植物。关切乡土的张箭飞老师,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借由文学,帮助同学们重新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是基于此,在退休之前的最后一年,她选择坚持开设这门《植物人类学》,试图唤回被我们忽视的附近。

老师在黄陂田野带学生认植物

发现附近,也能看见远方

拥抱多样,课堂绝不设限。虽然张箭飞老师成长于80年代,却对21世纪的所有新鲜事物张开怀抱。从真实生活出发,发现附近的植物乃至文学,是自然而然,也应该受到鼓励的。所以,无论是成为一个社交媒体上的园艺博主,还是化身“城市阳台农夫”,都在《植物人类学》的期待范围。

形式多元,兼顾植物科普、文学灵性、审美提升的结课作业,是这门课的独特之处。可以撰写一篇植物日志,发现和描述身边的植物;还可以写一篇故乡植物小传、重回乡土;甚至可以在菜场、公园、废弃的建筑等地方观察人与植物的关系,因为这些都是人类学家的“田野”。结课作业的设置给了同学们丰富的空间自由发挥,各展所长。

弘毅学堂金家恒同学制作的植物标本

生科院赵子赋同学的植物观察记录

应张老师邀请,三位青年学者助力《植物人类学》,引导同学们的视野看向参差多态的植物世界和生活世界(the lived world)。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杜巍老师,为同学们讲述植物分类学家的田野工作,向同学们讲述有趣的故事。因为所有植物与人类之间发生的故事,都是植物人类学的关切。

杜巍老师在拍摄植物

为了这门课,生命科学学院的何瑞博士一大早就去了沙湖公园,“晨兴理荒秽”,带来了一篮子植物。碧绿的植物铺在桌子上,从像小雏菊一样的“一年蓬”,到只要几个月就可以长满池塘的“铜钱草”,曾经只会以“杂草”概括的植物,自此,在同学们的心中有了名字。

福寿螺的卵

这些不起眼的植物既没有福寿螺那种鲜红的色彩,带着危险与禁忌的诱惑的触感;也不像加拿大一只黄一样,有从政府到平台一同投入的科普宣传。但是这些绿色的草,却有着和上述植物一样严重的威胁性,是不容小觑的入侵植物。

入侵植物

谈起自己以后的志向,何瑞博士的目光熠熠生辉。他说自己想要开发一个软件,随手一拍,便可以知道这个植物是什么种类、是否为入侵植物,如果是入侵植物该如何清除。“它长出来一颗,我就拔掉一颗”,这是何瑞博士的最高志向。就任于湖南女子学院的林翠云老师带着欧洲香料的辛辣与馥郁而来,为同学们讲述香料如何从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步步化身为情欲的符号。从欧洲十二月集市上飘出的混合着肉桂与丁香的红酒到餐盘上混合着胡椒的复合酱汁。凡是嗅觉得以捕捉的气味,都是她的田野。

欧州市场上的香料

生灵万物,山水有情

道不完的故事,横贯古今,纵通中西。《植物人类学》的课堂总带着绿意和生机。老师会为同学们讲述远方的故事,顺着餐盘里的中国稻、糯一路溯源,讲述水稻驯化人类的历史,讲述人类如何一步步从食物采集者变为传播稻米基因的“食米者”。文学与艺术相交,一旦进入,就是满口馨香。在这里,浪漫发生得就是这样不经意。

谈到最喜欢的植物,课堂上总离不开湖北这片土地上的特有植物。树形优雅的湖北枫杨,春华秋实;巴东醉鱼草的芳香,招蜂引蝶。

受到这门课的启发,同学们已经开始关注身边的植物,毕竟“发现和惊喜更重要”。有一位同学看到了黄刺玫,立马兴奋地分享给张箭飞老师。灿烂的重瓣花朵朵朵缀于灌木丛中,芳香四溢。张箭飞老师告诉同学,“七姊妹是蔷薇的变种,明代以前的画作从未见过,但在郎世宁的画作中已出现七姊妹与黄刺玫”。

尽管同学们可能需要借助识花小程序,才能认识植物的名字,但是那一瞬间的美丽,得以跨越古今而相遇。

拥有刹那的得见,已经足够幸运。某一天,我们发现原来自己偶然相逢的植物,已经在百年前出现在彼岸的画师的笔下。这是多么神奇的体验呀!

原来,我们从来都是同嗅一片灿烂。

【来源:武汉大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作业   人类学   画作   欧洲   香料   关切   田野   武汉大学   视野   植物   人类   同学   老师   发现   故事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