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迎来旅游热潮 旧厂区老作坊“长出”新产业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梨庄社区唐韵梨花智慧云产业园内,一家传媒公司的员工正在“直播带货”,现场一派忙碌。公司外,则是火热的施工现场,这一产业园项目即将收尾,正在招商。而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破旧不堪、市容问题集中的老旧厂房。“五一”期间,类似这样的工业遗产园区迎来了旅游热潮。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工业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利用好老旧厂房等形成的工业遗产,关乎未来。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建筑价值、社会价值等。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组织了五批国家级工业遗产的项目认定,先后发布国家级工业遗产194个。张裕酿酒公司、茂新面粉厂旧址、安化第一茶厂、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茅台酒酿酒作坊及恒顺镇江香醋传统酿造区等,均被列入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不同领域的工业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这些老园区、老厂房正在“长出”新产业。

工业遗产“活”起来

  曾见证我国工业的启蒙与壮大发展的工业遗产如遗珠般散落在全国各地,从历史中走来的这些工业遗产,正在不断地创新中“活”起来。

  在珠江西航道左岸,始建于1934年的广东饮料厂,在年过古稀之际结束了西增路厂区的生产。经过升级改造,饮料厂旧址改造成原创元素创意园,历经沧桑、富有年代气息的老厂房也被活化利用起来,并迎来建筑师事务所、服装企业、电商企业等新入驻者,重现生机与活力……这个产出第一瓶“广氏菠萝啤”、为广州人留下经典味觉记忆的地方,燃起创意激情,再续昔日荣光。

  根据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广州的工业遗产呈现成片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西村工业区、白鹅潭工业区、员村—赤岗工业区、白鹤洞—南石头工业区、黄埔工业区。据了解,工业遗产集中分布于珠江边,与工业生产的特点息息相关,又大又重的原材料和货物尤其适合通过船舶水运。

  “恒顺镇江香醋传统酿造区”于2019年入选国家第三批工业遗产。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示范基地为依托、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为核心,紧扣“文化链”、拉长“产业链”,通过对香醋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努力营造香醋文化与镇江旅游文化契合点,使其转化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化资本,推动工业制造与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等交融发展。公司负责人表示,入选国家级工业遗产,不仅有利于恒顺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业文化的弘扬和工业旅游的发展,而且对丰富实体经济的发展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眼下,江苏无锡梁溪区正在探索老旧厂房改造的“新样本”。位于庆丰路与锡澄路交界处的唐韵梨花智慧云产业园,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十八棉”厂区改造盘活为新型科创企业载体,完成了从老厂房到新园区的蜕变。“这些老旧厂房设计得很有个性,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加上邻近无锡火车站、汽车站,交通便利,所以这一园区具有先天优势。”梨庄社区党总支书记、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徐斌说,为了彻底盘活这片老厂房,他们曾专门到上海的园区取经。

  厂区的硬件改造只是第一步,运营好才能赋予其新生。“对于园区的运营,我们把低端的租赁模式升级为税收反哺模式,瞄准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方向,走科技培育创新之路,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徐斌介绍,目前,唐韵梨花智慧云产业园已有MCN机构入驻,柔性化物流工业机器人等一批项目也将陆续建设。

  “这里随便拍拍,都是写真大片,店铺各具特色,充满惊喜。”家住梁溪区颐和湾的小序说,运河畔的蓉运壹号文化创意园,是她和闺蜜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里面不乏创意饭店、咖啡店、茶室,还有各类个人定制工作室、设计工作室……经过多年运营,作为较早一批由老厂房改造成的文创园区,眼下,蓉运壹号已进入更新迭代期,正在进行新一轮环境提优、业态调整和服务提质。

“工业锈带”华丽蜕变

  工信部最新修订印发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指代表国家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物质遗存包括厂房、车间、作坊、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与工业相关的管理和科研场所、其他生活服务设施及构筑物和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产品、档案等;非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艺、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国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所属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遗产项目的保护、管理。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在确保有效保护工业遗产基础上,探索利用发展新模式,推动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很多历史文化空间都得到了改造和提升,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带动,人气始终上不来。而破败老旧的厂房,若是打造得当,便能成为文旅产业的“金矿”。而对老厂房的保护改造和利用,让其重新焕发活力,也实现了文化的延续与再生。

  江西省工信厅副厅长江绍龙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国家工业遗产峰会上表示,要大力弘扬工业文化,持续唱响工业好声音,不断提升工业软实力,继续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力度,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工业遗产文化带,建设城市工业遗产景区,打造夜间工业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蜕变,持续推进工业文化,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提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水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郑力鹏教授建议从政策引导、遗产价值认知、决策对话平台三方面着力。一方面,出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政策,引导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朝着积极稳妥的方向发展,为建设单位创造前景可期、长期稳定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专业部门对工业遗产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全面准确地揭示遗产价值和意义,明确保护的要求和改造利用的前提条件。不能仅着眼于工业遗产附着土地的价值利用,追求单一的经济价值,而是要尽量实现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的共生。此外,搭建一个决策、对话的平台,由业主、投资方、政府、地方管理、专家各方利益代表共同组成,成为法定的议事机构,各方诉求可以通过多轮沟通,形成共同决议,具有权威性、法定性和可执行性再去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厂区   作坊   遗产   长出   镇江   工业   遗存   旅游   创意   热潮   工业区   厂房   物质   价值   新产业   项目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