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路遥的《人生》:如果你没读懂高加林的悲剧,说明你还年轻

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人活一世坚守本心实在是难。

没长大的时候,总是羡慕那些来去如风、赚钱养家的大人们,然而真等需要自己安身立命、挑起担子的时候才知道,年少之时的自己是多么的目光短浅。

名叫生活的路,满是险阻,多有泥泞,时不时还有些无妄之灾降临头上,谁也保证不了自己能不能顺遂一生。

在这些糖衣炮弹、坑坑洼洼之中想要笔挺干净的全身而退几乎没有可能。

就像是路遥的成名作《人生》之中,他就凭高加林这个角色的故事,诉尽了生活的苦。

难怪有人说,只有年轻人才看不懂高加林的困苦,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让这些长大的读者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呢?

少年失落风雨中

鲜衣怒马少年时,谁不是意气风发满身冲劲,包括了在农村待了半辈子的高加林也是一样。

作为本书的第一主人公,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阶级后代,他一直觉得自己可以脱离农民这个阶层,可以真正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一片不一样的天地。

然而,老天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高考落榜了。

其中曲折都是后话,现如今的高加林唯一知道与需要面对的,就是自家已经负担不起复读的学费了。

他的家本来就是非常贫困的那一档,再加上父母年岁也大了,所以如今的高加林必须要想办法担起这个家的担子了,而这个时候的高加林,选择了去做一名小学教师。

这个选择是他自己做出来的选择,他虽然是退而求其次,但是他也很知足了,虽然这份工作挣得不多,但是因为这份工作既有利于他展示自己的才能,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充满希望的职业,同时不用让他被迫选择务农,所以这样平稳的生活高加林也是很满意的。

高加林以为高考失利的阴霾,早就已经脱离了自己,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身边其实还有人觊觎这个工作。

因为自己的孩子高三星高中毕业之后需要找工作,所以村里的大队书记高明楼使坏挤兑高加林让他下了岗,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进去,就这么的高加林失去了那个被自己称为希望的生活。

高加林唯一的希冀没有了,如今的他只知道自己被迫陷入到了无尽的迷茫之中,接连失去求学和工作的机会,如今的高加林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的父母一样,成为这个赤贫的黄土地的“奴隶”。

这个时候的高加林,还是那个自尊且自负的少年,不甘愿过着和父辈一样平庸的生活。

他不是没想过抗争,他非常想举报高明楼和他的儿子,然而他的父亲高玉德非常老实,他害怕高加林真的做出什么事情,让他和自己整个家都在村里无法立足,所以他死命的拦住了高加林,不让他出去。

冷静下来的高加林,看着自己本来就朝不保夕的家庭,心力交瘁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心气极高的高加林,面对着这个走投无路的处境,怎么可能甘心这样的选择,即便一时困顿在此,高加林也总会想办法脱离这个处境的。

然而,凭他自己如今的本事地位,是根本做不到的,现在的他能给自己的,就是无尽的酸楚与无奈。

高加林很不幸,他的不幸源于天降的“人祸”,然而他人生中遇到的人,并不是都在算计他、伤害他,有一个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刻,是他的避风港,给了他足够的温存与呵护,可以说没有这个人,高加林不一定迈得过这段苦难的时段。

这个人像是金子一样闪着光进入到高加林的世界,没有太阳这么浓烈的热度,但是已经足够温暖高加林这个人的全身上下了

这个人她是一个美丽又纯粹的女孩,她叫刘巧珍

她是村里的生意人刘立本的二女儿,是一个既有着属于农民的淳朴善良,又有着女性温柔体贴等等多方面优点的万里挑一的女孩。

这样的女孩追求者甚多,前来求娶的做媒的人也多,然而巧珍都一一回绝了。

在巧珍心里,她就喜欢那些有文化、有内涵的男生,也正是如此巧珍喜欢上了高加林这么一个失意,却也骄傲的人儿。

他们相遇的时候,正是高加林最失意的时候,他把自己困在家里睡了几天几夜,如果不是看着父母的辛苦,他还不知道要浑浑噩噩多久。

虽然被动选择了劳动,但是高加林并不高兴,一直到后来是巧珍的信天游歌声,像是一束光一样照在他的身上温暖他,他才开始有了笑容。

然而,就像是这首《信天游》本身自带的悲怆又凄凉的调性一样,他们两个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

忽见千帆隐映来

在感情里总是主动的一方最被动,越主动输得越多。

巧珍面对高加林的时候就是这样,高加林享受着巧珍的无限关怀与温柔,给他力量,加以慰藉。

在他们的关系之中,高加林一直都是被动享受着的,但是巧珍心甘情愿。即便面对这段感情的时候,其实巧珍需要承受的,比高加林要多得多。

因为这段感情,高加林获得了许多的希冀,然而对于巧珍而言,其实这段感情,大部分都是负累。

这段感情在一开始,巧珍就要面对村民的指摘和父亲的不认同,巧珍家在村里也算是大户人家,所以其实高加林和刘巧珍的家庭,并不算门当户对的关系。

然而,巧珍不在意,即便父亲再不同意,甚至打骂与她,她都选择了承受,因为她觉得和高加林在一起,听他说那些他感兴趣的事与物,是她最甘之如饴的事情。

刘巧珍真诚且干净的态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世间最难得的东西,然而对于人来说,太容易得到的东西都不会珍惜。

高加林虽然感念刘巧珍的关怀,也非常喜欢刘巧珍这么一个盘靓条顺、性格温和的女孩子,然而其实从一开始他们就注定不会在一起。

因为高加林的心根本就不想留在这个黄土地,他心中向往脱离农民阶级、脱离乡村的火苗还熊熊燃烧着,毫无熄灭的迹象。

早晚有一天刘巧珍会成为高加林认为的“牵绊”,成为他生活在城市之中的“阻碍”。

这个问题就是老生常谈的“爱情与面包”的问题,不止《人生》这个故事所塑造的20世纪80年代的背景之中常有出现,即便是现在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尖锐的存在于生活之中的。

因为人性就是这样,缺那样想要那样,有了爱情想要事业,有了事业想要家庭,有了家庭想要后代,无穷无尽地所谓“任务”捆绑在每个人身上不曾停歇。

而刚刚二十出头的高加林正是困在了第一阶段,有了相对稳定的爱情,但是事业却属于全线崩溃,这个时候的他急需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而这个时候变化就在悄然而至,因为需要给家里买盐,所以高加林有机会拿着母亲做的白面馍去到镇子上去卖的时候,高加林感受到了无比的失落与自卑。

他张不开嘴吆喝,没有文人的命,却已经得了文人的病,他已经不能接受底层人民的这种生活,他感觉在这里当着面吆喝的感觉,就像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学狗叫一般的耻辱。

不过也正是这个时候,高加林遇到了自己高中时期的同学黄亚萍,这个姑娘是城里人,毕业之后也顺其自然留在了城里。

黄亚萍和高加林很有共同语言,尤其两个人都喜欢高谈阔论道一道国家大事,这是刘巧珍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

因为巧珍没有读过书,虽然热忱又美丽,但共同语言始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悬在两个人中间。

尤其在高加林来到了城里见到了黄亚萍之后,想起刘巧珍一见面就要说起那些家长里短之后高加林只觉得刘巧珍聒噪。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道理不只是在物质之上适用,精神层面也是一样,以前的高加林觉得有刘巧珍就是人生一大幸事了,然而黄亚萍的出现开始撬开了高加林的新世界。

与此同时,工作上高加林也遇到新的机会,他的叔父在城里做了大官,高加林也沾了光被引荐到了城里做起了通讯专员。

眼看着高加林的事业终于开始有了起步,高加林的感情方面,又开始犯了难。

刘巧珍与黄亚萍,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同时成为了他这个时段的心上人,他开始权衡这两个女人的优劣,听着刘巧珍的闲言碎语,高加林越来越无法看到曾经刘巧珍带给他的美好与闲适了。

展转惑乱失本心

刘巧珍就像是高加林没有彻底进入城市之后的那颗本心,虽然有些莫名其妙的文人的自傲,但大多还都是干净纯粹的。

可是进入到城市之后,享受到了浮华带来的欢乐之后他开始沉醉其中,黄亚萍就像是城市这个时段的最明显的表象,像是烈性酒一样,虽然喝完会头疼,但是很爽快很沉迷。

一开始的高加林两面都不愿意舍弃,但是想要逃离农村,逃离贫穷的他,无法拒绝城市的吸引,就像无法拒绝如酒精一般让他上瘾的黄亚萍一样,所以就像抛弃了黄土地一样,高加林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抛弃刘巧珍,和黄亚萍在了一起。

可是和黄亚萍的故事,也从来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那个时候的黄亚萍有男朋友叫张克南,为了和高加林在一起,黄亚萍同样选择了抛弃张克南。

他们两情妾意两厢情好,独留两个失去了爱情的独自悲伤。

刘巧珍是很善良又简单的女孩,面对这段感情她像是飞蛾扑火,而面对失去的时候她也没有一味地撒泼与争吵,反而是比较平静的接受了。

终于有一次不是高加林这边出了问题,但是在城市里的张克南一家可不是这么想的,面对高加林的横刀夺爱,他们自然也想到了磋磨他的方法。

还在城市的糖衣炮弹里享受的高加林不知道,天降的“人祸”将再一次降临他的头上。

张克南的母亲,知道了高加林走后门做的通讯专员,一下子拿住了他的小辫子,把他给举报了。

再一次,高加林又在他最幸福的时候失去了他最重要的东西,然而第一次是巧合,这一次可以说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了。

工作没有了之后,高加林的爱情也彻底失去了,黄亚萍也离他而去了,而他唯一的去处,就只剩下他曾经避之不及想要逃离的黄土地了。

没有的选他,只能重新回到家乡过起了农民的生活,然而这一次不比往昔,等到他回到了家乡之后才发现,就连以前的美好他也在没有机会留住了。

刘巧珍已经嫁为人妇,对他是唯恐避之不及。

这次回来他,只有无尽的孤独与泪水相伴,再想要有什么温暖相伴的爱人什么的是再也没有可能了。

高加林悔之晚矣,终究失去了本心的他,也失去了曾经的一切。

曾经的高加林虽然同样清高不愿意留在黄土地,但是至少那个时候的他对于事业的想法还很纯粹,是想靠着自己的本事去变强大的。

然而,后期的他面对现实的许多困苦开始有了歪心思,开始了投机的心思,眼光也越来越势利,甚至因为自己的势利与投机,最终造就他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现实就是充满残酷与困苦的地方,面对现实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力不从心,进而失去年少时候的本心。

高加林就是这样,年少吃了些苦楚就无所适从,面对别人给的温暖也总是理所当然,甚至轻易就可以抛弃。

然而等到长大了之后就会发现,他所抛弃的才是他最应该珍贵的东西。

唯一属于他的那段感情,最终在他自己的舍弃之下也离开了他。

高加林的人生就像是在世的许许多多的人们一样,长大之后的他们怀念着年少那些唾手可得而如今却不可得之物。

无论过得快活还是落魄,曾经的他们都在现实之中被磋磨殆尽,就像是年少时的我们一样,满眼都是不可得之物。

如有机会,希望世间之人都可以看一看《人生》这本书,去了解了解高加林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之中学会理解什么叫年少不可得之物。

如有机会,千万守住自己所爱之物,不要让长大之后的自己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人生   黄土地   本心   困苦   村里   年少   城里   悲剧   温暖   现实   农民   事业   年轻   机会   爱情   城市   工作   高加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