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九捷-《戚继光传》


  1561年3月的一天, 台州城内热闹非凡。 大街小巷, 人流不息。 他们笑容满面, 三五成群地涌向海边, 原来今天戚家军的大船举行出海仪式。 消息灵通的人士称, 这次出海的战船有44艘, 可是大场面, 不看会后悔一辈子的。

  海边挤满了人。 戚家军阵容整齐, 等着戚继光的号令。 战船排满了港口,  围观的百姓不停赞叹,“这船好大啊 ! ”“这么好的船, 打倭寇该不成问题吧。”

  官吏、 乡绅、 文人们纷纷向戚继光道贺, 说几句客套话, 而后祝愿戚家军早日消灭倭寇, 使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戚继光春风满面, 前前后后地应酬着。

  战舰出海的时候到了。 戚继光令旗一摆, 水军的阵形发生变化, 化成40个个小方阵。 他又把令旗一摇, 水兵们立刻行动, 冲上战船, 取锚, 升帆, 正舵。 那天风正好, 帆一升起, 船便乘风破浪向大海深处驶去。 岸上的人们一阵欢呼。 行驶不远, 船便散开, 排成一定的阵势, 向深海驶去, 那么大的一片水域, 飘扬的全是戚家军的战帆。

戚继光望着远去的战船, 说不出的激动。 自抗倭以来, 从未有过这么好的形势。 手下精兵4000,又有一支新型水师, 对付倭寇, 更有信心了。 这年戚继光33岁, 正当建功立业的壮年。

  警报传来, 倭寇2万人, 战船百艘, 向浙江沿海驶来。 其中向台州一带扑来的不下1万人。 戚继光成竹在胸, 派出哨兵, 从容准备迎战。

  4月份, 倭寇驻扎在象山, 而后从奉化东南登陆,窜到宁海以北的团前, 大肆抢劫, 试图引诱明军离开台州, 而后乘虚攻克台州。

  这次, 倭寇有1万多人, 气势汹汹。 而戚家军自建成以来, 还没打过大仗。 戚继光意识到这是一场恶战, 决定举行誓师大会, 鼓舞士气。

  4000 勇士列成方阵, 盔甲鲜明, 刀枪耀眼,十分雄壮。 戚继光登上将台, 手扶长剑的卫士, 威风凛凛站在两旁。 他目光炯炯, 环视全场, 有力地说: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倭寇的罪行, 大家都听说过。现在倭寇又来骚扰, 抢占我们的土地, 杀害我们的同胞, 我们都是铮铮男儿, 应该怎么办? 我们要做的,便是奋勇杀敌。 平时, 就是什么事不做, 也少不了我们的军饷。 军饷哪里来? 还不是老百姓那儿征来的。你们在家, 那个没有种过田, 都知道种田的辛苦和缴粮纳银的艰辛。 现在不用咱们耕地种田, 养着我们,只希望咱们能保家卫国, 打仗打胜仗。 倭寇就在眼前, 咱们应该怎么办 ? ” 将士们群情激奋, 齐声大喊:“奋勇杀贼, 荡平倭寇 ! ”

  戚继光十分满意,“好! 那我就下命令。  楼楠、 刘意 ! ”“在 ! ”  两个将官闪身出来,“ 命你二人率军守卫台州城 。” 二人领命下去。“胡守仁、 张元勋! 命你二人防守海门。 胡震! 命你率水军驻守松门、 海门和宁海以东外洋, 断绝敌人海上逃跑之路 。” 各将领命而去。

  倭寇的主力在宁海, 戚继光亲率部队, 兵发宁海。 行军路上, 戚继光接连收到战报,“桃渚告急,速来增援 ! ”“新河告急, 速来救兵 ! ”“海门、 松门发现倭寇 ! ” 告急文书一件件飞到戚继光手中。 原来,狡猾的倭寇得知戚家军主力去了宁海,台州一带空虚, 便随机应变, 兵分三路: 一路杀向台州以东的桃渚; 一路杀向台州东南的新河; 一路进犯台州东北的健跳。 三路齐头并进, 直扑台州。

  戚继光一向沉着, 这次却有些慌乱, 多处告急, 该怎么对付? 分兵支援吧, 不行, 兵法云“备多则兵分, 兵分则力弱”。 况且已经分兵几处。 他下定决心, 要合力围歼, 打速决战, 消灭一处, 再迅速支援别处。这是对戚家军素质的考验, 战要必胜,如果进攻不力,拖延了时间, 则对全局不利; 行军速度要快, 否则会贻误战机。 戚继光分析了战斗形势, 入侵桃渚的倭寇不十分强大, 不必着急; 而入侵新河的倭寇威胁很大, 应迅速支援。

  他叫来传令官, 吩咐他派人前去胡守仁和楼楠部,让他们飞快回兵增援新河。布置完这些, 他把唐尧臣单独留下, 告诉他一个计策。 唐尧臣会意地领命而去。

  新河城内十分紧张, 倭寇已经杀到城外。 城中百姓得知军队力量不足, 纷纷拿起武器, 到城上助战。 戚继光的夫人挺身而出, 发动妇女挽起发髻, 穿上军装, 列阵城上。 这时唐尧臣已经赶到城内, 按照戚继光的吩咐, 行动起来。

  倭寇不事休息, 立即攻城。 他们气势汹汹杀到城下。 远望城头, 旗帜招展, 士兵排列整齐, 盔明甲亮, 兵刃耀眼。 城门楼上还有两根大旗, 一个写着“帅” 字, 一个写着“戚” 字。 大旗下, 稳坐一个威严的军官, 卫兵侍立两旁, 也都不怒自威。 再远一点还有十几架大战鼓, 几个壮小伙, 赤着胳膊, 把鼓擂得震天响。 整座城池, 都透着一股杀气。

  倭寇头一看不妙, 莫非戚继光没去宁海, 如果他在这儿, 就麻烦了。 他又观察许久, 也没看出破绽。 这时,城头上的“戚继光” 站起来,下令“放箭”,城上的弓箭、 鸟铳纷纷开火。 倭寇头见势不妙,“撤”,倭寇潮水般退了下去。 在离城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招集军官, 商量对策。

  第二天清晨, 探子们纷纷来报, 说戚继光和他的主力确已兵发宁海, 这儿没有主力。 倭寇头知道受骗了, 大怒, 立刻下令攻城。

  城中人马不多, 敌人攻势很猛, 新河城危在旦夕。 正在危急时刻, 城下杀来两支人马: 一支是胡守仁的援军, 一支是楼楠的援军。 他们接到命令, 火速前来增援。

  敌人没有防备, 被两支队伍一冲, 立刻乱了阵脚, 攻城的不敢攻城, 与明军杀在一起。 城中见到援兵, 十分振奋, 开了城门杀了出来。 倭寇见势不妙, 慌忙溃逃。 明军随后追杀, 取得了胜利。

  与此同时, 戚继光在宁海大胜。 兵贵神速, 立即回兵支援新河。 在路上, 探马来报:“新河已经取胜。 只是进犯桃渚的倭寇,已经杀到精进寺了。”戚继光大惊,精进寺离台州不到20里,必须火速支援台州。

  天正下着雨, 道路很难走, 恶战之后又匆忙行军, 士兵们又累又乏。 戚继光鼓励士兵说:“敌人已经到精进寺了, 离台州只有20里。 台州失守, 那就麻烦了。 我们必须火速支援。我知道大家都很累, 但打仗要抓住战机,提前赶到台州, 便抓住了战机, 我们一定要把握住。 大家有没有信心 ? ” “有! ” 下面是声振天空的声音。 戚继光很满意, “行军! ”

  第二天中午, 戚家军到达台州。 探马来报 : “倭寇已经杀到离台州只有2里的花街。” 戚家军连夜行军120 里, 又累又饿, 正准备做饭。戚继光说: “大敌当前, 饭看来吃不成了。咱们消灭倭寇,回来吃庆功宴,怎么样? ”将士们振臂高呼“杀尽倭寇,回来吃饭。”

  倭寇们排成长蛇阵, 向这边杀来。 戚继光亲自点燃号炮,指挥鸟铳手发射鸟铳。顿时,硝烟弥漫,前头倭寇倒下几十人。倭寇们对戚家军早有耳闻, 碰到戚家军主力,早怕了几分。倭寇队伍有些乱, 许多人在犹豫, 打还是逃?

  勇士朱钰大呼一声“冲”, 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有个倭寇头正在阵前指挥,烟火弥漫,正挡住他的视线,刚看清前面的东西,朱钰就冲了过来,手起刀落, 那头目立刻送命。

  群匪无首, 队伍更加混乱。戚继光指挥军队,掩杀上去。短兵战中,戚家军的优势得到了体现。平时训练,很注重短兵格斗的练习,经常举行演武会,表演对战本领,取胜的士兵要受到奖赏。再加上严密的阵法,高超的指挥,戚家军锐不可挡, 倭寇节节败退。

  倭寇头见势不妙,派人冲入混战队伍,拿着许多珠宝,边跑边洒。这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想趁对手抢夺珠宝时, 赶快逃跑。这次他们失算了,他们碰到的是戚家军,不是以前的“客军”。戚家军将士对珠宝看都不看,继续杀敌。

  戚继光大怒, 号令手下,“杀死这个家伙的,重赏! ” 一个哨长叫杨世潮, 手疾眼快, 趁那人跑到眼前, 手起刀落, 结果了他的性命。

  倭寇大败, 戚家军从后掩杀, 很快结束战斗。 这一战共消灭倭寇308 人, 生擒倭寇头2人, 溺水死者无数, 救回被掠去的百姓5000余人。

  战斗结束后, 大摆庆功宴。将士们开怀畅饮, 意气风发。

  这次战斗并没有彻底消灭敌军, 台州城仍面临着很大威胁。 为加强台州防务, 他兵分三路: 一路守新河; 一路守太平岭; 自己率1500名军兵守台州。

  台州城只有1500名守军, 根据探马的消息, 倭寇人数远远超过自己。 以少敌多, 形势不利。 戚继光召集军官,共同商量对策。

  陈大成、 王如龙、 朱钰等军官陆续到来, 戚继光让他们坐下,“这次叫大家来, 当然是为眼前的战斗。 以前咱们打仗, 都是以多胜少, 这次不同了, 咱们只有1500人, 敌人起码有2000 人, 以少敌多, 必是一场恶战。 咱们今天就商量, 怎么打好这一仗。” 陈大成说: “以少敌多并不可怕,关键要打出气势。 只要士气旺盛,打败倭寇是没问题的。”

  另一位将领说: “以少敌多, 要讲究猛,讲究快。最短的时间内杀死敌人, 就等于节省了人力。” “二位说的都有道理, 可是怎样才能更好地速杀敌呢? ”戚继光问。

  “我有一点看法, 平常打仗,得了战利品,往往派专人守护、 运送, 这就浪费了精力与时间。 所以这次打仗, 就不能管战利品, 战斗结束后再处理。” 戚继光听了, 连说“有理”。

  哨官王如龙说:“还有抢功的事, 杀死倭寇后,都争割首级,这也浪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这次战斗,应不允许割首级,只管向前冲就行了。”

  另一个将官说:“许多沿海渔民成了倭寇, 他们中有些并不是真心为倭寇卖命, 有些还是被逼去的。 所以对待这些人, 应当宽大,能招降的就招降。”

  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 出了许多点子, 戚继光把这些点子总结一下。 他传出号令, 约法三章: 第一是不准抢功, 争割首级; 第二是不准贪图战利品,只管冲杀;第三是不要轻杀胁从犯,能招降的就招降。

  五月初五这天,一群倭寇排成长蛇阵,在匆忙行军。队伍长达20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至少有2000人。天正下着雨,狭窄的山路被水一冲,更加泥泞难走。倭寇们又冷又累, 叫苦连天,心里暗骂头儿在这么个鬼天气出兵。倭寇头脸上露出笑容,“这种天气,戚继光,你不会料到我会出兵吧!”

  倭寇继续向仙居方向移动。雨还没停, 路更不好走。中午时分,来到一座高大山峰边。往前看去,山路更加崎岖, 从山谷朝上看,两边乱石丛生,再往上, 树林茂密。倭寇头心中一惊,这样的路, 敌人要是伏击,可就麻烦了。他派探子前去探路,探子很快回来,说两边山上没有人。他心里一阵欢喜,大笑道:“我想戚继光也没那么聪明,会想到我会这时来, 会走这里。”于是下令继续行军。

  山路曲折,往里越来越不好走。倭寇们疲惫不堪,叫苦连天。一路没碰到明军,倭寇头也放松了警惕。再往前走, 出现一片开阔地。倭寇头见部下实在太累,下令军队停下,原地稍事休息。

  他们早就累坏了,一听要休息,一屁股坐下,不顾地上湿不湿,其实也顾不了那么多,他们全身都湿了,再也懒得动弹。后面的队伍上来,各找一片地域,坐下休息。

  他们怎么也没料到,附近的山上, 埋伏着许多明军,他们正蹲在大石、树林后面,密切注视着倭寇的行踪。戚继光在一棵大树后面,默默地数数,“300 了…500了…够1000了,够1500了。”大部分倭寇已进入埋伏圈。他果断下令,“开炮 ! ” 号炮一响,喊杀声四起,声震山谷。 树丛后,石头后,迅速出现许多明军,漫山遍野杀了下来。

  先以火铳、弓箭、石头杀敌。后来列成鸳鸯阵,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群。倭寇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大,而明军以逸待劳,占了便宜。倭寇队伍被冲得乱七八糟,最大的一伙退到对面的小山坡上,苦苦抵抗。正在这时,背后也响起喊杀声, 埋伏在那儿的明军也冲下来。同时在山上树起一面白旗,戚家军齐声高喊:“放下武器,投到旗下,不杀头,不问罪! ” 当时就有几百人奔到旗下,缴械投降。

  倭寇继续抵抗,戚家军势不可挡,很快就全歼顽敌, 取得很大胜利。

  戚继光带领台州军民,在新河、花街、上峰岭等地九战九捷, 打得倭寇闻名丧胆,狼狈逃窜,再也不敢进犯台州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台州九捷”。 戚继光因此也被倭寇称为“戚老虎”, 戚家军也名震天下, 妇幼皆知。同时, 浙江总兵卢镗和参将牛天锡分别率军歼灭进犯宁波和温州地区的倭寇。到嘉靖四十年秋,也就是1561年秋,入侵浙江的倭寇基本荡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台州   新河   天正   海门   宁海   探马   见势不妙   战船   探子   首级   倭寇   军官   主力   敌人   队伍   戚继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