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文化为什么会成为台州旅游的主打元素呢?

关心台州本地旅游的市民,会关注到最近宋韵文化已经成为台州旅游的主打元素,具体表现如下:

台州府城,以前常见的是明朝戚家军的抗倭主题(例如:戚家军巡城,鸳鸯阵),但是最近宋韵已经悄然兴起

着红妆汉服、品古琴优雅、赏非遗技艺、观宋韵演艺……2022年12月16日到18日,“府城宋韵 好事来临”台州府城宋韵市集开市。活动现场,通过场景再造的方式,融合宋韵文化的主题场景和特色的文艺表演,让市民穿越回千年前,感受宋代台州府城的市井繁荣。

冬日的台州府城文化景区,暖阳和煦。跟着悠扬的琴声来到兴善门下,一台宋韵主题表演正在进行。身着汉服的年轻姑娘,或弹着古筝,或翩跹起舞,再现宋时勾栏瓦肆间的歌舞升平。不远处的瓮城,正在举行一场宋朝运动会,大宋沙包,投壶,蹴鞠、射箭……市民沉浸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当然,这场宋韵集市要展示的,不止于此。在宋制灯笼的指引下,从兴善门入口登上古城墙,一场宋韵文化体验之旅正式开启。宽大的油纸伞下,酒坊、茶肆、小吃铺、首饰铺、团扇铺等宋朝特色铺面一字排开。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等宋代文人雅士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被展现……鲜活而具有烟火气的宋代市井画卷,在古城墙上徐徐铺开。市民还可以参与穿宋制汉服、化宋式妆造、制作宋制团扇等体验活动。京都‬梦华‬录‬的生活‬场景‬扑面‬而来‬。



拜四方、撒谷豆、作揖对拜、婚书盟誓……2023年4月15日,临海台州府城里,一场盛大的宋韵集体婚礼吸引无数人驻足观礼。“十里红妆”,跨越千年,十二对年轻的新人身着华服,在宋韵之礼中执手为伴。

同样的距离台州府城临海大约36公里的黄岩,2022年竣工的官河水街,主题也是宋韵,“千年永宁 宋韵悠远” “千年永宁 宋韵黄岩” “官河入画来,宋韵烟火集” “走进千年永宁的宋风雅韵”,

问题来了,为什么台州本地的旅游现在宋韵的比重越来越大呢?

台州自唐朝以前,虽然有卫温下夷洲等等大事件,但是文教方面一般认为是始于唐朝的郑虔郑广文博士。

唐朝以前台州实际上还是荒蛮之地,是充军发配贬谪的目标标的,而且唐以前是世家门阀控制政权,普通的士族几乎没有上升通道,何况台州这样的荒蛮之地。

但是自唐朝以来,科举制度第一次落地,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科举制度的负面信息特别的,但是不可否认,科举制度的确定,普通的地主及普通的士族的上升通道被打开了,寒门出贵子成为可能,大批的士子通过科举进入了国家的统治阶级,无形中加速了世家门阀阶层的瓦解和消亡。

安史之乱造成的中国文化上的第二次衣冠南渡,大批的中原士族进入了台州,直接造成了台州历史上的跨越式发展,台州的政治中心就是在唐开始从章安迁徙到了现在的临海城关所在,开始了台州从海洋到内陆的发展阶段,章安和海门自此成为拱卫府城的门户,而且永宁(黄岩)也是在唐朝的时候从临海析出独立置县,台州六县的格局基本形成(台州六县中最后一个太平县是建立于明朝)

应该说唐朝时台州真正走上发展的道路,著名的唐诗之路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唐诗之路指从钱塘江开始沿浙东运河经绍兴上虞浙东运河中段的曹娥江溯古代的剡溪(今曹娥江及其上游新昌江)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椒江以及余姚宁波、东达东海舟山和从新昌沿剡溪经奉化溪口至宁波的具体的一条道路,我们仔细考虑的话,这应该更像一条驴友路线,而不是台州本土的文化路线

但是,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中国历史上第三次著名的衣冠南渡时期,台州的地位直线上升,甚至可以说是到达了顶峰。赵构的传奇故事”泥马渡江“除了有淮河版本的故事,还有就是台州版本的,现在台州的上辇,下马,上马等地名就暗合了赵构泥马渡江的故事。台州府城临海最近推出的”十里红妆“的宋韵集体婚礼的由来,也是和赵构南渡相关。


对于宋朝,历史学家陈寅恪这样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其实,把主体范围缩小至“台州”,这句话亦成立——吾台州之文化,于两宋时登峰造极。是的。在传统社会的台州,没有哪个时代能像宋朝这样,重视文教,名士辈出,商业与海外贸易发达,市民生活风雅、富庶。

北宋时,台州进士数量为33人,居浙江11州最末位。据《嘉定赤城志》记载,宋代台州第一个进士,是黄岩人杜垂象。

到了南宋,台州进士数量激增到569人。什么概念?台州历史上,进士总数为986人,南宋占了大半。横向对比,台州超越了临安、绍兴等“进士大户”,居浙江第4位。

究其原因,一方面,南宋政治中心的南移,使台州变为辅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让台州在内的浙东一带,成了人才聚集地。另一方面,二徐、朱熹等夫子的言传身教,官学和书院的兴起,让读书和科举,成为当时一股热流。

通过科举考试,一批台州‬学子迈入了士大夫阶层。他们当中,有人登上历史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历史学家钱穆这样评价宋代的科举制度: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皇权政治下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相较于前朝,宋代的社会更加平民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在台州时不时上演。

南宋一朝,台州共出过6位宰相,分别是:谢深甫、钱象祖、杜范、贾似道、叶梦鼎、吴坚。

临海洗菜桥的谢皇后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谢道清,谢深甫的孙女,一位传奇的女性,目送了南宋王朝最终的消亡。

另外‬宋朝的台州,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方外人士——张伯端和济公。两人一道一僧,身份泾渭分明,但他们身上都有着儒释道三教圆融的特点。尤其是张伯端,紫阳真人,就是现在台州府城紫阳街的由来。

宋朝是不完美的,但是宋代主张“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权、相权、台谏之权,构成中央政府中的三角,三者互相倚恃,又互相限制。这是政治上一个非常超前的时代,不是后期的明朝部阁制度可以比拟的。

而元朝,一般来说大家都不熟悉,史学家们不约而同遗忘的时光,就算是电视剧编剧寻找不太引人关注的朝代的时候也是基本避开元朝,宁可去汉末唐初或者唐末宋初这些冷门年代去寻找灵感。

而明朝,由于政治中心在北京,南京不过是一个备都,台州,除了”台州式硬气“被诛连10族的方孝孺之外,最有名的就是戚继光,貌似现在台州所有的习俗,都能和戚继光挂钩,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在那种文尊武卑的年代,说明台州实际上已经走下了巅峰的阶段,无法达到宋朝的高度。


对待历史,我们应当怀揣一分温情与敬意。回望宋朝,在台州这片土地上,曾有那么多有名无名的先人。他们中,有人留下了诗文、著作、话语,也有人创造出像宋服、青瓷那样的美物。

所谓宋韵,大抵便是这些人事物的集合。那些家国情怀、文教思想、市井人情、美学艺术,直到今天,依然回响。

这,大概就是最近台州本土旅游越来越多加持宋韵元素的由来吧,你说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韵文   台州   府城   紫阳   浙东   永宁   明朝   士族   科举   进士   宋朝   南宋   宋代   唐朝   元素   政治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