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显身手 乡村振兴添动力

2020年以来,云岭大地上蓬勃发展的科技小院在田间地头书写产学研用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从“象牙塔”走向“泥土地”——

科技小院显身手 乡村振兴添动力

近年来,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探索洱海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路径,在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同时,打造出“水稻+”“烟草+”等绿色高值协同模式并取得较好效益;澜沧蒿枝坝科技小院通过专家团队常驻一线,手把手教、面对面指导,大大提升了当地群众冬作马铃薯、冬早蔬菜、林下三七、旱作水稻等种植技能和种植效益;勐海曼拉村科技小院把课堂搬到农田里,依托多年生稻科研,通过耕读教学、实践育人,培养出5届42名知农爱农、具备创新能力的农科研究生……2020年以来,云岭大地上蓬勃兴起的科技小院探索产学研用新路径,立足区域特色服务产业发展、着力科技推广服务农民增收,切实以科技推动了云南乡村振兴。

澜沧科技小院与当地农民庆祝丰收

“围绕云南‘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建设科技小院,按照‘科协领导、院校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常驻、多方支持’原则建设运行,自2020年创建第一批5家科技小院至今,我省共建成科技小院16家。”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小院紧扣地方主导或特色产业建立。例如,在云南省水果产业示范县宾川建立了葡萄科技小院,在云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元谋建立了果菜科技小院,在云南省肉牛产业特色县广南建立了高峰牛科技小院等,切实将创新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在云南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元谋果菜科技小院开展嫁接研究

可喜的是,2022年7月,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在我省批复建设科技小院34家。其中,省科协与云南农大共建15家、中国农业大学建设6家、中国农科院建设1家、南京农业大学建设1家、云南大学建设4家、昆明学院建设7家,我省科技小院建设迎来扩面提质发展良机。

寻甸草莓科技小院开展技术培训

科技小院在发展过程中演绎出“自下而上”式农业科技创新、“科普志愿”式农业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式农业人才培养三重功能,“小院虽小作用却大”。以2022年我省建成的11家科技小院为例,科技小院入驻研究生73人,完成日志4452篇,发表专利15个,发表学术论文21篇,培养高校毕业生10余人,形成了“学校+基地+乡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独特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为云南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有情怀、有理想、有能力”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科技小院结合当地实际,书写产学研用大文章,通过农业技术培训、产业技术指导等方式促进科技推广应用,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11家科技小院两年来共发表科普文章(视频)29篇(个),举办科普活动131次,培训农民119场次,线下农民培训4414人次,田间指导农民7460人,开展示范项目36个,示范面积11万亩,技术辐射面积283万亩,带动16045户农户增产增收,实现户均增收8084.76元。

云南网记者 陈云芬 摄影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小院   云岭   元谋   乡村   云南省   产学研   果菜   科技   科协   云南   田间   我省   农民   动力   产业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