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越军战术有哪些?其中3个战术令我军头疼

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经历反法、反美的战争后,越军实力突然增强了,一度被称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越南之所以取得越南战争胜利,并变得强大,主要靠我国对越南的无私援助。但越南却忘恩负义,不断挑衅我国,1979年,我国被迫对越自卫反击。



从过往的历史资料看,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虽然取得胜利,但也吃过越军亏。越军无论体制还是战术都曾向我军学习,当时越南有些军官还在我国军校中培训过。因此,在战争中,越军对我军的战术很熟悉。据有关军事资料记载,越军有3个战术曾让我军头疼。

特点

在中越作战中,越南防御战术在借鉴我军战术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越军根据越南地形,形成自己的特点。在固守要点上与我军战术又有所不同。



一是防守要点并不是制高点。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山地作战中,制高点往往是防守要点,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敌方。但在越南,山高林密,山顶之处并不是制高点,因为即使占领山顶,也因灌木茂密无法通视山下。因此,越军的防守要点一般不选在制高点上,有时先在山腰处,有时选在所控制交通要道上。



二是向美军学习设立假阵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军的战术有了改变。越军在与美军长期作战中,越军学习了美军的战术,比如在美军的阵地构筑上,以及美军侦查技术上运用了,让越军收获很大。因此,越军与我军作战中,构筑了一些假阵地,以此分散我军的注意力及兵力部署。另外,越军还利用他们伪装能力,给我军的最初作战制造了一些麻烦。



三是游击战术运用灵活。

越军在作战中,他们防守要点并不是他们射击点,而一些射击点只是一些分散人员,比如民兵等非正规部队,以及散兵利用地势组成的临时发射点。据资料记载,因为越军吸取了我军游击战的经验,在与美军作战中就大量运用,而且取得成效。越军与我军作战中,当遭受我军正面打击后,越军就会分散部署,形成了一个个临时射击点,让我军摸不准哪个才是越军主力。



构成

越南的防御战术特点与越南地形、环境分不开,也与当时越南社会有关。越南向我国学习形成了军民作战的“人民战争”思想。而且越南的内部军民界限很少了,各个县乡等小行政单位,也有自己的军事体制。据资料记载,越南为适应与我军作战,越南把全国原来的80个省和直辖市,改为39九个省和直辖市,很多省人口数量大,有100多万到300万不等人口。

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使越南在各省建立了战斗单位,各县、乡、村等也有作战单位,形成了越南兵民一体的军事体制。而且互邻的各省各县各乡在战略既有策应,又有联系,而且还是一个独立的战斗群。

越南之所以建立这样的体制,就是针对我国,其战术也跟着变化。虽然越军这种较强的防御作战体系有时很僵化,而且不会大规模反攻,但对于越南热带环境来看,又有其优越性。



从越军整个防御体系来看,以地方部队为主,也有主力军参加。因为各省有1至2个独立团,县有1至2个独立营。越南的区域防御就形成了游击、伏击、袭扰等战术手段。在山岳丛林地区,伏击点多设在道路两侧、拐弯处、交叉路口附近,还有山地的腰、脊、谷、隘口等处。还有很多便于利用的石灰溶岩区中的石洞、石缝等便于隐蔽的地点。因此,越南战术也充分结合越南的地形。

当越南防御被突破后,越军就会化整为零转为游击战。甚至有的越军利用地形和伪装会迂回到对手后方。因为越军地方部队一般不会离开防御地域,他们对防御地域熟悉程度要比我军强。而且平时和老百姓没啥两样,让人无法分辨。这让他们便于分散伏击,开展各种侦察偷袭行动。



破解

对于越军的兵民一体以及变化多端的游击战、阵地战,而防御无规律的问题,我方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了破敌之法。由于越军经常把防御要点选在公路附近险要位置上,目的就是控制交通要道。

而且越军扼守要点上也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分清主次,主要防守要点以连为单位的话,主要是一个加强排。而其他阵地兵力,便于越军发扬火力及机动和炮火支援。越军形成了互相配合的“战斗乡”、“战斗村”,这些兵民一体的单位,互相配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地形对我军形成各种火力点。



越军防守要点战法并没有神秘之处,远距离对我形成压制,近距离时突然开火,且阵地前方还经常设有伏兵。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有应对之策了。



更多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资料,请用今日头条APP搜索关键词即可。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越军   我军   战术   越南   作战   制高点   地形   阵地   美军   要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