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力推进纸币大明宝钞,为何民众却不接受?最终仍是昙花一现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大明宝钞是明朝初期最重要的货币组成部分,其职能和现代货币一样,顶替传统的金银货币,作为人民生活买卖的货币工具,然而明朝宝钞的存续,并没有像宋代那样贯穿许久。

反而没过多久就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到民间百姓的排斥,最终走向失败,不少人都感到奇怪,宋元时代都能使用货币进行交易,为何到明朝却不灵了。

一、大明宝钞是在什么时候走向没落的?

任何问题的出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都需要一个过程,大明宝钞的衰落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推出就是失败的。

后代学者不少人认为,大明宝钞之所以到后来被明朝人士所抛弃,从而走向失败,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大明政府的滥用滥发导致的。


中国的货币历史非常久远,从宋朝开始就出现有货币性质的交子,不过当时的交子的职能还不算真正意义上货币,只能算是一种类似支票一样的存在。

不过后来金元两个朝代在宋朝交子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其纸币制度,让货币更顺畅地在社会上推行,金朝的交钞、元朝的会子和中统钞等,都是建立在交子制度的基础上发行的。

《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三十年,1397年)甲子,禁民间无以金银交易。时杭州诸郡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由是钞法阻滞,公私病之,故有是命。”

然而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也打算效仿宋元两朝的货币制度,准备建立属于自己朝代的货币,但朱元璋显然没有吸取宋元在货币上的一些错误,为宝钞后来的衰落埋下伏笔。


当时的大明宝钞和铜钱都是市面上主要的流通货币。并且为了防止大明宝钞,明朝在设计和制造宝钞的过程中,也颁布极为严厉的法律规章制度,以防止市面的大明宝钞出现伪钞现象。

比如《大明律》就有专门惩治制作伪钞者的法例出现,上面曾记载道:“惟铜铁私铸者,故斩。”可见未经官府允许制作大明宝钞,在明朝是死刑的。

另外制作上,明朝也吸取了宋朝、元朝的制作经验,从宝钞的制作原材料,宝钞图文的雕刻,到宝钞上防伪专用印章,这一系列工程都有严格制造严格工序,其防伪技术在当时堪称一绝。

同时明朝还规定了具体的宝钞面额使用制度,制作出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的1元、10元和50元的面值钞票,当时大明宝钞从10文到50文的钞票面值一共有5种。

并且还规定以100文为交易红线,只有低于100文以下的人才能使用铜钱,超过者只能使用大明宝钞。


在明朝朱元璋的强力执法系统的加持下,大明宝钞在刚刚推出的时候,市面的货币流通还是十分稳定的,人们也乐于用大明宝钞进行商业买卖。

然而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大明宝钞的稳定就开出现问题,其货币购买量日益下降。

比如根据史料记载,在洪武二十七年时,浙江一带的大明宝钞的购买力只有160文左右,只有大明宝钞最初购买力的两成,到了明朝弘治年间就更低了,三千贯只剩下四文钱的购买力。


熟知金融知识的人都应该是了解,这种现象俗称通货膨胀,是货币购买力低于货物供给力的现象,大明宝钞在洪武二十多年就开始走向衰落。

到了明英宗后期就开始急切衰败,最终导致明朝宝钞制度失败,禁银令被迫取消,明朝重新回到使用白银的地步。

这一切既和明朝的经济制度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和朱元璋制定的货币制度中的缺陷有关。

二、让大明宝钞走向衰落,竟然是战争?


首先从货币的发展角度来看,通货膨胀一般离不开两个因素,一者货币被滥发,导致货币的购买量下降。

二就是社会商品量出现下滑,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无法用原来的价钱,买到原来所需要的商品,不管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的间接原因是哪一种。

以上这两种都是直接原因,而大明宝钞的衰落,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宝钞滥发开始的。


民国经济学家全汉升就对大明宝钞的衰落经济进行过一番总结,他认为大明宝钞到了明朝中后期的大量印发,导致大明宝钞的购买力急剧下降,最终走向失败。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现代中国经济学家赵善轩、李新华等人的认可。

然而即便大明政府颁发大明宝钞的初衷,并非为了服务百姓,那么如果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去违反经济规律,过度印发大明宝钞的呢?


一个是战争,这是促使明朝宝钞大幅度被印发到市面上的缘故,从洪武到崇祯这两百年多年的历史里,除了少数几个皇帝在位,国内外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出现以。

基本上明朝每个皇帝在位时,都会有战争的出现。


比如《明史本纪卷二》就记载道:“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应昌。”

指的就是洪武年间的数十次北伐战争之一,而根据明朝史籍记载,洪武皇帝的十数次北伐,人数都在十万人以上,别说永乐的五征漠北,万历三大征这样的规模庞大的对外战争。

《宣宗实录》谓:“比者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请严禁约。”


这些战争无论成败,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如民力的调动、战争物资的准备,以及将士战后的论功行赏等,都不是一笔小的支出。

而这些奖励和物资购买的行为,在国家财政无法全面兼顾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用宝钞进行代替。洪武八年,朱元璋就为了表彰那些功臣,一次性颁发了价值千万白银的大明宝钞。

“比岁钞法不通,皆缘朝廷出钞太多,收敛无法,以致物重钞轻。莫若暂行户口食盐法。天下人民不下万户, 官军不下二百万家,诚令计口纳钞食盐,可收五千万锭。”


这些没有不是作为经济活动,而是作为赏赐而存在的宝钞,一旦投入市场上,就和现在社会中美国不限制印发美元,然后投入到全球市场上使用,从而引发全球通货潮汐是一个道理。

同时从这里也能看出大明宝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国家经济正常运作而存在,而是为了统治者的财政需要的建立,那么自然就不会建立起一套符合经济规律的货币制度。

比如货币制度中最重要的一条,货币与经济作物的绑定。

另外便是明朝的信用问题。明政府只是依靠政府的信用发行纸币,但在不久之前,明朝的子民刚经历了元末纸币大幅贬值的痛苦。

普通民众对信用货币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再加上明朝刚刚建立,人们对政府的信心不足,大明宝钞在此情况下推出难免事倍功半。

再者,中国经历了宋、元以来长期的战争和混乱,社会经济倒退,人口从宋金时期的一亿左右, 锐减至明初的6,500万。

这不可避免地使村部分地回复到自然经济模式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相对降低,尤其是对信用货币而言。

再者,明政府只是透过政府开支的方法来发行宝钞,并未有建立完善的发行制度,实难以令人信服。

故明政府在洪武年间推出宝钞后,已不被公众所接受,故宝钞的信用值破产是不难预见的。

三、绑定经济作物的货币制度,并非美国开创


熟知二战货币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有绑架物的,最早绑定的是黄金,后来改为石油。

但无论绑定的经济物是啥,都是美元作为一种货币,能够不依赖美国政府的强制推动,单靠世界经济运转也能在全球通行无阻的关键。

这种行为被称为准备金制度,而明朝的大明宝钞自制作出来之初,就是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而在市面流通,而推动宝钞的初衷,也不全是为了方便民众。

而是因为明朝建立初期,因为市面的铜料稀少,无法大规模制作铜币的缘故,从印发大明宝钞进行代替。


事实上绑定等价经济物,确保货币流动稳定的做法,在明朝之前的宋元的朝代早就开始了,比如元朝的“丝银本位”准备金制度,就是元朝把中统钞与银、金作为货币绑定。

根据《元史·食货志·钞法》就写道:“以楮币一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楮币为母而铜钱为子。”指的就是当时元朝货币与金银兑换比例。

总结


明朝的大明宝钞制度失败,其实也是中国历代皇朝的一个通病,皇朝的财政是以朝廷开支为根本,并非以国家经济发展为根本。

尽管明朝对大明宝钞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货币兑换制度,但从朱元璋把大明宝钞作为赏赐之物开始,大明宝钞已经失去了它作为纯货币的价格。

一个脱离社会经济规律的货币,注定走不远。



参考文献:
《元史·食货志·钞法》
《明史本纪卷二》
《大明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大明   明朝   元朝   购买力   纸币   昙花   绑定   市面   民众   货币   战争   制度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