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命运由谁负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于1897年最早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责焉耳矣"的原话,改写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号召天下人勇于扛起救亡图存之责,并成为百姓义不容辞的担当和义务。这看似极富正义感的口号,却把人民牢牢捆在了道德的战车上,不容反驳,更不容否认。

果真是这样吗?梁启超倒是一生都在践行自己创造的这句道德名言。

清朝末期,天下摇摇欲坠,为保皇保朝廷,他与老师康有为等众举人开展"公车上书"运动,推行变法维新,推行君主立宪,不惜与孙中山倡导的民主共和讨伐论战。朝廷并未认可他们的公车上书,立宪更是虚与委蛇。梁启超失望之余,进而支持共和,并积极投身于以假共和篡取政权的袁世凯政府。老袁称帝后,梁又开始讨袁,袁死后,又投身于军伐段祺瑞政府,直到1929年逝世。

可以说,梁启超经历了大清的天下,袁氏天下,到民国时的段氏天下,他都尽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本职,但如何呢?直到死,他哪个天下也没保住,该亡的都亡了。

眼看着这些天下的灭亡,梁启超如果活到今天,该如何作答。我觉得,他会为自己说的这句话后悔,因为他只说对了一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匹夫如何,谁来负责。不能只要求一方负责,而另一方却无所作为。况且,天下兴,与百姓有关,因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人。天下亡,与百姓的关系何在。是无道昏君与各级贪官污吏,黑心资本自毁江山的结果,百姓如何尽责,又尽得起责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强加给大众百姓的道德紧箍咒,就是统治者为维护自家天下用于麻醉百姓的毒糖。梁启超到死也没明白,他每次尽匹夫之责来维护的天下,是谁的天下?是什么样的天下?没弄清楚这个问题,累次失败,又累次改弦更张,直到闭眼也没明白。

所以,当满清八旗铁骑攻打北京时,大明朝的子民们只是旁观而无人参战。因为明末的天下是朱家的,不是人民的。同样的场景更是出现在清末八国联军攻打京城,大清的子民们在护城河边上观赏风景般地看着双方交战,有人不免欢呼叫好。大清的子民们不知天下要亡了吗?但他们更清楚其天下是太后老太婆的,亡与不亡又如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细究起来,只说对了下句,缺少上句,什么事都要讲因果关系。我认为,人民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合理。如果统治者昏君无道,各层官吏谋私腐败,不考虑人民的温饱冷暖,不把人民放在心上,不顾人民的死活,不为人民负责,甚至视为敌对。社会凋弊,人心尽失,这就不是老百姓的天下。这样的天下老百姓既不拥护,更不能为其牺牲赴死,那又何来匹夫之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匹夫   昏君   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   无道   共和   子民   道德   命运   百姓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