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安轿行的故事




顺安轿行的故事
王先锋

讲好铜陵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我给读者朋友们讲述旧时顺安(今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轿行的故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顺安地处铜陵腹地,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早在前清时期,轿行就兴于顺安。随着岁月的推移,到了1927年,顺安镇上的轿行,大的就有4家,分别是:街上的李华林家,三官殿的符孝山家,拐棍头的福涛家,杨家岩的李长发家的“三元楼”。当时4家轿行,要算李华林和李长发两家的历史长、规模大。仅李长发家的“三元楼”,就拥有大小轿10多乘,轿夫30多人,并内设浴室、客栈、赌场。
顺安轿行,纯属一种民营性质的服务行业,由行主出钱、出工具,轿夫出力,轿行不尽纳税义务。
下面,我给读者朋友们详细介绍轿座设施、经营特点、行规客礼。
首先,介绍轿座设施。轿行备有大轿、小轿两种,供租用。大轿分为官轿、喜轿两种,其结构精巧,丽然美观。
官轿:轿身支架用藤扎贵竹,外壳用薄篾编织成回方,涂有油漆。轿高约1.6米,宽约0.8米,进深约0.9米,如同一座长四方形小亭。轿盖呈“钹”形,四周有网形络缨下垂,顶部形如“塔刹”状,四角微翘,并悬挂玉佩四只,垂有一尺多长丝绦。轿门可锁,轿后有的还画有太极八卦图,上插3根放射式小金箭,微仰轿后,形同匾额。轿内装饰:两旁对开小窗两扇,嵌有绿色玻璃,内掩有粉红色绸幔,外罩有绿纱轿衣,抬时用红漆轿杠。
喜轿:装饰和结构与官轿类似,有三处不同点:一是轿的顶部不是形同“塔刹”状,而是改用荷花灯一盏,四角四盏,夜间亮火。二是喜轿门贴有对联,上联男方出,下联女方对。三是喜轿前后悬挂着四只金喜大红灯笼。上述这些,官轿就没有。
大轿规格高,派头大,一般的需要4个轿夫抬。七品以上官员乘坐的大轿,需要8个轿夫抬,就是人们常说的“八抬大轿”。小轿,也叫青布小轿,结构简单,多为民间普通人租用。小轿的轿身较小,有轿盖,没有“塔刹”状顶,没有油漆外壳,也没有门窗。蓝黑布作外罩轿衣,抬时只需要两个轿夫。小轿远比不上官轿,一点派头都没有,用当下时尚的话说:代步工具而已。
其次,介绍轿行的经营特点。顺安轿行,是分等级出租轿座的。按里程收费,行主和轿夫二五对扒,也就是各得一半。
喜轿租赁:有那办喜事的人家,迎娶新娘,得到轿行租用喜轿。轿行便配大轿一乘,小轿两乘,力资按每天每人每华里大洋1角计算,超过60华里增加一倍,不足30华里,也按30华里收费。
古人是如何计算里程的,过去我不知道,后来听专家说过: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发明了能够计算道路里程的车子了,叫记道车,也叫大章车、记鼓车。自宋代以后,记鼓车就绝迹了,没有实物流传下来。那么,旧时顺安轿行是如何计算里程的呢?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也问过不少专家,最终还是不得而知。我估猜是按约定俗成估算的,瞎猜呵。不过,那种计价方式,跟我们现在打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打差用轿,也就是官方用轿:一般只租小轿,力资按天每人大洋3角计算,超过里程,按喜轿租赁标准收费。对打差用轿,行主不收租金。为什么不收呢?我个人理解,不一定对:行主是巴结讨好官方。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官方,他们就会有“好果子”吃,一大串小鞋等着他们穿哩。
一般租用:租用的小轿,力资等也与租赁喜轿规定相同,享受同等待遇。
此外,顺安轿行还兼营送葬出殡业务,备有一丈多长抬棺用的木龙杠。木龙杠大头雕有龙头,小头雕有龙尾。所得收入,三七开:行主得三成,轿夫得七成。送葬出殡的力资,也按租赁喜轿规定收费。由此可见,喜轿收费标准成了模板“标配”。
最后,介绍行规客礼。轿夫出勤,由行主按花名册顺序点派,轮班周转,如有误班,轿行不补派,有点相对公平的味道。如果轿行当天没有接到业务,轿夫就可以外出自找别的活做。也许行主是从轿夫开始干起的,一直干到行主这个位置,深知轿夫的艰辛,挣的是血汗钱,没活做了,总不能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吧?得给轿夫点自主权,那就外出找活做呗。这也是一种笼络人心的绝好方式吧?租主犒赏轿夫的喜酒、喜钱、红纸包什么的,不是见财有份,而是全归轿夫所有,行主无份,这不是行主表现无功不受禄的高风亮节,而是祖师爷定下来的行规铁律,无人敢违。如果轿夫自愿与行主分享所得,是不算违规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轿夫送租主到目的地后,就可以走人,不用就地孬等,不然账不好算。如果当天轿夫不能返回,伙食自理。这条规定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也不公平,但轿夫是弱势群体,端人家碗受人家管,根本没有申辩和维权的权力。行主都会说同样一句话:“不服,就走人,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也有例外,如遇开明租主,会供轿夫伙食的。如碰到慷慨大方的租主,不仅会请轿夫吃大餐,还会给小费的。就像现在打的,有时会遇到出手大方的顾客,打的费需要95块钱,顾客甩给出租车师傅一张百元大钞,牛气冲天地高声说道:“不用找了!”需要找的5块钱,算是给师傅的小费。师傅赔着笑脸,连声道谢,心想:人家给多少小费,是人家客气和尊重,不能嫌少,更不能把客气当福气。不然,就显得咱没有素养,更不懂得规矩……
抗战期间,顺安轿行全部倒闭,最终绝迹。
旧时的顺安轿行,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今,现代化的车站和各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千年古镇顺安,焕发青春,展露新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小费   铜陵   轿夫   里程   外罩   大洋   行规   块钱   旧时   师傅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