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大明王朝(6)

大明王朝300年,今天来说说螺丝结顶。螺丝结顶啊,是从哪四个字斜音过来的呢?累尸节顶,累就是积累的累,堡垒的垒,尸就是尸体的尸。尸解顶邪音而来。唉呀,一个小巷子怎么会叫这么一个这个不吉利的名字呢?那是因为在这条神秘的小巷,曾经发生过一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尸体一层垒的一层,才出现了垒石绝顶。而那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是扬州十日。扬州十日啊,又称扬州屠城啊,指的就是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进行了一起大屠杀事件。当时,南明兵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史可法组织军民殊死抵抗,在弘光元年4月18号,这个满清豫亲王多铎呀,成功地突破了江淮防线。4月24号,清军调集红衣大炮轰击扬州,史可法再次向弘光帝请援,但是没有回应。4月25号,扬州城破,史可法欲拔剑自刎。啊。为被部下所阻。多罗呢劝其投降,遭到了史可法的严辞拒绝。于是这多铎下令在军前斩杀史可法。史可法的史可法的部将刘兆基继续率领余部和城中居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经过激烈战斗,这清军才占领了扬州。在清军攻占扬州之后,当时是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屠城,清兵是屠掠,屠杀,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转眼之间,堆尸处及手足相枕,血入水者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乱如麻。在从弘光元年的4月25号那到5月5号,十天之内,扬州百姓是惨遭涂炭,据说死难者有80万人。这个就是明末清初最惨绝人寰的屠杀。扬州十日,在央视的一档节目当中啊,曾经有这么一个学者啊,认为这个扬州十日是不存在的,是假的,他认为满清之所以能够以几十万之众征服百倍于己的汉人,靠的就是少杀人。但是单就这一点啊,令狐是真的不敢苟同。关于扬州十日,那历史上是有史料记载的,你比方说是这个王秀甫的这个扬州十日记里边是这么写的。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满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籍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日天使级道路机师,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甚郁,前后左右,处处焚浊,始终阴郁,结成,如新闻百里。当然啦,有许多人对于这个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存有质疑啊,认为这个王秀楚本来就出身就不太那么清楚啊,毕竟呢,他还做过这个史可法的幕僚,呃,而且这部书的怎么说呢,更认为很多人认为它是野史,或者是像小说,可是,但是结合历史背景却可以证明扬州十日这场屠杀是存在的。不过天子一族嘛,作为明代的臣子,势必对入侵者极为愤恨,所以在记录当中啊,就不免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其实说起这场惨案,除了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以外啊,还有许多史料当中也有记载。你像南铭记南略当中啊,就有这么一句结得城内百姓则杀之,若居城外者,皆幼儿,杀人慎重。你像清朝雍正年间的扬州府志当中也有这么一句,25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攻城入,屠杀甚惨。还有一位外国人啊,是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他的名字叫马丁诺马基尼,在他所著的这个鞑靼战记当中啊,记录了这样的文字。他们的攻势如闪电一样,用不了多久就占领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装防卫的城市。这些城市中,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鞑靼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扬州城。一个鞑靼王子死于这座城市,一个叫史可法的忠诚的内阁大臣守卫扬州,他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杀。鞑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成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城市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说起死伤或者死难者,80万人是吧,这个80万这个数字确实可能有些夸大啊,文人墨客嘛,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笔下的文字就或许有所夸张。你像黄宗羲的兵戈男,日日兵戈南下,日为婚匪时韩松巨门痛杀怀中三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你像吴家骥写的一夕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石昼夜失机不可数。包括顾炎武啊,顾炎武也写过愁看京口三军会,痛说扬州七日围,所以说这个清军在扬州屠戮百姓呢,应该是石锤了,但为什么现在总会有人去纠结那确切的死亡人数,就算没有80万人,哪怕只有八万人,8000人,那都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难道说清军没有杀满80万人,扬州城所发生的一切,那就不算屠杀了?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也曾发生过很多悲惨的事件,你比方说是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军40万降卒,可是在他死的时候,他都知道悔过,他觉得仅凭坑杀降兵这件事儿,他就该死。这不是我胡说啊,这是在史记当中有明确记载过的。可是咱看看多铎是什么态度?在与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报告当中,多多曾如此说。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敦敦小玉延迟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夫是于是其与与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事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为阳可见。为阳可见这四个字,那是用扬州城内的人头写出来,我不知道为阳可见这四个字的背后又凝结了多少血泪。上学的时候啊,听老师讲八旗入关啊,我的脑海里边带入的就是这个还珠格格里边的场景是吧,这个旌旗飘荡,王石百万,浩浩荡荡的入关,打败腐朽的民国政权,拯救人民与水火。但是随着年纪不断增长,随着自己不断读书啊,知道的历史不也越来越多,知道的故事越来越多,后来就发现,嗯,事情的真真相啊,是这样的,早在入关之前,后金在所谓的龙兴之地啊,就没少作恶,一边宣称是优待尼堪那家伙说什么叫尼堪,尼堪就是后军对汉人的建成,一边呢,又残杀东北以汉人为主的各族人民,多达100多万。等到入关之后,那个时候大明啊,已然被农民军击溃,而农民军呢,又不是清军的对手,所以清军是一路奸污烧杀,从扬州十日到嘉定三屠,南昌,广州,大同,金华,由南至北,可谓兽性累累。尽管经过了文字,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暴行仍然留下了许多实在的记录。你像广州大屠杀,就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的记录,大同之徒在档案馆都可以找到材料。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清军在四川发布告示,叫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呃,而且在南昌,所谓的八旗铁骑把掠来的妇人分给各营,日夜不断的轮奸啊。原文是这么写的,各旗分取之,同营者别鸟无日夜。这个鸟怎么写?叠叠就是更迭的碟啊。一个是外边,一个走字走之旁这个鸟啊,就是呃,左边一个男,右边一个男,中间一个女字,那个字念鸟啊。同行者蝶鸟无日夜。这些女子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可是到了乾隆44年啊,就开始明令来销毁这些书,太多了呢,我就不说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到了今天,反而很多人用一句民族融合就把这些事儿给淹没,令狐觉得铭记历史和现在的民族团结其实并不冲突,铭记历史并不是铭记仇恨,我觉得这样的道理恐怕在小学就应该学过了,但为什么就会有那么一些神经脆弱,敏感至极的人认为把这些历史发出来,讲出来,说出来就是破坏民族团结。扬州十日啊,其实已经不是后金啊,第一次做这种事儿,辽辽东的百姓早就饱受其害,屠杀呀,还是某大汗亲自下令,这在清史稿当中啊,都有明确记载,这也还只是入关前的,入关之后呢就更多了啊,所以才会有阎应元血战江阴81日纵兵屠城啊,是封建时代武力震慑的常规操作啊,只不过清朝为了利于统治呢,就洗脑删除了这些黑历史。所以到现在我认为扬州十日那是肯定存在的,现在的争议不过就在人数,但是许多人否定这段历史,我觉得那肯定是不对,纵观古今,能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中原文明,或者说或者是以少数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汉人文明,满清靠的肯定不是跨时代的科学理论,天下众望所归的期盼,相反,他们恐怖的破坏力就好像蒙古当初横跨欧亚大陆,建立自己的蒙古帝国之初是一模一样,恶名远扬加生灵涂炭,扬州的命运其实和花剌子模的玉龙杰,赤城,西夏的中兴府那是一模一样,都是屠夫登上宝座的铺入骨。所以时间虽然可以冲淡一切,但是有些东西永远是不会被遗忘。我记得我曾经跟我老娘讨论过这个问题啊,我老娘直接跟我来了一句,这跟他有关系啊,行,就算有关系,那咱家也是,那咱也只能是同城的。当时听完这话我有点懵,为什么说有点懵啊,一说起这个南京大屠杀呀,我老娘可以说是血灌瞳仁,当时恨不得抄起菜刀就剁他几个日本鬼子,怎么谈到扬州时他的反应就如此之冷淡?或者是这么毫不,毫不,就是漫不经心,毫不在意。说句找骂的话啊,那南京是不是也跟我没关系?因为我老娘姓曹啊,满洲正红旗之后。不过说实话啊,我可是一点儿也不想跟满清贪吃是吧,名声不好是吧,自己还不够丢人呢,而我老娘啊,一直跟我这么说啊,不能因为名声不好,你就连祖宗都不认了,可是说实话,我是真的不想认,再说了,这么久远的事儿,我知道他,他也不一定认得我,所以我凭什么认他这个祖宗啊。大明王朝300年,欢迎来到令狐辽大明。令狐辽大明,咱们今天继续啊,首先我先回答一个听友的问题啊,有一个听友私信我,他的名字叫这个这个杀手不太冷啊,他的真正的名字叫杀手不太冷啊,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吧。啊,这个。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他问我,你是怎么读历史啊?你是通读24史嘛?通读不敢当。啊。这个到通读。呃,我第一部,我买的第一部史书。呃,应该是史记。啊,那应该是我初三中考之后,嗯,中考之后吧。啊,就是攒了好多钱买了一个精装,呃,叫精装版的,啊,叫这个世纪,包括这本书,就是无论我走到哪儿啊,包括我出国的时候,我都带着他。我特别喜欢看史记,包括呃,那个时候还能背下来几个了。我记得史记当时那个高中上课的时候,那个上学的时候里边还有几篇课文嘛,就太史公太史公本纪当时这个要背的啊。史记我想看,24史我也有啊,但是我看的比较多的是明史唉来回就是明史和明实录啊,包括明末本是墨迹的,这个我也有。寂寞我也有啊,包括像什么,就是之前呢,就像那个黄那个黄仁宇写的那个万历啊我也有,但是反正就是顾城的南明史,顾城南明史我们家有那个有年头了,那是我爸买的那书,现在好家伙了,那书你想啊,当时那个那个书皮有的地方还繁体字嘛,商务印书馆出的。啊,那那个那个,那本书是有源头的,反正不说通读吧,反正你就闲着没事儿啊,姐们儿,当小说看呗,反正我是我是这样的啊。呃,就是说回答你的问题了哈,这个呃反正我觉得对于历史这种东西,你要真感兴趣,你可以随便买一本什么有关你喜欢的某个朝代的历史的书是吧?就是那个尽量买。就是那些那个呃小说就别看了啊,就就不要看,就正史那种东西,你就当小说看啊,可以,咱们今天啊,咱们讲讲什么呢?啊,之前讲的是扬州十日那挺血腥的一件事,也挺怎么说,挺不愿意回首的这么一件事。今天啊,咱们把时间线往前推,推到大明啊,开国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从古至今啊,对于天下莘莘学子而言,想要走向成功的顶峰啊,那就是要经历大小无数次的考试啊,大考小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中考,高考啊,包括等到你这个以后是考研究生,完了考博士是吧?这到最后这个公务员考试,反正都要考试啊,所以从呃,从古至今啊,都是一样。可是在明朝啊,因为一场考试竟然引起了一场大案,而且而且还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而且这个案子的结果甚至改变了明朝以后的考试规则,这个案子就是今天要讲的南北榜案。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呃,发生在大明洪武30年啊,那个是一场丁丑科的会试,当时的翰林学士刘三五和王府纪善白信岛啊,主持这个丁丑科的电视。那么后来发榜的时候呢,三鼎甲分别是来自福建闽县人的状元陈安,榜眼尹昌龙是江西太和人,太和刘世呃,是浙江山阴人,而这一把呢,就被称为春榜。但是这个你说前三名,这倒无所谓啊。但是最令人奇怪的是什么呢?此榜上剩下的49名进士也全都是南方人,就没有一个北方人,所以说这个弄的这个北方士子们就认为这个刘三五本身就是湖南茶陵人,所以呢,就照顾这个南方的乡亲,所以他们一怒之下联名上书,呃,等到朱元璋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是勃然大怒啊,就让那个侍读张信,侍讲戴笠,左左赞善王俊华,司职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和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毅等人啊,重新阅卷。等重新阅卷回来之后呢,这个张信呢就告诉朱元璋说这个刘三五判卷无错,结果属实。结果呢,就有人上告说这个刘三五啊,暗中这个嘱咐,这个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城。这个朱元璋听完之后是怒气更盛,就称这些大部分官员你们都是胡长和或者是拦挡,这胡导就是胡惟庸一党,蓝党自然就是蓝玉一党。呃,扣上了这个帽子啊,那你还你说那还能好得了吗?于是呢,这个张信与白信岛等二人20余人就被凌迟处死,这刘三五被戍边,包括这个刘呃和这个宋聪等人也遭也遭遣诉,仅有这个尹昌龙和这个戴笠啊,这个免罪呃,后来呢,朱元璋本人亲自主持电视,再选了这个61名进士。唉,这一次啊,全是北方人。这一榜就是北榜,又称夏王,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南北榜或春夏榜。也正是因为这个案子呀,才导致了明仁宗时期开始实施南北分卷。许多人呢,就认为,啊,你不过就是一场考试嘛,是吧?你至于把这个事儿闹得这么大?其实在这儿啊,我想给大伙稍微澄清一个概念,所谓这个,咱们之前讲这个科举啊,科举并不是类似于像今天的高考,因为科举录取的不是大学生,而是公务员,如果你非要做个对比的话,你可以把这个科举啊,约等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话说这个科举制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段于元,便于明,灭于清。科举制的出现啊,其实是为了给这个王朝选拔大批的优秀人才,而且选上来的进士呢,可以说都是皇帝自己的班底啊。就是大伙经常听这句话吧,正所谓天子门生,所以说这个隋炀帝杨广当初之所以设立科举,唉,大伙儿唉,这到这可能可能有点有点有点诧异啊,原来这科举是杨广设立的,没错,之前杨广之前没有科举啊,是杨广设立的科举制,至于杨广怎么设置的科举制啊,这个之后我会在西米团里边吧,啊我写过一篇这个文章,叫这个隋炀帝到底是暴君还是被冤枉的啊?我在讲杨广的时候,我我再仔细去讲这个问题,今天在这儿我不展开。所以说这杨广之当初的目的是为什么呢?就是要靠这些这个通过科举来选拔上的人,帮助皇权来对抗世家大族。所以说,如果你搞清楚这一点呢,那么南北方案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其实啊,说白了,这又是一次权力之争。关于南北方案啊,我看到最多的说法就是因为这个南方富庶,北方贫穷,所以呢,南方教育水平发达,北方教育水平落后,从而导致北方无人上访,当然这个南方的经济水平啊,是要比这个北方高啊,甚至你说包括到今天也是如此。但是咱们就事论事,只说在这个洪武30年,即使北方再落后,也不至于被剃了个光头吧。而且注意啊,这一届科举是洪武30年,可不是说洪武三年,大明统一天下已经30年了,自洪武三年以来,全国性的科举也举行了不止一次,即使说这个从洪武五年到洪武18年科举取消,那前后也有七次科举。你说北方经济差,考不过南方,那在这个这个洪武四年的时候,那北方的经济不是更差,那那个时候咱们山西山东北平是吧?加起来还能有20多名进士是吧?那个也不至于剃个光头啊,对吧?到了洪武30年,这北方的学子怎么就一下子都挂了呢?如果非说恰好这次北方考生就是最差的一届,每一个人都不行,这种概率你可以说小到类似于什么呢,就类似于你第一次买彩票就中了500万的这种概念。北方士子在国家战乱后初定的时候都能安心学业,考出好成绩,等到30年安定之后,反而学业水平整体下降,考不好,你说这是个什么道理?而且啊,其实你想拿到这个会试的资格呀,也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啊。咱们在这儿啊,稍微讲一下能够参加会试的式子啊,就是你这个这个学子也好,世子也好,你都要有举人的身份,而要想考举人呢,你就要先考秀才,秀才的第一场考试叫县市,由所在地的知县主持。每次参加的读书人呢,呃,差不多有数百人啊,取其优秀者推荐到府里参加府试,通过府试的呢,你就可以获得童生的身份,也就是说你正式取得了考秀才的资格,可以前往省城参加院士。院士呢,是由皇帝钦派的翰林充任学政或学道主持,每三年举行两次考试,分正是复试两场,通过者为秀才。这一场考试那通过率极低,录取率,录取率常年在这个2%左右。这一场考试极难,让不少读书人考了几十年,还是童生的身份。秀才的下一场是什么呢?是乡试。乡试的正副主考由皇帝任命的钦差担任,每三年举行一次,平均每次录取1200人。所以说,能到南京参加会试的已经是千里挑一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又怎么会出现大面积的文理不佳,多犯禁忌的错误?如果说到这儿您还不太明白,我就举个例子,假如说今天全国统一卷考试,如果说前51名全是南方人,一个北方都没有,你觉得这事儿正常不正常?好,如果你觉得不正常,那么说北方考生全部都是菜鸡的考官,有没有问题?然后你派出去赴他的官员跟你说,所查的北方考北方考生的试卷当中语句混乱,乱,文笔奇烂,还有大量的反动内容,那你觉得是不是派出去的官僚和考官联手一起排挤北方考生的可能性大呢?还是前来参考的北方考生全是太极家,反动派的可能性大?难不成这帮北方考生历经千辛万苦,到了京城就突然都变傻了,之前像是不敢写的话,通通写在给皇帝看的文章里,这种欺君之罪,那凌迟都算轻的了。所以说呀,说什么南北经济差异啊,我觉得那都是扯淡,有的人啊,还把这个北方战乱几百年扯出来了,我说这都哪哪啊,老朱当了30年的皇帝,大明都已经太平一代人了,结果北方的成绩还不如老朱刚登基那几年,难道北方人在大明的治下还不如元朝?你这不就等于指着鼻子骂朱元璋是昏君,你们是不是觉得朱元璋老了,挥复挥不动刀了,所以抱团结党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来看,南方的官员在当时的明朝政府里占据了主导地位,毕竟首都在南京啊,当地的大量人才在当初呢也加入了他最早起兵的队伍,所以他多少会倚重这些人,包括你看那个朱元璋,让全是南方出身的官员作为主考官,就已经看出来对他们的信任。其实在朱元璋看来,你们这些人出去吃饭没问题,但是你不能直接抱着盘子吃。但是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还真有人敢把盘子直接抱起来就啃,一点汤都不打算给别人留,这些人的吃相太难看了。事情出了之后啊,这朱元璋不爽是肯定的,但他但他决定还是再给一次机会,让男方出身的官员呢重新阅卷。这其实啊,是他给这帮人一个台阶,而且朱元璋一开始并没有取消南方士子们的功名,只是暗示张信等人再录取一些北方士子来平息舆论,你别老每天别老整天吃独食,结果呢,这帮人就告诉朱元璋,北方人脑子不行,说话都说不清楚,还有好多是反动派。这一下不仅北方官员和士子们全怒了,朱元璋也感觉到自己被当众打脸,难得在临死之前脾气能稍微好一点儿,结果这么一闹,又把朱元璋肚子里点火给拱起来了。好啊,你这是给脸不要脸啊。本来你们上下勾结,串通一气,我就没细追究,关键时刻连口汤都不留,你不是喜欢吃东西吗?得,我今儿就让你吃个工。说穿了,这就是官僚开始结党挑战皇权。南方官僚组团给老朱出难题,可是你别忘了一件事,老朱是想做大明的皇帝还是南方的皇帝?虽然中国自汉朝后历经400年的南北对峙,唐朝短暂统一后又是更加彻底血腥的近500年的南北对峙,可是凭着血缘和文化记忆,北方汉人对南方汉人王朝还是始终保持着美好的想象,已经洪武30年了,你说北方人不行,这间接就是在骂老朱,这几十年的文治武功那是白干,北方倒退到了不如战乱的时候,朱元璋虽然一眼看透,但还是让你们重查,你补录了不就完事儿了?唉。可这帮人偏偏不领情,朱元璋寻思自己什么时候还被别人挟持过,更何况这一次要是让了,不仅是要让天下人笑话,以后朝堂之上也得被南方集团压制。于是老朱就低头摸了摸腰间那把油光锃亮的刀柄。南北方案本质上真的不是一个地域问题,只是在只是反映在现实中时批了一层地域的外表展现出来而已,作为大明王朝的话,是人南北本案牵扯到国家民族认同的问题,处理不慎,影响甚远。而且朱元璋那个时候如果不动手东林党家朝内党争,恐怕等他刚咽气就会冒出来唉呀,这些人以为重八老矣,尚能治国否?但是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的回答是,这30年来,朕的这把刀日日擦拭,没有一丝懈怠,而等真当朕的钢刀已经生锈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大明   王朝   士子   史记   鞑靼   扬州   科举   汉人   官员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