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孤勇者-文天祥

提到文天祥,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出了爱国的情怀、文人的风骨、忠贞的气节。据史料记载 年少的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皙如玉,眉清目秀,双眼炯炯有神。妥妥的大帅哥,不仅长得帅,还有才华。二十一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被宋理宗亲定为进士第一名,又以洋洋洒洒的救国策论收到主考官赏识,成为状元。

文天祥在朝廷做了官后,发现朝廷的一批宦官都是些祸国殃民的奸臣,有一次,蒙古军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迁都,放弃当时的都城临安逃跑。文天祥知道后,立马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免得动摇民心。然而不仅没有杀掉董宋臣,自己反而被降职。后来又因为得罪贾似道,三十七岁那年被迫退休,直到南宋快灭亡时才出任赣州的一个州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入侵中原逼近临安,当时的皇帝赵显年仅四岁,也就是挂名皇帝,太后和大臣们紧急发布诏书要各地起兵勤王,各地响应的人很少,文天祥看到诏书后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郡里的志士联络各地英雄豪杰群起聚集兵众三万人准备勤王。当时朋友劝他“元兵三路南下,你率一群乌合之众抵抗,就好比驱羊与猛虎抗衡,何必呢?”文天祥回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我为此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人多势大,国家才有保全的希望”。宋廷得知此事,命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身份率军入卫京师临安府。

文天祥排除种种阻挠带兵到了临安,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进行防守,由于元军攻势太猛,陈宜中又派文天祥退守独松关。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松关已经被元军攻破,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失守了。文天祥回到临安向朝廷建议集中兵力跟元军拼个死战,但是胆小的陈宜中说什么也不同意。后来朝廷里的左丞相留梦炎和一些没有骨气的大臣,偷偷溜走了。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赶紧派人向元庭投降,然而元廷统帅伯颜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去谈判。陈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去元营,逃往南方。可见南宋有这群大臣,国家岂能长久?后来张世杰不愿投降,气得带兵乘船出海。谢太后没办法,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做右丞相,要他到伯颜大营去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到元营去,但是他心里另有打算。见了伯颜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严正地责问伯颜说:“你们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还是存心消灭我朝?”

伯颜说:“我们皇上(指元世祖)的意思很清楚,并不是要消灭宋朝。”

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那么请你们立刻把军队撤退到平江或者嘉兴。如果你们硬要消灭我朝,南方军民一定跟你们打到底,这对你们未必有好处。”

双方会见后,元廷统帅传出话让别的使臣先回去和谢太后禀报,却把文天祥扣了下来。后来随同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回奏谢太后。谢太后一心投降,改任贾余庆做右丞相,到元营去求降。文天祥知道后,气得把贾余庆这群人痛骂一顿,但是投降的事已无法挽回了。

公元1276年,伯颜带兵占领临安,谢太后和赵显出宫投降。元军把赵显当做俘虏押送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也被押到大都去。一路上,他一直在考虑怎样从敌人手里逃脱,路过镇江的时候他和几个随从人员商量好,瞅元军没防备逃出了元营,乘小船到了真州。然而宋军主帅李庭芝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已经投降元军,命令真州守将杀了文天祥。真州守将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是这样的人,但也不敢留他。

文天祥没办法,带着12个人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人。后来,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便前往投奔。

德祐二年三月,他扬帆入海,前往福建重举义旗,团结义士,继续复兴南宋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平江   临安   义士   诏书   宦官   丞相   南宋   太后   朝廷   勇者   逆境   大臣   文天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