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与悲情:“城摞城”的开封城,曾经历了啥?


宋 张择端(传)金明池争标图,天津博物馆藏

开封,历经几座城?

开封,一座活在名著里的城市。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可以说是“起于开封,收于开封”的。

书中涉及开封的情节,较著名的有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误入白虎堂、杨志州桥卖刀、宋江樊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入禁苑等。而这些脍炙人口故事中的“大相国寺”和“州桥”遗迹说明了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知名度。

但,开封还不止于此。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龙亭宫,‘宫摞宫’,潘杨湖底几座宫……"

这一段流传于当地的谚语,道出了古都开封的秘密:

现在的开封自上而下分别埋藏清代开封城、明代开封城、金代汴京城、五代及北宋东京城、唐代汴州城等。

开封城下城地层剖面示意图

考古发掘表明,开封"城摞城"最下面的城池有——

魏大梁城在今地面下十余米深;唐汴州城距地面十米左右,北宋东京城距地面约8米,金汴京城距地面约6米,明开封城距地面5米左右,清开封城距地面约3米深。

层层叠压起来的6座城池,立体地展现了开封千年来的古代城市变迁史,向世人呈现古城的沧桑与悲情。

不过,虽是6城叠压,但八朝古都的开封一开始是起于:夏都老丘的

夏都老丘,它与开封从“七朝古都”到“八朝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根据文献记载,夏代都城曾多次迁移。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禹都阳城,帝杼居原,自原迁于老丘”。

老丘,在《竹书纪年》一些文献也记载夏代老丘遗址就位于今天的开封。目前考古发掘还没有发现夏都老丘的直接证据,不过,同一时期的考古遗存则指明了方向。

当然,开封地区早期城址中,除了夏都老丘,启封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城。

开封的名称也由它而来。

启封城遗址

启封城修筑于春秋郑庄公(公元前743-前701年)时期。

公元2700年多年,雄心勃勃,一心想称霸诸侯的郑庄公看到开封一带地处平原,土地肥沃,为兵家所争之地,遂在此圈地为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命名为“启封”。

启封城,前后延续了1000余年,它位于今天开封城的西南15公里左右的朱仙镇偏东的古城村。

2000年左右,启封城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考古学家还曾在启封城附近发现了一块北魏时期的墓志砖:

启封城发现的北魏墓志砖 开封博物馆藏

砖上大概有80字,放大后,清晰可见“开封”两字。这两字是目前开封地区发现最早有记载“开封”名称的实物,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墓志砖中的“开封”两字。

那么,启封城和今天的开封城有什么关系?

它就是开封城名称的来源。汉代,景帝(公元前156年~前141年),因要避景帝刘启名讳,改“启”为“开”。

之后,“启封城”改称“开封城”——这便是今日开封城名称由来。

启封城改为开封后,曾沿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公元712年(唐延和元年),启(开)封县政府从原址移到了当时开封汴州城(今开封),此后,故城渐废,沦为今日的古城村。

与此同时,为了便于把二城区别开来,后人把已废弃的启(开)封城称作“南开封”。

所以,这就意味着如今的开封是从公元712年才开始叫的,这之前,开封指的是朱仙镇启封故城。

开封城下共埋六座城:战国魏的大梁城、唐代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代汴京城、明清开封城。

开封,缘何“城下城”?

六座城池相叠的开封,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当属战国时代魏都大梁城。

据说,魏惠王选中开封建都,与该地区距黄河、济水较近,水道四通八达不无关系。

他迁都大梁不久,就组织大批人力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即历史上有名的——鸿沟

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兵就经黄河引鸿沟水灌大梁,水围3个月后,繁盛一时的大梁城化为一片废墟。

这是开封第一次的"灭顶之灾"。

战国时期大梁城位置示意图

在这次"灭顶之灾"中,开封城走完了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光辉历程。

直到唐建中二年(781年),驻守汴州的永平军节度使李勉重筑汴州城。重筑后的汴州城周长20里155步,面积较现存的开封城略小。

但这时的汴州城说不上辉煌,最大的变化是把汴河划入了城区范围内。

那,开封又是在何时开始重新走向复兴之路呢?

公元605至610年,隋炀帝继位之后,大规模发展漕运,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使开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运河城市。

汴河从此成为京杭大运河的其中一段,从此给开封带来空前的繁荣。

而北宋王朝更是将开封推上了历史顶峰。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朝代,统治时间达一百六十余年之久,它为开封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正如当时生活的孟元老在所著《东京梦华录》中说,当时开封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据后来史学家们统计:11世纪时的开封人口超过100万人,而伦敦当时只有人口1.5万人。

美国的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就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讲到一千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开封,人口超过百万,GDP占世界三分之一,犹如当前纽约的地位。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繁荣景象。

在当时,生活在开封城里的人们生活水准全国最高。

大概生活水准一高,就人人自爱,不轻易犯法。据记载,酒店的店主,见到客人打过两三次酒,就敢借给价值三五百两白银的银制酒具。

"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当时开封人的富裕、自信和见多识广,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和富足生活相比,文化发达显然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个时期,史学上产生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地方史志上产生了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和王存的《元丰九域志》;哲学上有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建立的理学。

文学上又有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和以柳永、苏轼、李清照、朱淑真为代表的宋词……

相较与繁荣的经济文化相比,北宋开封城同样繁华:

北宋东京城平面实测图

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开封的外城方圆八十里,有二十座城门。内城方圆二十里,有十座城门。

内城图

皇城方圆九里,有六座城门。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开封的城市建制也十分有特色,共有四条河道从城市穿过,使得城市河流四布,林木苍郁,船舶往来,桥梁众多,具有活泼生机。

皇城

北宋东京城外城上的城门

蔡河由城南经过,河上有十一座桥梁。

汴河从城中心经过,河上有十三座桥。

五丈河从城北经过,有五座桥梁。

金水河从京河、索河分出,自西北流入皇城,有三座桥梁。

汴河上架设的虹桥和上、下土桥,都有桥无柱,用巨木凌空虚架,上有饰物,望去有如飞虹。

《清明上河图》中汴河景象

四方物品通过河道、水门、桥梁源源不断流入京城。

而"州桥明水"、"汴水秋声"也各成为"开封八景"中的一景。

金明池位于外城西门新郑门外,周围九里,宋徽宗在池内修建了殿宇,"开封八景"之一的"金池夜雨"就在这里。

宋 张择端(传)金明池争标图

宋外城西墙南段发掘出的城墙顶部。

然而,国家的命运毕竟不是决定于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如何。

无论有多少人会唱柳永的词,也抵挡不住女真人南侵的铁骑。

1127年,开封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

靖康之役,赵宋南渡,宣告了北宋王朝统治的结束,开封也就很快地衰败没落下去了。

20年后,金海陵王将开封定为南京,重建了壮丽的宫殿,但外城几乎尽成废墟,有的地方成为农田,开封内城也民生凋敝,全无往昔生机。

又过大约60年,元兵攻占了已经成为金人首都的开封。

开封早已繁华不再,难返辉煌。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櫹为周王,领地开封。并在宋金故宫基础上营建了规模宏大的周王府,又设萧墙和紫禁城两重城墙。

清代,开封为河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但与早年的东京城相比,没有了当年百业兴旺的宏大气势和景象。

此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几次被黄河洪水完全吞没的悲惨记录,以至于连作为一个省政治中心的条件都不具备了。

清朝末年修建京汉铁路时,张之洞大笔一挥,铁路线绕过开封拐到了郑州,这给了开封最后一个致命打击,使得开封最终沦落为一个二三流城市。

不过,纵观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像古都开封这样的“城下城”、“宫摞宫”的很少见。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都城由于兵火战乱、城毁国亡等原因,大都抛开旧城,另选新址营建。而开封,虽历经兵灾水患,仍在原址上屡淹屡建、屡毁屡建。

特别是从唐汴州城至今,虽经过1200余年的风雨沧桑,但城的总体格局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谓是沧桑巨变,格局依然,这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

开封“城下城”造成的原因,虽有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历代水患

开封历史上的重大水患都和黄河有关 。

黄河,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兼有“母亲河”与“害河”之称。它对于开封来说“兴也黄河,废也黄河。”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引河沟水灌大梁”,这是开封历史上第一次水患。

这之后,隋唐乃至五代、北宋,开封的一步步走向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与黄河给这座城市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

金代,黄河改道,河床逼近开封,之后频繁的水患,才对开封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可以说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700多年间,黄河在开封附近共决溢300多次,开封城曾七次被淹。

在黄河洪水的多次吞噬和黄河泥沙的不断淤淀之下,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才构成了"城摞城"、“城下城”、“门摞门”的奇特景观。

6座开封城就像宝塔一样层层叠压,向世人呈现了这座古城的沧桑与悲情。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其余城市没有一个象开封那样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和变故。

在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里,黄河的一次次吞噬,风、沙、兵火的侵扰下,也曾有过信陵朱亥的大梁悲歌,五代纷争的金戈铁马,以及东京汴梁的大宋繁华……

然而,回首开封,一代雄城从国都衰落到省城,进而成为一个地区性城市,不禁对这座千年古都繁华散尽后的黯然心伤。

本文参考:《考古开封》(刘春迎、吴爱琴,著)、《中国古代都城》、《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忧伤与宿命》、《解读中国古代都城》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都城   水患   黄河   东京   城下   大梁   北宋   古都   公元前   沧桑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