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五代十国开始。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据政权,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灭亡,十国宣告结束。

五代十国时期,定难军(逐渐形成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交趾)开始脱离中央统治。

一.五代十国介绍背景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普遍出现,部分实力强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

光启四年(888年)唐昭宗李晔继位后,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召唤朱全忠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率军围困凤翔,逼李茂贞杀韩全诲等,与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机掌控朝中大权,在天复四年(904年)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弑唐昭宗,另立唐昭宗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于天祐四年(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不久又杀之,唐朝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二.五代十国介绍

五代:

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温,唐帝赐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大梁,为与南朝梁(萧梁)相区别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先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后迁都洛阳。

923年十月亡于宿敌唐庄宗李存勖之手。后梁疆域是五代中最小的。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

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

后晋(936年——947年)是五代第三个政权,初定都洛阳,后迁都开封。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

后汉(947年~950年),五代十国时期由刘暠(本名刘知远)建立的王朝,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是年二月,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仍用晋高祖石敬瑭年号;是年六月,始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州。

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征讨,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后周(951年—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共历三帝,享国十年。951年辽兵入寇,攻破内邱、饶阳两城,李太后令郭威率大军渡河击辽兵,二王(王峻,王殷)拥立为帝,不久后郭威正式登上帝位。

960年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十国:

前蜀(907——925),五代十国之一,907年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灭。前蜀历二主,共18年。

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五代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政权,定都成都。后唐明宗李嗣源授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镇压下去,后蜀灭亡。

南吴(又称杨吴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有二都,分别为西都金陵府以及东都江都府。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935年徐知诰(李昪)受封齐王,937年杨溥被迫禅位于徐知诰,杨吴遂亡。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徐齐)。 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75年宋兵攻占金陵,李煜奉表出降,江南政权正式灭亡。

吴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统治者为临安钱氏。由钱镠在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

闽国(909年—945年),五代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府、建州。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945年,南唐于闽国内乱时出兵将其攻灭。

南楚(907年 —951年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之一,历史上 唯 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史称马楚,以潭州(今长沙)为首都。907年朱温封马殷为楚王,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建立楚国, 以潭州为都城,改名长沙府。947年希范卒,马氏兄弟相继为战,湖南大乱。 951年,南唐乘马氏兄弟相战之机派大将边镐攻下长沙,南楚亡。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54年。917年刘岩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在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国号汉,史称南汉。971年为北宋赵匡胤所灭。

南平(924年 —963年 ),又称荆南 、北楚,是高季兴所建立的政权,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历5王,共39年,从未称帝。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963年纳地归降北宋。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历四帝,共28年。951年1月1日隐帝被杀。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支援北汉的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结束

标志事件: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各割据政权,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灭亡,十国宣告结束。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四.五代十国影响

 五代时中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止,但南方地区的各割据政权之间的战争不多,政权内部朝代更换也不频繁,大多采取保境安民的措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许多地区稳步发展起来。

因此,十国时期南方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甚至超过了北方中原地区。我国从唐朝后期起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同时文化重心也开始南移。南方的相对和平、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蕴含着安定统一的因素。

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导致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分裂出多个割据政权的直接原因。同时,唐帝国的大一统局面也随着帝国的四分五裂而不复存在。但是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五代十国的分裂,就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分裂相对唐末时期的藩镇割据局面来说,反而出现了走向统一的倾向。

割据一方的军阀,都希望能够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为此,这些军阀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弱小的军阀被相对强大的军阀所吞并,五代十国时期便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契丹   南平   后晋   后梁   藩镇   时期   后唐   国号   北宋   政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