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杀了魏延之后,不但没得到嘉奖反而选择了自尽,这是为什么?

魏延本是蜀国大将,却因为犯上作乱被杀死。

据记载,事发前魏延和杨仪都向皇帝上书,指责对方犯上作乱。而皇帝刘禅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于是,询问董允和蒋琬。这两人向刘禅保证杨仪不会有反心,但对魏延却持怀疑态度。此外,蒋琬还打算率领成都的守军去阻击魏延,但出发后不久,就听到魏延的死讯,于是,返回了成都。

事发后,魏延被灭族。

话说,在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危,他召集杨仪、费祎和姜维等人,商讨关于大军退军事宜。诸葛亮要求让魏延断后,姜维在魏延前面撤离;如果魏延不遵守命令,则大军可以自主出发,退回汉中。诸葛亮过世后,杨仪让费祎前去大营试探魏延的态度。可是,魏延还是不愿意遵守诸葛亮的命令。

此时的魏延想逞强,独自去攻打魏国,且不服从杨仪的安排。没有办法,费祎只能和魏延商定,留下继续北伐和退回汉中的人员名单。之后,费祎谎称要回去和杨仪商讨,便骗过魏延离开了大营。但是,魏延却派人去探听杨仪大营的情况,得知他们已经准备有序退回汉中时,魏延十分生气。

之后,为了阻止杨仪的军队退往汉中,魏延抢在他们前面将行军需要通过的阁道给摧毁了,让杨仪的军队走不成。最终,杨仪的队伍只能日夜打通道路,坚持向汉中进军。后来,魏延把守褒谷口,不想让杨仪过去,使得杨仪只能派出何平去突击魏延的大军。

何平呵斥魏延的先锋部队,士兵们自知无理只能且战且退。之后,魏延看到大军溃败,只能逃亡汉中。但是,杨仪却派出马岱追击魏延,将其击杀。

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交给杨仪,只是亲自安排了军队的撤退次序,而杨仪只负责将大军带回汉中。之后,魏延和费祎一起商定下一步计划,让少部分人护送丞相的灵柩回成都,剩下所有人跟着魏延继续征讨魏国。

在魏延看来,虽然,诸葛亮过世了,但自己还是统帅,而且,他跟费祎联合,便能调动大军。而杨仪只是一个小小的参谋,没有任何实权,根本无法调动军队。此外,诸葛亮只是让杨仪将军队领回汉中。其实,诸葛亮在杨仪和魏延之间,更倾向于杨仪,这也是让魏延来断后的原因。

诸葛亮对魏延不放心,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军事思想不一致。诸葛亮主张稳扎稳打、以攻为守,而魏延却主张大决战。诸葛亮觉得魏延的军事思想太过冒险,他不可能把军队交给魏延,只能让杨仪来领着。

诸葛亮北伐,杨仪负责编排军队、保障后勤,对于军队的调动及供给让诸葛亮非常满意。但是,杨仪却有自己的缺点,他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比自己好。

在刘备统领蜀国时期,杨仪就因为不能和刘巴处好关系被降职。

现在,他的嫉恨对象是魏延,两人更是水火不容。魏延自视清高,总需要别人让着他,但偏偏遇到杨仪,让魏延无可奈何,甚至,有了杀他的冲动。反观费祎,气量大,总是担任杨仪和魏延之间矛盾的化解者,所以,魏延对他还是比较的客气。费祎有这个气量,因此,成为了后来的丞相。

杨仪不仅带回了军队,还劫杀了魏延,原本以为可以当上丞相,但可惜,刘禅只给了他军师的职位,还是无法指挥军队。而丞相之位,却成了蒋琬的囊中之物。杨仪自认为才干不输蒋琬,却没能得到大位,心中自然有所怨恨。而且,杨仪的怨恨体现在脸上。

他见到谁都会说一些抱怨、生气的话,搞得大家都不愿意跟他来往。费祎和杨仪的关系还不错,见到杨仪这个样子,就前去探望。但杨仪竟然向他说出了很多悖逆的话,比如:心念魏延,想跟着魏延一起共事之类的话,这让费祎非常惊讶。因此,杨仪受到告发,不仅被夺去官职,还被流放。

到了流放之地,杨仪还是不死心,经常宣传一些不合适的言论,引得社会议论纷纷。终于,杨仪惹怒了蜀国,使得朝廷下令抓捕了他。杨仪没有想到这个后果,最终,选择了自尽。

其实,杨仪应该知道,诸葛亮不让他掌兵,便代表他不是丞相的最佳人选。

因为,诸葛亮看重的是蒋琬,他曾经在刘禅面前夸奖过蒋琬,还交代清楚说,丞相之位最好让蒋琬来担任。可见,诸葛亮在生前就选好了接班人。如果,诸葛亮真的想要杨仪承接大位,肯定会暗示或明示刘禅,可惜这些都没有。杨仪虽然将大军领了回来,但却是一支残军,这在刘禅看来是不可能接受的。

杨仪处死作乱的魏延,还没有任何赏赐,可能是因为他要为这次作乱负责。诸葛亮在撤兵的安排上,本来就设置有对魏延的防范。他选择让魏延断后,就是为了不让魏延继续作战。因为,大军已撤退,魏延也不好逞强,只能随大军退回汉中。

而杨仪不仅没有去传递丞相的命令,反而派人去试探魏延,这让魏延有了反击的机会,打乱了丞相的计划。

杨仪负责将大军带回,他应该走在魏延的前面。但是,他的犹豫却让魏延有了机会,让魏延跑到了杨仪前面,让杨仪自己去断后。而且,魏延跑到杨仪前面,便有了阻击他们前进的机会。因为,蜀国军队已经撤走了,魏国那边才知道消息,说明诸葛亮已经做好了相关计划。

一旦丞相的病情好转,他们就能继续进攻;如果丞相病倒,那么,大军就可以调头回去。所以说,假如没有魏延,杨仪想要回军,也得派人前去占据褒谷口,因为,那里是关键地点,没有它蜀军回不了成都。但是,杨仪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并贸然去刺激魏延,让魏延有所准备。

这期间,杨仪只管传达诸葛亮命令即可,然后,赶紧让大军回汉中,大军一走,也不怕魏延不退兵。可见,杨仪没有正确理解诸葛亮的意图,也没有执行好这个命令。其实,魏延也上书弹劾过杨仪,只是刘禅听信了蒋琬、董允的话,让杨仪顺利过关。但是,刘禅对杨仪的疑心,却并没有完全解除。

虽然,杨仪的能力不行,但是,对于皇位的事情却非常敏感。他残忍的杀害自己的军中将士,这足以让刘禅失去对他的信任。所以,魏延之死并不是杨仪的功劳,甚至,大家反而觉得杨仪还是这次造反的助推者。此外,魏延被杀,需要有人承担责任,杨仪的下场就为此事做了最好的总结。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魏国   汉中   犯上作乱   谷口   蜀国   嘉奖   丞相   成都   大军   军队   命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